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彈幕,一種特殊的記憶與喚醒方式

2月19日晚,被大家親切稱呼為“蔥桶組合”的中國運動員隋文靜、韓聰,在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雙人滑項目上奪冠。決賽前幾個小時,電視節目在介紹兩位選手時,調用了幾段以往的視訊資料。

在這些曆年拍攝制作的視訊資料中,很多網友伴随視訊畫面發表了“彈幕”評論,或是回溯兩位選手的成長點滴,或是期待他們的精彩表現。而這些“彈幕”内容,又變成節目主持人屢屢提及的重點。“蔥桶組合”剛剛摘得冠軍,在相關視訊的開頭,已經有網友用“紅色字型+長時間置頂”的方式,發出“恭喜蔥桶夢圓北京”“2022北京冬奧奪冠啦”等彈幕,其中傳遞的激情與喜悅的氛圍躍然屏上。

彈幕,一種特殊的記憶與喚醒方式

在電視節目中,主持人逐條介紹了網友在不同時間節點發送的彈幕

2009年,國内有視訊網站率先推出彈幕功能。這種讓隻言片語的評論在視訊上掠過的玩法,很快獲得了青年人的喜愛。十幾年之後,彈幕成為很多新媒體平台的标配,彈幕内容和視訊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甚至有人“無彈幕不視訊”。

彈幕建構了一種特殊的記憶與喚醒方式。在前網際網路時代,由于生活中的影像内容相對匮乏,一張照片、一個電影片段會在人們心中留下長久的記憶。而在視訊備援甚至泛濫的時代,在瀑布般的流媒體沖擊下,視訊内容令我們眼花缭亂。是以,某些帶有解釋說明、陪伴觀看作用的彈幕,起到了“敲黑闆、劃重點”的功能。正如很多網友在“蔥桶組合”的視訊上不厭其煩地打出他們以往奪冠的時間地點、列出兩人配合十餘年的時間線和具體細節、介紹雙人滑比賽的技術要領等,用彈幕愛好者的圈内術語來說這叫“考據”。

彈幕在主文本與副文本之間形成有趣的互文關系。我們觀看視訊大多是按照從前往後的線性方式,不像看文字那樣可以一目十行,或者随時可以往前翻、往後翻。如果說視訊是主文本的話,那麼彈幕扮演了副文本的角色,它對于視訊内容構成一種補充,二者互相诠釋。

當然,有時彈幕的内容又因為引起了使用者的共鳴,會激發大家在視訊的同一時點發出類似的内容。這些彈幕内容甚至會布滿整個螢幕,看起來鋪天蓋地、喧賓奪主,但又讓人有入木三分、一“彈”入魂、直抒胸臆的感覺。此時副文本也就變成主文本,超越了一般意義上字幕的功能。

彈幕為使用者帶來了新穎的浏覽體驗,讓使用者“動了起來”。考察觀影方式與觀影評論的曆史,可以發現彈幕提供了新穎而特殊的體驗。傳統影院觀影不允許大聲說話,你至多與旁邊的親友耳語兩句。家庭觀影時可以盡情聊天,不過你隻能與家庭成員對節目進行評論。但是對着電腦或手機看視訊,即時發出的彈幕能夠超越時空限制,建構出奇妙的共時性關系,形成虛拟的部落式觀影氛圍。雖然你可能是一個人在看,但是“前人”留下的評論在影響着你、幫助着你、感染着你,你鍵入的文字又會融入評論的河流。由此,我們有理由提出,彈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網絡評論方式、一種大衆網絡文藝現象、一種文化傳播形式。

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有必要通過彈幕來豐富網際網路文化生态。彈幕評論隻有寥寥數語甚至就隻是一個字,難以用雅俗二分來差別,但是海量的彈幕中催生了網民對某些文藝作品、某個特定時段、某些社會現象的代表性看法。

從2017年開始,有視訊網站每年都統計網站的彈幕總量,推出“年度彈幕”。其中,2020年、2021年的年度彈幕總量都以幾十億計,2020年五大彈幕用詞中包括“武漢加油”,2021年最火的彈幕用詞是“破防了”。“破防了”原為電子遊戲用語,意為突破了防禦,在網際網路語境中,常用來表示内心深處被觸動,心理防線被突破。2021年有關東京奧運會中國健兒優異表現、疫情防控中的感人瞬間、各類美食美景、各種熱門影視劇集等視訊中,“破防了”這條彈幕被廣泛使用,大資料統計的高頻彈幕用詞記錄下了使用者的情緒變化、群體共振的脈沖及其背後的時代變遷。

彈幕還可以促進新媒體上的“創作—傳播—評論—回報”形成閉環。經典影視劇可能被網友做成“彈幕版”進而被賦予新的解讀,在傳統媒體上反響平平的作品有可能在網上借由網友的彈幕力挺而走紅,一個普通的劇中情節也可能因為網友彈幕關注而成為熱點,近年來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以往作品的評價權更多掌握在劇評家的筆下、購片方的手上,而彈幕可以讓更多的創作者和評論者聽到普通觀衆的聲音,甚至在具體情節點位、特定故事橋段上察覺不足或是激發靈感。如果彈幕能催生更合理、更多元的網絡視訊評論機制,就可以擔當文藝作品的“試金石”。

我們還可以通過彈幕開辟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新空間”。現在各類網站上的彈幕内容仍然良莠不齊、泥沙俱下,有時情緒化的吐槽代替了高品質的評論,吼兩嗓子的叫嚷淹沒了直擊心靈的文字。是以,很多網友自發提出了“彈幕禮儀”的要求,有的視訊網站自始至終堅持“考試制度”,隻有通過一系列關于彈幕常識和規範的線上答題,才能成為正式會員并開啟彈幕功能。

我們對彈幕文化既要秉持寬容和鼓勵的态度,同時又要引導其朝着價值觀念更正向、人與人更好地溝通、使用者與作品更充分地互動、網絡文化更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總方向去發展。接下來,彈幕的功能可能會被更新的網絡文化形态所替代,但是這個總方向始終是成立的。

(作者:陳一,系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

來源:2022年3月19日《光明日報》09版

文字:陳一

統籌:李笑萌

責編:王子墨

編輯:朱曉帆 常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