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賦予的春節的意義

作者:小七萬

當節日被賦予了某種特殊的含義,過節本身便失去了意義,節日變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表演。而且是華麗的,帶有攀比味道的表演。

小時候因為物質貧乏,隻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美味的,平時特别想吃卻吃不到的東西,是以一年中,總是最期待過春節,當然,還有另一個理由,那便是,新衣服或媽媽做的新鞋子。大年三十的晚上,媽媽打開大衣櫃的鎖(裡面其實沒有貴重的物品,隻是一家人的身份證和戶口本),從裡面輕輕地用手托出一件漂亮的衣服,被擦的锃亮的燈泡,照在那件衣服上,讓童年的春節顯得格外隆重且有意義。

被賦予的春節的意義

高中我開始住縣城,一個學期才回家一次,對春節的概念也開始漸漸地模糊,春節變成了一個月的寒假,這意味着,我要在那間烏漆嘛黑的老房子裡待上一個月,跟着媽媽在煙霧缭繞的竈台旁,接受煙熏和火烤。是以那時期待的不是春節,不是媽媽忙叨了一個臘月的美食,更不是新衣服。而是,省城裡,明亮的教室,還有和同學間愉快的友誼,以及城市裡,燈火璀璨的繁華。

讀大學的時候,我偷偷交了一個男朋友,春節的寒假對初嘗愛情甜蜜的我們來說,簡直便成了煎熬。那時,春節的意義是離别。每次想到,春節,我們彼此要相隔千裡,就會覺得萬般的思念。于是,我會提前一個月就打電話給家裡,和媽媽說:今年不回家過年了,我想利用這段時間準備畢業論文。媽媽在電話那頭,顯得有些失落,她說:我今年還做了炸年糕,這可是你最喜歡吃的,還有、、、、、、。

被賦予的春節的意義

我在電話這頭,格外的興奮,我說:年糕吃多了對胃不好。媽,你别做了。我這裡什麼都能買得到,放心吧。挂了電話,我為這争取來的小長假而興奮,而爸爸媽媽的春節卻顯得格外冷清和寒酸,因為節後,他們将所有的食物都打包快遞給了我。

春節是什麼,春節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我一直都認為,春節就是讓許久不見的親人和朋友寒暄地見一面,春節是逃不開的筵席,還有嘈雜而混亂的聚會。

被賦予的春節的意義

後來,我和先生組建了我們兩個人的小家庭,春節變成了長途跋涉,我們要不停地倒車,去更遠的地方,過年。在那裡,我們見到很多陌生的面孔,以及對方成長的痕迹。當然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帶了什麼樣的禮物給家裡的七大姑馬大姨。是以,這一刻的春節,變成了,一年一度的孝敬的大比拼,看看誰家的兒媳婦最孝敬,最能幹,比比誰家的姑爺最有本事。

餐桌上總是逃不掉,誰誰家的孩子又升值了,誰家姑娘嫁得如何好。誰家的孩子春節帶父母去哪裡旅行了。走親訪友,我們要看誰帶的禮物厚重,誰開的車子豪華以及誰的穿着更能彰顯物質的豐盈。紅包你包兩百,我就包五百。送老人的心意,則變成了假惺惺的表演,假期一結束,馬上又變回了本來的面目。

被賦予的春節的意義

是以,這一刻的春節,是攀比的,是被金錢包裝過的。雖然顯得金光閃閃,但總少了過節的真實氛圍,多的是銅臭味。

當我邁進中年的門檻,我才體會,所謂春節的意義,其實就是在父母老去的歲月裡,抽出一點時間去多陪伴他們,從前是他們幫你張羅一個難忘的新年,現在,輪到我們幫他們複原一個又一個美好的記憶。

春節的意義是什麼?是一家人圍坐在桌前;春節是不遠萬裡去看看年邁的父母;春節是做幾道父母可口的飯菜;春節是和父母坐在一起聊聊過去的事情;春節也是在用另一種方式提醒我們,時光流逝,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寸在一起的時光。

被賦予的春節的意義

如今,我們生活在物質豐富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物質的努力,被物質所裹挾。我們喜歡将更多的節日搬到平凡的生活中來,這并沒有錯,但我們不該讓節日變了味道,更不該讓節日成為我們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節日應該保留它最原始的,最純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