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國曆史文化長河孕育誕生的“二十四節氣”,标示着一年自然節律變化,凝聚古人“觀天測時”的智慧,也蘊含着 “天人合一、人物和諧”的中國精神哲思。

疫情來襲,正值“春分”,甯山路國小的孩子們通過雲端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方寸漢字相聯系的融合微課程——“漢字中國好故事”,以漢字溯源為載體,從認識春分開始…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春分的來曆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每年公曆3月20日左右,太陽位于黃經0°(春分點)時,為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曆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是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字的溯源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春,最早見于甲骨文。最初的春字,在甲骨文中刻寫成像一顆嫩芽剛剛鑽出地面的樣子,這顆嫩芽就是“屯”字。“屯”這個字就像草木出生,曲折而又艱難的形狀。它的形狀就像由一棵草貫穿而成的,上面一橫代表地面,屯字的尾部彎曲。《說文解字》中講到:屯,難也。象艸木之初生。意味着在春天生長的草木,曲折而又艱難。

春分的習俗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豎蛋的傳統始于4000前,傳說将雞蛋穩穩立起來,這一年就會迎來好運,但真要讓蛋立起來,可還需要一點智慧和耐心,寶貝們别着急,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一定能讓雞蛋立起來。

其實,用放大鏡觀察你會發現,蛋殼表面有很多細小的凸起,三個小凸起接觸到平面上就能構成一個支撐整個雞蛋的“三腳架”,當雞蛋的重心落在這個“三腳架”裡時,雞蛋就能豎起來啦!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春分時節好天氣,一起放風筝。想一想你最喜歡什麼樣的風筝,振翅欲飛的蝴蝶、神秘的海底世界還是神奇的機器人?等疫情解除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放飛專屬于你自己的風筝,在春天裡快樂地奔跑,将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

春天的古詩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知春分,品春意,甯山路國小講好“漢字中國好故事”

草長莺飛、暗香浮動,四季的美好,輪到春分,就是剛剛好,用五彩的畫筆勾畫春天,用優美的詩歌贊美春天。讓我們共待花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