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密歐與朱麗葉》身邊為何會有黑衣人?《愛樂之都》的進階

3月19日晚間,音樂劇綜藝《愛樂之都》在東方衛視播出第二期。我在首期節目的綜藝評論文章當中認為,這檔音樂劇綜藝非常進階,能夠在審美上撫慰靈魂。有幾位朋友留言說,太進階了,怕自己看不懂。第二期節目的時候,我叫了正在上學的兒子一起看。他說都能看懂。顯然,進階的音樂劇并不是說它讓大家看不懂而進階,而是能夠在大衆審美接受的範疇内進階。《愛樂之都》第二期的節目當中,我兒子隻提出了一個看不太懂的地方,那就是,在《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音樂劇節目當中,為什麼羅密歐和朱麗葉身邊會出現一個跳舞的黑衣人。

《羅密歐與朱麗葉》身邊為何會有黑衣人?《愛樂之都》的進階

這其實是一個挺有趣的問題,是以,我決定用寫文章的方式,認真回答一下。我可能回答的也不全面,甚至于也有疏漏、錯誤的地方,我的回答,權當是抛磚引玉了。明明是羅密歐和朱麗葉兩個人表達愛意的演唱内容,為什麼周遭便出現了這麼一個跳舞的黑衣人呢?

《羅密歐與朱麗葉》身邊為何會有黑衣人?《愛樂之都》的進階

簡單層次上來講,這個黑衣人就是捉弄他們愛情的力量罷了。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愛情無法走入到婚姻的狀态當中去,阻礙力來自于彼此世仇的家庭。而兩個家庭之間,為什麼會有世仇,這份世仇為什麼是解不開的呢?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但是,這種思考,是語言文字不太容易進入到的地方。尤其是在音樂劇的舞台上,不可能通過兩個人的表演,去實作這種思考,或者審視。是以,加入一個黑衣人的角色,讓觀衆們看到羅密歐和朱麗葉愛情當中,有這種黑色命運的捉弄感。

往進階一點講,這個黑衣人就是典型的死神宿命。死神啊,宿命論啊等等,屬于典型的歐洲文學當中的部分,我試着用咱們中國文學和文論的概念來講一講。咱們中國也有不少的類似“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尤其是元曲當中,真的是俯仰皆是。咱們的很多元曲故事當中,愛情内容,也是求而不得的。咱們講,冥冥當中的必然。像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出戲當中,黑衣人的作用,就是咱們講的那種“冥冥當中的必然”。

《羅密歐與朱麗葉》身邊為何會有黑衣人?《愛樂之都》的進階

尼采有《悲劇的誕生》,王國維有《人間詞話》。這兩部書講的都是藝術和悲劇性的問題。其實,都是跳出悲劇故事本身,重新打量悲劇了。尤其是人到中年的時候,重新看《悲劇的誕生》和《人間詞話》,會發現東西方有太多想通和相同的地方。而人本身,也是在這種悲劇當中走到另一種生存去處的。中國人則講人間詞話,講生活在咱們的文字、文學境界當中。像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當中的這個黑衣人,就是帶領大家朝着“悲劇的誕生”和“人間詞話”走的第一步。它是一種藝術打量。

可能有些朋友會問了,我不讀《悲劇的誕生》,不讀《人間詞話》,我就比你少點什麼嗎?當然不會,而且會比讀得懂的人多點什麼。多點什麼呢?多一點快樂。讀得懂的人,反倒是一個接着一個地搞出蘇格拉底式的痛苦出來。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以,文學啊、影視啊,乃至于其它藝術形式啊,到底帶給讀者、觀衆什麼呢?我覺得是痛苦。

《羅密歐與朱麗葉》身邊為何會有黑衣人?《愛樂之都》的進階

人生好比是在一個未知的世界當中吹氣球,氣球裡邊的,是你吹起來的已知,氣球外邊的,則是未知。已知和未知的接觸面,則是痛苦。你的人生氣球吹的越大,獲得的已知就越多,已知,也可以稱之為知識,但同時,你的未知也就越多,你的氣球面也越大,痛苦也就越大了。哲學啊、實體學啊、數學啊等等,就是把我們這個氣球當中已經的東西,進行一種“量化”處理,形成有效的邏輯。

那藝術是幹嘛的呢?就是在氣球面上瞎折騰的,處于已知和未知之間的東西。像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吧,這個黑衣人就是這種瞎折騰的狀态,他帶領大家去審視那些愛情的未知。咱們中國的知名作家劉震雲老先生曾經說過,哲學的盡頭是文學。劉震雲和馬慶雲,兩位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我們一直在用藝術去折騰那些未知的東西,試圖讓未知成為已知。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是人類情感能夠到達,但人類理性無法分析的已知和未知的接觸點。

《羅密歐與朱麗葉》身邊為何會有黑衣人?《愛樂之都》的進階

音樂劇的進階魅力,也是在這個接觸點,或者叫臨界點上。在人類的已知和未知的臨界點上,那些不自知的情感,無從說話表達的時候,便歌詠起來,演唱起來罷了。演唱的時候,又永遠有一個黑衣人去打量。黑衣人可以是一種冥冥與宿命,也可以是我們的自己人。(文/馬慶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