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陌上花開(富書作者)
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少管别人的事情,不去擔心老天的事情。
叔本華說:人就像寒冬裡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會被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又會感覺寒冷。
人與人的交往是一門學問,處理好了,自己開心别人也輕松,處理不好,大家都不愉快,有時還讓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所謂:親疏有度,才能久處不累。
與人交往,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保持距離,擁有各自的邊界并懂得适可而止。
生活中,接觸的人越多,越發現,再親密的關系,也要注意邊界感。
如果,相處起來沒有了邊界,就會變成一場災難。
親戚的家務事,不要橫加幹涉
作家馬克·李維曾在《偷影子的人》一書中寫道:
“你不能幹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為了對方好,這是他的人生。”
世上的人,你是你,他是他,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想法不一樣,行為自然有差異。
尊重别人的選擇,不橫加幹涉,是一個人有教養的表現。
前兩天,同僚給我說了這樣一件事。
李婷的姐姐娶了個兒媳婦,小兩口很恩愛。
沒想到,結婚3個月後,在一次體檢中,查出兒媳婦輸卵管堵塞,生孩子有難度。
李婷聽說後,三番五次上門,勸說姐姐,讓她兒子和兒媳婦離婚。
因為她的多次幹涉,導緻小兩口勞燕分飛。
離婚後兩年,姐姐的兒子還是光棍漢一個,當他得知前妻再嫁生子後,心裡懊悔不已。
于是,姐姐的兒子到李婷家大鬧一場,兩家就此斷了來往。
再好的兄弟姐妹,一旦各自成家,就是兩家人。
你再關心對方,也不能随便摻和人家的家務事。哪怕出發點是好的,也會無形中造成傷害。
如果事情越來越糟,到時候,反而會埋怨你,是因為你的參與,讓原本風平浪靜的家,變成越來越無法收拾的地步。
對于親戚的家事,可以适當提供幫助與意見,但不宜過度幹涉。
熱情過了頭就是不識趣,永遠都不要以好心好意的名義去道德綁架别人。
少管親人的閑事,隻有親密有間,家庭才能真正和諧。大家彼此留出足夠的空間,才能保持在最舒服的狀态。
親戚之間,别靠太近。如此,才有“美感”,才能走得長遠,親情也會變得更加溫暖。
千萬别因為自己的過多介入,把親戚之間的情分給破壞了。
朋友的隐私,不要追問不止
三毛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也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之前不了解這句話,認為朋友之間,應該是親密無間,要是在心裡對朋友設定界限,就會産生距離感,讓朋友之間變得生疏。
越長大,越發現,再好的朋友,彼此也要有邊界感。
對于别人的隐私,我們不多問,不糾纏,最好“非請勿入”。
以免給别人帶來不必要的煩惱、難堪和尴尬。
不久前,網友唯晨,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上大學的時候,舍友和對面宿舍的一個女生是好朋友。
舍友談了個男朋友,在未穩定的情況下,暫時不想對外公開。
但對面的女生不知道怎麼打聽到了,用責怪的語氣追着室友一路問到底。
不僅當着所有宿舍人的面讓舍友分享“心得體會”,甚至還單槍匹馬跑去考驗舍友的男朋友。
這讓室友感覺難堪,心裡悶悶不樂,郁悶了很久。
随後,倆人再沒一起出現,變成了互相嫌棄的陌生人。
男女相戀是件很平常但是又不穩定的事情。
感情瞬息萬變,你一個外人不便插足朋友的感情,千萬别仗着你和朋友關系好就總是追問人家的情感狀況。
給朋友留點隐私空間,她不願跟你說,可能是因為她覺得感情還不穩定,随便說出來會影響她的判斷。
況且你又不是人家的誰,為何所有事情都要向你報備?
不要去打探别人的隐私,如果你需要知道,她自然會讓你知道。
每個成年人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角落,而站在朋友的角度上來看,不懂得尊重對方,去打聽對方的隐私,本身就是越界。
你要不說,我就不問,給對方心裡留點空間,就是對對方的尊重。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之間最好的相處狀态,一定是彼此尊重的。保持剛剛好的距離,不要越界,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懂分寸,知進退,才是做人的最好境界。
旁人的過往,不要用來開玩笑
古話說:“出言有尺,戲谑有度。”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很多時候,開一些沒有分寸的玩笑,會讓聽者心如刀刺。
今年春節,回老家過年。
大年初三,難得的冬日暖陽,我和先生逛步行街,到處挂滿燈籠,年味十足。
“豬腳,啥時候回來的?”猛不防,一個發福的中年男朝着我喊話。我吓一跳,怔怔地看着他,一時想不起來這個人是誰?
“我,大喇叭”。腦子裡靈光一現,突然想起來,他是我的國中同學,喜歡傳播小道消息,綽号“大喇叭”。
我不好意思地伸出手,想要和他打招呼,他卻一把拉住我先生說“哎呀,你不知道啊,當時我們4個人擡她,有擡胳膊,有擡腿的,跟那殺豬一個樣”,邊說邊大笑。
先生愕然地看着我,那表情一言難盡。
我滿臉通紅,兩頰發燒,幸虧是水泥地,要不然我早鑽地下了。
初三時,有一次,上課鈴響過了,黑闆上闆書還沒有擦,我坐第一排,一個箭步沖上去擦黑闆。
下講台時腳下一滑,踩到了一個飲料瓶,一下子和地裡來了個“親密接觸”。
一節課後,腳就腫起來了,“豬腳”的綽号由此而來。
當時離中招考試隻有2個月,不敢休息,宿舍在三樓,沒有電梯,老師安排3個男生護送我上樓梯,三個男生在前面,女生在後面。
我用一隻腳踩着樓梯上,他們嫌我慢,不由分說,合力把我架了起來。
時過境遷,這件事已經過去十幾年了,沒想到還是沒有淡出“大喇叭”的記憶。
生活中,有些人說話心直口快,自以為很直率,而且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絲毫不顧及别人的感受,讓人生厭。
殊不知嘴巴是内心的代言人,你的話語暴露了你的内心,是以千萬不要一時爽,拿别人的往事開玩笑與嘲笑,管好自己的嘴巴,顯示你的修養。
管好自己的嘴,修好自己的心
俄羅斯作家邦達列夫曾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邊界感。”
深以為然。
想讓生活過得順心,就要學會維護自我邊界,與人交往保持一定的分寸感,不越界,才能擁有舒适的關系。
常聽人說一句話:世上隻有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
是以,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少管别人的事情,不去擔心老天的事情。
為人處世:
不幹涉,是最高的智慧。
不打聽,是最大的尊重。
不戲說,是最深的涵養。
願你我都尊重他人,懂邊界。與親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與朋友,惺惺相惜,把酒言歡。
作者簡介:陌上花開,和500萬人一起更新生活認知,本文來源:富小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