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和兒媳之間,往往會有很大的沖突,而這沖突的主要症結就是牽扯到兩個人的利益還有下一代的教育問題。
兩個人的利益問題,可以互相不幹涉,解決起來還不算難。可是對于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婆婆很難做到完全不幹涉。這樣一來,婆媳兩個人之間肯定會存在分歧和争執。
作為兒媳,想科學育兒,給孩子最正确的成長引導。婆婆其實心裡也是疼愛孩子的,也不怕為了孩子而付出,可是在教育孩子的一些方式上确實存在一些問題。而且婆婆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帶大的,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在受到兒媳指責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委屈。
兩個人各說各的理,到最後會把沖突激化,誰都不願意妥協,也不知道到底該如何是好。婆婆覺得自己在時間、精力還有金錢上面,付出了太多,得不到兒媳的一聲謝謝,還換回來的全是埋怨,做這種費力不讨好的事情,又是何必呢。
可是在中國,有一種現象叫“隔輩親”,看到兒媳不讓孩子吃零食,讓孩子學太多的東西就會心疼。覺得兒媳對孩子的要求太苛刻,沒有必要把育兒搞得那麼複雜。兒媳覺得跟婆婆沒有辦法溝通,态度會很強硬,強制婆婆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照顧孩子,婆婆就會不高興,兩個人之間就會針尖對麥芒。
柳阿姨退休在家,兒子和兒媳工作都忙,她自動承擔起了照顧孫子的工作,可是沒想到,會有這樣的一個結局。“幫兒媳帶孩子是我最蠢的決定”68歲老人的哭訴,值得每個人反思。

有了孫子高興,幫兒媳帶孩子。
柳阿姨是個閑不住的老太太,本來在家跳跳廣場舞,做作家務,日子過得輕松又自在。兒子結婚之後,更是什麼壓力和負擔都沒有了,整天都快快樂樂的。
後來,兒媳有喜,不久之後就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大孫子,柳阿姨瞬間覺得自己的人生都圓滿了。她照顧了兒媳月子,并且自告奮勇地要幫兒媳帶孩子。
兒媳春嬌也很高興,她休完産假之後,馬上就要投入工作中去,有人幫她看孩子,她很高興。而且婆婆很大氣,孩子的奶粉、尿不濕,還有一些必須用到的東西,都給預備得妥妥帖帖,讓她省了不少心。
孩子小的時候,婆媳之間的相處還算是融洽,可是後來,柳阿姨覺得兒媳的“毛病”是越來越多。
慢慢地,孩子學會了坐,也學會了爬,小眼睛滴裡嘟噜地轉,總喜歡看一些顔色豐富的東西。于是她就開開電視,一邊聽自己喜歡的戲曲節目,一邊讓孩子看那些顔色鮮豔的戲服,兩個人都津津有味。
可這事讓兒媳知道了,對她說:“孩子太小,眼睛很嬌嫩,不能看電視,而且聲音太大了,會影響孩子的聽力”。
柳阿姨撇撇嘴,可是在家的時候沒點動靜太無聊了,于是她就偷偷看電視,等到兒媳快下班的時候,再把電視關掉。
可後來,還是被兒媳發現了,發了好大的脾氣,還說她都一把年紀了,怎麼這麼不懂事。她很生氣,可是覺得就這麼賭氣走了,找誰照顧孩子都不放心。于是忍氣吞聲,沒有和兒媳一般見識。
可是兒媳把家裡的網線給斷了,讓她一點念想都沒有了。不僅如此,嫌棄她喂孩子用嘴去試食物的溫度,不衛生,嫌棄她給孩子穿衣服不是少了就是多了,沒有一次能給孩子穿對過。去外面玩回來沒及時洗手,孩子的水壺沒有刷幹淨……
柳阿姨都快瘋了,在情緒崩潰的邊緣,她發洩了出來,和兒媳大吵了一架。她說:“我來這給孩子當免費的保姆,還管着孩子的日常花銷。每個月我領五千的退休工資,花在孩子身上一半還多。而且不顧腰酸腿疼,一直放在心肝上呵護,還落得你這麼多埋怨,這麼大年紀聽你來罵我,真不知道你們年輕人怎麼這麼沒有教養!”
兩個人吵得很兇,兒媳婦一生氣,帶着孩子回了娘家。兒子回來之後,知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好評判誰對誰錯,隻是說:“孩子畢竟是咱家的血脈,不好一直在外婆家待着。我先把人哄回來,剩下的事情咱再慢慢解決”。
兒子偏心兒媳。
柳阿姨雖然很委屈,但是覺得兒子說得也沒有錯。聽說兒媳要鬧離婚,還是兒子好說歹說,才給勸回了家。柳阿姨在自己家還等着兒媳來認錯,心想如果她不認錯,說什麼也不會再去看孫子。
可她并沒有等來兒媳,接到了兒子的電話。兒子說:“媽,我和你兒媳商量過了,以後家裡還是找個保姆照顧,您也很不容易,操勞了一輩子,在家歇歇吧。沒事也不用總往這邊跑,得空了,我就帶着孩子去看您。”
聽這話,柳阿姨的心都沉了下去,這是被嫌棄了。就這樣全身心地付出,人家還看不上呢。她怎麼想怎麼别扭,越是不讓她去,她就越是想去看看孫子。
去到兒子家之後,保姆立刻給春嬌打了電話,她從班上趕回家,對婆婆說:“您來幹什麼,不是說了麼,等我們有空了,會帶着孩子去看你的。”柳阿姨說:“這也是我兒子家,我來看看孫子怎麼了,你怎麼跟防賊似的,我連抱抱孩子都不行了麼?”
春嬌說:“您的一些習慣真是不好,不洗手就抱孩子,還用手指去戳孩子的臉蛋,我都不想一一說了,這樣吧,想看孩子可以,必須我在家的時候才行。”
柳阿姨又是生了一肚子氣離開,兒子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什麼都不敢說,隻是安慰母親:“仔細點好,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孩子大一些就好了,您不要太在意了”。
柳阿姨徹底地傷心了,覺得自己特别委屈,可是這種委屈很少有人能了解。她不去看孫子,兒子兒媳忙得要命,一個月都來不了家裡一次。而且每一次都是柳阿姨給他們些錢,兒媳才會帶孫子上門看看。
發展到這個地步,是柳阿姨沒有想到的,但是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不幫兒媳帶孩子,怕兒媳不樂意,幫兒媳帶孩子,還是鬧得如此難堪。婆媳之間到底怎麼做,才能相處得更和諧呢?
愛孩子,更要學會愛自己。
孫子出生之後,高興不假,但是不要過度付出。不要太主動,要讓兒子和兒媳知道帶孩子的難處,想到讓婆婆來幫忙。
婆婆可以去幫忙,最好是白天去,晚上回家,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一心撲在孩子身上。在教育問題上,多學習,多和兒媳溝通。有些育兒的方式确實有問題,就要學着改正。
當兒子和兒媳知道自己帶孩子很難,找保姆很貴,兒媳也會去挑保姆的毛病,當她覺得保姆哪裡都不好之後,會覺得還是婆婆對孩子上心。
在這樣的基礎上, 兒媳就會對婆婆的包容度更高,兩個人相處也更容易互相了解。想要關系好,彼此之間要維系一個平衡點。不能讓兒媳覺得婆婆無論為孩子做什麼都是應當應分的。婆婆要明白,這是兒子和兒媳的生活,對孫子的教育也是他們的責任。
自己可以在對方提出請求的時候,給予适當的幫助,但是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還滿腹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