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謀求獨立上市,保時捷加速大衆化

謀求獨立上市,保時捷加速大衆化

近日,大衆汽車集團釋出聲明稱,大衆汽車和保時捷控股(SE)董事會已達成了一項架構協定,明確定時捷汽車(AG)将會獨立上市。

大衆和保時捷之間的糾葛,從豪門恩怨到MBA經典案例,劇情之跌宕起伏,國産劇編劇的大腦根本難以虛構。

早在 2018 年,保時捷首席财務官麥思格就首次提出獨立 IPO 的想法,稱此舉可以釋放價值,并複制法拉利多年前的成功案例。

時至今日,大衆在電動化趨勢下“船大難掉頭”,保時捷亟需提升價值,輕裝上陣,此時舊事重提,對雙方都有利無害。

1

保時捷的靈活轉身

一個絕對強勢的豪車品牌,保時捷在20世紀被認為是和意大利的法拉利跟後來英國的邁凱倫鼎足的世界三大跑車生産商之一。

但傳統對保時捷的束縛并不明顯,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表明,其總能看到汽車行業的變革,并随之改變,這也是保時捷無論是銷量還是盈利額都遠超其他豪車品牌的重要原因。

盡管無數奢侈品牌都想要年輕化,但保時捷品牌年輕化無疑最為成功。

官方資料顯示,德國保時捷消費者平均年齡為53歲,男性消費者比例達到70%-80%。而在中國,保時捷消費者的平均年齡隻有35歲,男女比例為1:1。

在各大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保時捷也備受年輕人追捧,曝光度遠超其他豪車品牌。

保時捷抓住豪車品牌的SUV化的趨勢,實作SUV車型的爆炸式增長。

2002年初,Cayenne亮相于日内瓦車展,這是保時捷推出的第一款SUV車型;2013年,保時捷推出緊湊型SUV車型Macan。時至今日,這兩款SUV仍在其銷量中占有絕對的領先份額。

而其在電動化上的投入,也領先于其他豪車品牌。在汽車電動化大潮下,保時捷是少有的成功轉型的豪車品牌。

相比母公司大衆在電動汽車市場的進展緩慢,2021年,保時捷電氣化車型新車傳遞量占比達到18%,比上年增長8個百分點,位居傳統豪華汽車品牌之首。

自2020年釋出旗下首款純電動跑車Taycan之後,保時捷在中國市場就開啟了純電之路。目前,保時捷中國電氣化家族提供16款車型(純電動和插混車型),計劃到2025年,50%保時捷新傳遞車型将為純電或插電混動車型,到2030年,這一比例将達到80%。

“我确信,有一些看重網聯能力、數字配置和電力驅動的客戶,因為無法在保時捷産品線中找到他們想要的,于是轉而選擇了特斯拉。”2017 年 11 月,保時捷北美 CEO Klaus Zellmer 向媒體如此坦陳。

看到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根據計劃,2021-2021年,保時捷将在電氣化領域投資100億歐元,其中60億歐元用于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研發,30億歐元用于電氣化有形資産的投資,包括與電動汽車生産相關的工廠改擴建,另外10億歐元用于數字化轉型,如研發高度自動駕駛平台。

媒體預測,這也是保時捷單獨上市的重要原因。

2

保時捷市值幾何?

有媒體預測,如果保時捷汽車最終得以獨立上市,估值約為 600 億至 850 億歐元(4250 億元至 6023 億元)之間,有可能會成為歐洲史上最大的 IPO。

保時捷如何估值?

根據大衆集團公布的最新财報,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保時捷稅前收益33.56億歐元,産生了34億歐元的稅前利潤,折合人民币超過240億元,占大衆集團汽車業務稅前收益的34%。

較高的盈利能力,以及在電動化趨勢下的成功轉身,保時捷一向被市場看好。

年銷量近百萬的特斯拉,55億美元淨利潤,而特斯拉近30%的毛利率更是遠超其他車企。不同的估值邏輯,在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的領先地位,特斯拉8660億美元的市值已經将傳統車企遠遠甩在身後。

相比之下,保時捷30萬的年銷量,淨利潤42億歐元(2020年資料),約16%的毛利率。

奢侈品牌還是科技品牌,二者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估值範圍。科技品牌長期的增長潛力,尤其是特斯拉在平台搭建和技術研發領域的不斷投入,預示着其比較确定的市場未來。而奢侈品牌高淨值人群的消費能力巨大,但增長規模有限。

從一開始,特斯拉獨辟蹊徑,從豪車市場切入,以全新的技術路線侵吞原有的豪車市場。2020年,彭博社曾釋出過一項“為了Model 3而放棄的車型”的調查,調研了5000名Model 3車主後發現,受Model 3沖擊最大的品牌排名分别是:寶馬、MINI、奧迪、讴歌、英菲尼迪、保時捷、雷克薩斯、奔馳。

2021年,特斯拉銷量同比增長87.4%。保時捷全球傳遞量為301,915輛,同比增長11%,其中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跑車Taycan的傳遞量為41,296輛,同比增長超兩倍。

一個是确定性的未來增長,一個是存量市場的高護城河。表面上來看,保時捷的估值,将取決于其在電動化路線上走得多遠。

3

電動化能讓保時捷賺更多?

據CleanTechnica網站公布的2021年全球新能源品牌銷量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近650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08%。相比之下,全球汽車總銷量表約為8000萬輛,新能源車占比不足9%。

清華大學汽車産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教授曾表示,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是簡單的一條線漸進,從1%到5%很慢,但從15%到30%很快,這和技術成熟、消費心理、基礎設施等都有關。

新能源車有着可預期的廣闊市場,這也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超高估值的重要原因。

然而,從大陸市場來看,15萬元以下車型占比達到64%。這也就意味着,價格仍然是限制電動車市場拓展的重要原因。

縱觀保時捷旗下車型的銷量,不難發現,保時捷50多萬元的Macan銷量達8.8萬台,其次便是最低售價91萬的卡宴,累銷達8.3萬台。使用者想要的仍然是保時捷,如果是電動的,且更加便宜的,也沒什麼不可以。

最早進入電動化,是保時捷不斷放下的身段,也是保時捷不斷拓展的使用者群體。一邊是電動汽車高端化,一邊是豪車品牌向下相容。以速度與激情為标簽的豪車品牌,開始朝向占比最大的中産階級收割韭菜。

從使用者畫像看,有72%Taycan的使用者為首次選購保時捷車型人群,并且普遍擁有較高的收入和教育背景。保時捷在電動車市場的加碼,為其品牌拓展出新的消費群體。

從銷量上來看,保時捷純電動跑車增加約26000輛的銷量,而品牌總增長約30000輛。傳統燃油車型僅錄得4000量增長,此時的電動化是必然之路。無論是為了更加廣闊的市場,還是守住原有的市場佔有率。

親民的價格,也帶給保時捷更高的銷量。

保時捷的目标是到2025年傳遞的新車中有50%是電氣化車型,到2030年将達到80%,這事實上意味着可預期的高銷量和高收益。

小紅書app中,保時捷是最常出現的豪車品牌。據統計,小紅書app裡就有近17萬篇保時捷的種草筆記,遠超BBA、豐田大衆等品牌,更遠超瑪莎拉蒂、法拉利等豪車品牌。

然而在奢侈品市場中,“親民”是對品牌的一種損害。

保時捷品牌的護城河仍在,但護城河中的高淨值人群增長遠不如預期。豪車越來越好賣,法拉利2021年全球銷量同比激增22.3%,賓利品牌2021年全球銷量達14,659台,相較2020年同比增長31%。

保時捷轉向電動化,更利于保時捷的品牌區隔。電動汽車低價、親民,同時高利潤,而傳統燃油車型,保持奢侈品屬性,為電動車賦品牌之能。從這一角度來看,保時捷無疑是成功的。

成為網紅的保時捷,也引發網友對其是否屬于超豪華品牌的讨論。下凡的保時捷,品牌調性的滑落,還是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保時捷已經做出了選擇。

而獨立上市,将為保時捷走的更快保駕護航!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