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賽道“熱與冷”

本報記者 方超 張家振 上海報道

在銷量大幅增長的同時,汽車召回問題也備受關注。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關于2021年全國汽車和消費品召回情況的通告》(以下簡稱“《召回通告》”)顯示,2021年,大陸共實施汽車召回232次,涉及車輛873.6萬輛,分别比上年增長16.6%和28.8%。

新能源汽車賽道“熱與冷”

(2004—2021年汽車産品召回的次數與數量。圖檔來自市場監管總局《召回通告》)

作為發展勢頭強勁的熱門賽道,新能源汽車召回次數和數量也呈增長趨勢。根據上述《召回通告》統計,2021年,大陸共實施新能源汽車召回59次,涉及車輛83.0萬輛,占全年召回總數量的9.5%。

汽車分析師張翔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作為新生事物,目前面臨的召回等問題是發展過程中需要直面的“煩惱”。不過,張翔同時表示,在新能源汽車消費漸熱、牌照緊缺、消費主體年輕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趨勢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召回次數與數量“雙增長”

在“雙碳”戰略等多重因素催化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呈迅猛發展之勢。

中汽協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高于2021年8個百分點。而在2022年1-2月,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量也分别同比增長1.6倍和1.5倍。

但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走高的同時,車企召回次數和數量也出現了“雙增長”。根據《召回通告》,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召回次數和數量分别比2020年增長31.1%和75.9%。

“随着新能源汽車的逐漸推廣和保有量不斷增加,相關投訴逐漸增多。”中消協釋出的《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主要問題涉及行駛中斷電、電池品質問題、續航裡程縮水和價格變動争議等。

“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産業技術更新疊代的速度特别快。”張翔對記者表示,目前許多新能源汽車應用了大量新技術,“但這些新技術應用有一個試錯的過程,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張翔舉例分析稱,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中的技術,可籠統分為動力電池及智能網聯兩大技術方向,如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新能源汽車上面搭載了自動駕駛等多種新技術,愈來愈複雜”。

《召回通告》也顯示,從缺陷線索看,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收到汽車産品缺陷線索42886條。其中,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報告3033例,反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問題占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的52.5%。

而記者翻閱市場監管總局此前釋出的《關于2020年全國汽車和消費品召回情況的通告》發現,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報告1173例,反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問題占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的49.4%。對比之下,上述兩項資料在2021年均有明顯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整車開發周期縮短等也成為車企頻繁召回的原因之一。

“以前合資車企開發一款車大概需要5年時間,自主品牌約需要3年時間,現在許多新能源車企往往隻用兩年時間就可以開發出一款新車,整車開發周期加快也導緻很多開發驗證流程都被簡化了。”張翔認為,“新技術驗證、實驗的時間不足,新車上市後肯定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不過,張翔也表示,新能源汽車召回次數、數量快速提升,是多種因素綜合導緻的結果。其認為,現在不僅是“造車新勢力”,合資車企、豪車品牌的召回次數、數量也都在增加,“這已經成為一個行業普遍現象”。

啟動沙盒監管制度試點

盡管遭遇“成長的煩惱”,但在車企和監管部門等多方聯手之下,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在加速擰緊品質“安全閥”。

“電動汽車産業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關鍵問題是,中國如何在數量達到領先的條件下,通過品質的提升實作汽車工業的彎道超車,這其中電池的安全性非常關鍵。”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如是表示。

“建議制定良好的動力電池安全标準,通過這種‘無形的手’來引導企業關注和提升電池品質可靠性。”在張雷看來,還可利用物聯網等科技創新手段,實作動力電池健康度預測和主動安全管理。“這對于整個電動汽車産業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對于培育中國電池行業和電動汽車産業的競争力也非常關鍵。”

除動力電池問題外,在自動駕駛潮流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推動自動駕駛更好發展、進一步提升安全水準也需引起重視。

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此前表示:“要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更快發展,特别是實作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還需要在法律法規上實作突破。”

“比如,建議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自動駕駛系統的合法地位,并制定人類駕駛員與‘自動駕駛系統’(車企、零部件供應商等)的責任劃分标準規則和處置機制。”陳虹同時建議,在《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辦法》中,建立“自動駕駛系統”的等級評價認證體系和準入機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汽車産業“新四化”加速推進,還需要多方合力破解汽車資訊安全難題。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談民強表示:“目前,汽車資訊安全問題日趨嚴重,導緻汽車資訊安全事故頻發,帶來網絡資料安全與個人隐私資訊安全,危害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人員生命财産損失,已引起國家重大關切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談民強建議,可通過建構跨行業協同的車聯網資訊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建設汽車資訊安全标準法規和監管平台及建立政産學研深入合作的汽車資訊安全領域的國家技術創新平台等多方面入手予以解決。

市場監管總局在《召回通告》中表示,2022年,将加大召回監管力度,推動産品安全監管創新。“針對智能網聯技術發展新趨勢,健全資料驅動的汽車事故深度調查體系,深化智能汽車OTA大資料安全評估,啟動沙盒監管制度試點,堅守産品安全底線,維護公共安全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此外,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方寅亮也表示:“‘新四化’對汽車産業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在車聯網資料安全、無人駕駛事故責任界定等環節還有待進一步的政策明晰與引導。”

(編輯:張家振 校對:翟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