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溝通,當仙人掌遇到水仙花,誰在傾聽?

文:閑時翻書君

溝通,當仙人掌遇到水仙花,誰在傾聽?

我們大多數人使用的語言傾向于評判、比較、指令和指責,而不是鼓勵我們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馬歇爾 盧森堡《非暴力溝通》

傾聽并不是生命的第一需求,每一人,每一個生命的本能是維護自身的統一性。

這個統一性可以從生物層面上予以了解,仙人掌和水仙花之是以不同,是因為它們之間有明顯的生物界限,細胞各自聚內建不同的種類。

從微觀的層面來說,組成仙人掌的物質和水仙花沒有不同,不同是原子的組合方式。我們所處的世界中的萬物,都沒有跳出這個例子中蘊含的樸素道理。

當我們認為仙人掌是仙人掌,水仙花是水仙花的時候,就意味着我們自然将自己也從萬物之中獨立了出來,賦予自己統一性。

溝通,當仙人掌遇到水仙花,誰在傾聽?

對于有着豐富思想的人來說,我們的統一性不僅存在于生物層面,在思想上,或者說從觀念上,每個人也都在不自覺地塑造着自己的統一性。

正如仙人掌有刺,而水仙花則花香怡人,統一也意味着不同,并且各自捍衛着自身的不同。我們不能叫水仙生刺,正如我們不願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求。

在我看來,溝通更像是一件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它從某種意義上暫時破壞了一個人的統一性,是以而困難。

這并不代表着積極溝通不好,隻是我懷疑這世上有能夠全然放下自己的溝通方式。

溝通,當仙人掌遇到水仙花,誰在傾聽?

每個人都帶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是以表面意義上溝通,常常變為一種說服,意味着讓對方認可某種觀點,如此,便是一場“災難”。

當然,一般意義上的溝通或許不太需要傾聽,隻要能夠執行就好。相比其互相了解,我們似乎更渴望自我意志得到高效的執行,對于了解而言,這也是一種“災難”。

如果從統一性的視角來看溝通,或許就能減少一些對了解的勉強。畢竟所謂的溝通常常就是仙人掌和水仙花之間的對話。

當然,如果我們有意願在與人交往之間能夠更進一步的話,應當要嘗試放下自己的觀念,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關于溝通、了解、傾聽的問題,意願遠比技巧要重要得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