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最糟的三十,也是最好的三十!

劇集熱播,“人到三十”的讨論不斷。或許,沒有一個年齡段比30+有着更豐富的可能性:在成與敗,對與錯,愛與恨,合與分,得與失……之間尋找自己,一切将定未定,一切将立未立。是以,有了最糟的三十,也有了最好的三十。願你在他人的30種三十體會中,找到自己的三十風景。

三十·未立

“你30歲了,20多歲的借口不能用了。”

1.三十,與時間,狹路相逢。

人到三十,或許要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接納三十。

有一張圖,一秒鐘幫你找到自己的位置:

若以平均壽命75歲計算

人生約有900個月

這張30X30的A4紙表格

記錄了30歲的過去與現在

這是最糟的三十,也是最好的三十!

2.三十,頭發着實日見稀疏。

我們沒有蓋茨比的傳奇,“蓋茨比式憂郁”還是有的:

我三十歲啦——眼看又是十年的孤獨,單身的朋友将會漸漸變少,澎湃的激情必将緩緩淡薄,而我的頭發也将會日見稀疏。——出自《了不起的蓋茨比》

3.三十,超載了。

這段對話,來自作家梁曉聲與某高校的一名男生。三十的負荷,太沉重了。

“如果在30歲以前,最遲在35歲以前,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那麼我就自殺。”

“可什麼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體說來。”

“就是,起碼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車,起碼要成為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吧?還起碼要有一筆數目可觀的存款吧?”

“要有什麼樣的房,要有什麼樣的車?在你看來,多少存款算數目可觀呢?”

“這,我還沒認真想過……”

4.三十,被“物質的困頓勒住脖子”。

這是最糟的三十,也是最好的三十!

《三十而已》劇照 圖丨出自 @思想聚焦

5.三十,有時,不忍直視。

說出“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的豐子恺,也并非一開始就能達觀地看待“三十”。

雖然明明覺得自己的體格與精力比二十九歲時全然沒有什麼差異,但“三十”這一個觀念籠在頭上,猶之張了一頂陽傘,使我的全身蒙了一個暗淡色的陰影……

6.三十,始知“明多之處暗亦多”。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三十歲的時候,曾經這樣說:

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處暗亦多,歡濃之時愁亦重。

7.三十,沒人懂你,也是常态。

長大,漸漸成為一件不動聲色的事情。把自己的傷口宣之于人,近乎冒險,開始習慣将喊疼的聲響調成靜音。

我很少主動開口。過了三十歲以後,我就覺得向别人傾訴是一件多麼沒有意義的事。但是在青少年時代,我曾瘋狂地愛,整夜地哭(我現在不記得是為了什麼);我不脫衣服就跳入池塘;我将自己灌得酩酊大醉……對于年輕時的我而言,所有的沖突都不是問題——無非是一種忙碌狀态下的空虛。——英國作家西蒙·範·布伊

8.三十,有的人,把一天重複了一年。

羅曼·羅蘭寫下這段話也有百年之久了,可警醒之效,卻未曾因時間流逝而減弱半分:

大半的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了:

一過這個年齡,他們隻變成自己的影子。

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

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兒的時代

所說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歡的,

一天天地重複,

而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

越來越脫腔走闆……

9.三十,到底是一聲歎息,意難平。

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記,越久的事情反而記得越清楚,越是難以釋懷。

将近三十,回過頭看,

記得最清楚的,念念不忘的,

反倒是那些我沒得到的東西,沒做成的事情,

或者在不應該的時候失掉的人和事。

——韓松落

10.三十,路,望不到盡頭。

如果耐不住寂寞的是你,守不住繁華的也會是你。蟄伏,我們這個時代最寶貴的品質之一。

三十多年前,我初學寫作時,為了尋找靈感,曾經多次深夜出門,沿着河堤,迎着月光,一直往前走,一直到金雞報曉時才回家。——莫言

11.三十,誰的三十不迷茫。

我們或多或少,都曾因林清玄的心靈箴言而有所覺悟,殊不知,那年的他30+,還不識覺悟為何物。

有一天,我在報館裡等待看樣刊,無聊的時候就翻開了一本書,開篇第一句話說:“到了三十歲的時候,要把全部的時間用來覺悟。如果到了三十歲還沒有把全部時間用來覺悟,就會一步步走向死亡。”我當時很震驚,因為那會兒我已經過了三十歲了,卻完全不知道覺悟是怎麼回事。

12.三十,有些事,明天再說吧。

之于30歲的郁達夫,明日複明日,明日确實多。在他的日記,我們見到了可愛的真實,以及何其相似的自己

1926年11月8日

洗了一會澡,明天起,要緊張些才好,近兩三年來,實在太頹喪了,可憐可惜。

1926年11月11日

我打算于明日起,再來努力,再來繼續我兩三年前的奮鬥精神。今天是倦了,倦極了,打算從明天起,再發憤用功。

1926年11月20日

洗了一個澡,換了一身衣服,打算從今天起,再振作一番,過去的一個禮拜,實在太頹喪,太不成話了。

……

1927年2月17日

因為人倦,是以于九點前入睡,明天起我将變成一個完全的新人,煙酒戒斷,多做文章。

1927年3月13日

十二點後才上床,從明天起,我一定要努力于自己的工作了。

三十·了然

“很多人生道理,隻有站在三十邊上才能明白。”

13.三十,發覺父母就長在淚點上。

我們大部分年輕人都有這樣的處境:在堅持自我和父母期待裡掙紮。去年,演員高亞麟的一席話令不少人的心牆坍塌,淚水全流到了父母在的那一側。

這是最糟的三十,也是最好的三十!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父母在,比如你今年三十,你不會琢磨;

你六十都不會想。

因為你老覺得有一堵牆,擋在你和死神面前。

你看不到死神。

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

14.三十,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

從北京廣播學院畢業後,我回到了家鄉黑龍江,在省人民廣播電台工作。因為經曆過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我的文化底子薄,于是我報考了母校的研究所學生,可連續兩次都名落孫山。

當時我已經29歲了,不想再這樣折騰了,但就這樣放棄,我又有些不甘。那段時間,我一直悶悶不樂。

母親是個知識女性,她對我說:“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真要想改變自己,什麼時候都不晚。”

“什麼時候都不晚”,就是這一句話,讓我第三次走上了考場,終于在30歲的那一年成為了北廣的研究所學生。——敬一丹

15.三十,尊重了愛。

20多歲的時候我對愛情比較浪漫,渴望愛情。等到後來我就知道,愛情是不能去強求,不能去傷害的。30歲的時候我就會很尊重所有的東西,包括愛情,包括金錢。現在也是。——舞蹈家楊麗萍

16.三十,體味成長豐碩的美好。

這是最糟的三十,也是最好的三十!

梨視訊對話演員陶虹 圖丨出自 @亭林鎮無業青年

17.三十,學會低頭。

二十歲時我們肆無忌憚,三十歲時,我們學會了俯首稱臣,向生活,向歲月,向經曆。因為每一次低頭,都是對自己的一次探察。

二十歲不狂是沒有志氣,三十歲猶狂是沒有頭腦。——錢鐘書

18.三十,反求諸己。

活到三十多歲了,當我看到人事物不順眼時,我仔細檢讨一切,發現問題其實最終來自:我自己的修養不夠。是以當你看到不順眼的事情時,或許也可以問問自己一個我去年也問過自己的問題:我是不是在故步自封?——歌手吳青峰

19.三十,很美,“我一點都不想回到二十”。

這是最糟的三十,也是最好的三十!

《十三邀》對話演員俞飛鴻 圖丨出自 @亭林鎮無業青年

20.三十,美人在骨。

容顔衰老,是不少女性所恐懼的。可細想來,我們對美的定義,是否太過狹隘?如同演員鞏俐所言,美貌,不是你的一切。美,也不應隻關乎容貌。美,可以是你站在那裡,自帶閱曆和涵養簇成的光環,不言語,就已十分美好。

這是最糟的三十,也是最好的三十!

三十·出道

“願你有能做自己的自由,敢做自己的膽量。”

21.三十,找到自己。

“三十而立。”我對此話的了解是:一個人在進入中年的時候,應該确立起生活的基本信念了。所謂生活信念,第一是做人的原則,第二是做事的方向。也就是說,應該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要做怎樣的人,想做怎樣的事。——周國平

22.三十,接納自己。

一個人到了30歲,應該要對自己了如指掌,确切知道自己有哪些優缺點,曉得自己的極限在哪裡,預見自己的衰頹──做他自己。尤其是接受這些。

我們會變得很積極。一切有待實踐,一切也有待抛卻。不再造作,但仍戴着面具。我已經見過夠多的世面,幾乎能夠抛開一切。剩下的,是一種每天持續不斷,不可思議的努力。——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缪

23.三十,我與我為伴。

英國演員艾瑪·沃特森,“哈迷”再熟悉不過。她在接受采訪時,也曾坦言自己因奔三而抓狂。“如果你沒有成家,如果你沒有老公,如果你沒有孩子,而你馬上就要30歲了,你的職業生涯也不夠穩固安全,你還在規劃一切……這會帶來大量的焦慮。”但現在,她找到了忠誠的“伴侶”——

我在很長時間裡都是認為單身不可能幸福,

但我如今過着快樂的單身生活。

我稱這種狀态為自我為伴(self-partnered)。

24.三十,做好自己。

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批評家說我野蠻;三十幾歲的時候,他們說我輕浮;四十幾歲的時候,他們說我憤世嫉俗;五十幾歲的時候,他們說我能幹;現在我六十幾歲了,他們說我淺薄。可我一直做好自己。——英國作家毛姆

25.三十,守得雲開見月明。

生活,是一種緩緩如夏日流水般的前進,我們不要焦急,我們三十歲的時候,不應該去急五十歲的事情。我們生的時候,不必去期望死的來臨。這一切總會來的。我們就要靜心學習那份等待時機成熟的情緒,也要一定保有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堅持。——三毛

26.三十,既往不咎。

40歲時,老舍先生曾寫了個質樸自謙、妙趣橫生的自傳,後半段是:

二十七歲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三十四歲結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閑時喜養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并不着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後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有點出息。

27.三十,就優雅老去(aged gracefully)。

一如既往地懷念“哥哥”張國榮,有人說,如果能得他三分優雅,那麼老去這件事,也不再可怕。

這是最糟的三十,也是最好的三十!

圖丨出自 @亭林鎮無業青年

28.三十,呵呵了之。

我們十幾歲時,覺得三十歲已經很老。到自己三十的階段,就說六十方老,古來稀了,還自圓其說:“人老心不老”。哈哈,人生真滑稽。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是好的,是以不必罵年輕人無知,也别嫌老者固執。一切靜觀自得,得個笑字。——蔡瀾

29.三十,一切才剛剛開始哦。

年屆三十,懵懵懂懂成了一名小說家的村上春樹,對于“三十”,自然别有體會。“我眼看就要30了,可是感到自己至今一無所成。”對于這樣的讀者來信,他是如此回複的

很抱歉地告訴你,覺得“當大人是件很酷的事情”這個想法本身就不太對。大人這東西說到底就是個容器,往裡放什麼東西進去,那是你的責任。要有所成就不是那麼容易的,當你把東西一個接一個地放進容器裡去的時候,一切才開始。28歲的話其實還算不上是大人哦,才剛剛開始呢。

注:(本篇由小編進行網絡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本人會第一時間删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