天天看点

《心居》没有正能量吗?敢于写丑,顾昕母亲的“丑”具备启示价值

3月22日,电视剧《心居》已经播出至第10集。随着这部电视剧的热播,好评和差评均接踵而至。好评这边,似乎不必多论。我见差评这边,有部分观众认为,这部电视剧没有正能量,剧作当中,每一个人都有问题,都不是正面价值上的角色。面对这种“差评”,让老编有些哭笑不得。多么业余,才能搞出这种“差评”来哈。

《心居》没有正能量吗?敢于写丑,顾昕母亲的“丑”具备启示价值

以往的部分电视剧作品当中,确实喜欢塑造零瑕疵的角色。而熟悉这批电视剧的观众,也喜欢追随这些零瑕疵角色,实现自己情感上的共振。但是,塑造零瑕疵性格的角色,并非是小说、影视剧创作当中的全部技法,很多非常优秀的小说、影视剧作品,角色主人公都是有性格缺陷的,并且因为这些缺陷,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内容。性格缺陷和故事内容,是有机互动的,共生存在的关系。

《心居》没有正能量吗?敢于写丑,顾昕母亲的“丑”具备启示价值

具体到《心居》这部作品当中,它其实不是简单的好人和坏人的二元对立。更细致地讲,在这部电视剧作品当中,没有完全光鲜的好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坏人。所有的人物角色,都是在生活的具体状态当中,呈现自己的好,或者自己的坏的。正因如此,在这部电视剧当中,观众们可以看到角色身上很多坏的地方。乃至于女主角身上,都有可以让观众们指摘的坏。这种坏,并非剧作不具备正能量价值,而是具备更为高级的正能量——让观众见不贤则思自省的正能量。

比如,童瑶饰演的顾清俞,她在家庭里边,是赚钱担当,有工作精神和能力,但同时,她过分理智的思考,也成为害死弟弟的原因之一。这个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根本没有办法简单二元对立起来给答案。她身上,有当代职场女性光彩夺目的一面,也有大姑子参与家务事造成整个家庭困扰的一面。面对这样的角色,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大姑子,而不是指摘顾清俞不传播正能量。

《心居》没有正能量吗?敢于写丑,顾昕母亲的“丑”具备启示价值

再比如,海清饰演的冯晓琴角色,也经常被部分观众指摘,就是奔着顾家的钱去的,自己买房子,何必借人家老爷子的钱呢,又何必逼着大姑姐借钱呢,自己没有能力,就不要找别人嘛,还不是为了人家的钱等等。但同时,这个冯晓琴身上,又有当代女性有责任和担当的一面,丈夫死后,她靠送外卖,也努力供应孩子上学用度。这是一个性格上有瑕疵的女人,当然不是完美的,但这个角色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则是如何奔向更好。

甚至于,在《心居》当中,对顾昕的母亲,真的是“没有一句好话”的。这位老太太,不仅没见过世面,而且絮絮叨叨,更是在生活当中,有一堆的毛病,很多毛病,可能是青年们根本无法承受的。比如,带着旅游的时候,嫌弃这个,嫌弃那个的,一丁点开心的意思都没有。比如,吃饭的时候,洒在桌子上的饭粒,竟然捡起来,继续吃。比如,抱怨儿子结婚之后不回家,像嫁了儿子一样,便宜了儿媳妇家等等。甚至于讥讽儿子带着岳父体检,说自己也是腰酸背疼等等。

《心居》没有正能量吗?敢于写丑,顾昕母亲的“丑”具备启示价值

在《心居》已经播出的剧情内容当中,顾昕的母亲没有一处优点。但是,这个角色非常有价值。什么价值呢?还是那句话,让观众们见不贤则思自省。影视剧创作其实是要承担社会影响责任的。《心居》当中塑造了这么一个问题诸多的老太太,让观众们看着堵心,反倒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和责任。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这批中年观众,以后如何防止自己成为这种老太太呢?这就是非常有价值的思考了。

在《心居》这部电视剧当中,近乎每一个人,都是带着独属于自己的问题在生活的。大家都是生活当中的个体,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错误。角色性格的多面化,才是现实主义维度创作当中的首选技法。一上来,全是好人的创作手法,并不适用于当代都市剧。《心居》当中,没有坏人,只有性格上存在各种瑕疵的人。这些瑕疵,也是我们生活当中的瑕疵。当观众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并非剧作没有传播正能量,而是剧作以这样的方式,带领大家一起反思,从而赢取更少瑕疵的生活。(文/马庆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