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外鄉媳婦馮曉琴的窘迫與心酸

北漂、滬漂、深漂,即使已經2022年了,這個話題始終熱度不減。畢竟大城市機會多,有想法打拼一番的年輕人,可能都對這些地方有過向往。但有多少人勇敢走出去并成功走出去?又有多少人望而卻步,隻能将想法的萌芽掐滅?又有多少人幾經波折之後,隻能無奈離開?

《心居》:外鄉媳婦馮曉琴的窘迫與心酸

有很多關于滬漂的影視作品,它們有的讓人熱血澎湃充滿向往,有的讓人滿是心酸感同身受。《心居》圍繞外鄉媳婦馮曉琴(海清飾)的家庭生活展開,以與大姑顧清俞(童謠飾)的姑嫂關系為主,逐漸道出馮曉琴的窘迫與心酸。在緊張快速容不得停留的節奏中,在一地雞毛烏煙瘴氣的生活之中,來自外鄉的馮曉琴不甘現狀,想盡一切辦法隻為變好。

《心居》:外鄉媳婦馮曉琴的窘迫與心酸

剛剛結束的《人世間》,展現的是一個時代的曆程,同時也是幾代人的故事。雖然同樣是生活題材,同樣以家為主,但《心居》展現的卻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滬漂年輕人。

馮曉琴嫁給一個唯唯諾諾,不思進取的男人,為的就是能夠留在上海,能在上海落地生根。8年的時間裡沒有自己的事業,生活就是照顧老公及老公一家人,既要擔心老人的身體,又要緊抓孩子的學習,還要盯丈夫的考試。但即使她每天這樣連軸轉,為家勞心費神,卻始終得不到家人的體貼關心,換來的隻是猜疑以及防備。與其說她是顧家的媳婦,還不如說她是顧家的傭人,即使付出再多犧牲再多,依然融入不了這個家,更融入不了上海。

《心居》:外鄉媳婦馮曉琴的窘迫與心酸

顧家雖然四世同堂,但卻看不到一點家的溫馨,或許說是馮曉琴與顧家根本不像一家人。每周的家庭聚會,整個家族十餘人無人缺席,可能很多人會羨慕這樣的家庭,經常都有聚會聯絡家人感情。

但對于馮曉琴而言,可能每次的家庭聚會,都是一次煎熬,從頭忙到晚半天的時間也就過去了。

而顧家卻沒人幫忙,他們隻顧着聊天攀比,大伯家的兒子結婚買了上千萬的房子,大姑家為了兒子出國賣大房換小房。

而自己卻為了幾十萬的首付,想盡各種辦法借錢,還不被了解,更得不到丈夫的支援。

《心居》:外鄉媳婦馮曉琴的窘迫與心酸

在偌大一個家族中,唯一能給馮曉琴一點點依靠和安慰的就是每天與她同床共枕的丈夫,但當丈夫出了意外之後,她的處境就更加艱難。在給兒子整理衣服的時候,當兒子問到媽媽會被趕走嗎?馮曉琴愣了一下,回答了不會。但其實她心裡也沒底,作為一個外來人,她在顧家怎樣的地位自己心知肚明,是以她還是擔心被趕走的。

《心居》:外鄉媳婦馮曉琴的窘迫與心酸

但其實她不知道的是這麼多年的時間裡,始終如一的照顧,其實顧家早就離不開她了,顧家的老人也害怕她會離開。其實丈夫死後,馮曉琴與顧家人的關系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一點在她讓兒子告訴爺爺褲子被自己收來放到凳子上,而不是自己說,還有在她給奶奶收拾衣服洗時,奶奶的不知所措就能看出來。

《心居》:外鄉媳婦馮曉琴的窘迫與心酸

在這之前馮曉琴照顧顧家人都是理所當然,但當沒了丈夫這層關系後,彼此都感覺到了尴尬。從這裡更是直接表明了其實自始至終,顧家人都沒把馮曉琴作為家人看待。

再多的付出也不被體貼和關心,其實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别人身上可能早就離開了,更别說現在已經沒了丈夫。但在馮曉琴身上不一樣,因為她有自己的目标——在上海有個家,然後把弟弟和媽媽接過來住。她深知滬飄的心酸與不容易,如果她選擇離開顧家,可能等待她的隻有哪來的回哪去,這就是現實。

《心居》:外鄉媳婦馮曉琴的窘迫與心酸

上海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充滿太多誘惑,即使很多高校畢業的人才,想要留在這裡也非常困難。馮曉琴隻是衆多滬漂之中的一員,現在家裡唯一能勉強糊口的丈夫沒了,她靠什麼留在裡?她隻能靠自己,接下來才是整部劇進入主線的時候,且看馮曉琴該如何在這座城市打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