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解讀節氣“春分”

張振海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縱覽中國曆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哲學、文化……名勝、古迹、園林、壇廟、書畫、音樂、舞蹈……以至易學、術數、天文、星相、醫道……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戲劇雜藝……這是一座絢麗多彩的大花園,而傳統節氣、節日、風俗,就是這座花園中一朵朵璀璨的奇葩。

一、二十四節氣追根溯源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乃至幾萬年的漫長實踐和智慧結晶。有些文章誤傳大陸的二十四節氣最早源于唐、宋……故此推算隻有一兩千年……這些說法是不對的。之是以産生這些謬解,除個别人妄自菲薄外,更多是因為局限在看到上述朝代的史料記載比較多而沒有更深入的探究、挖掘而形成的。實際二十四節氣比這要早幾千年,甚至更遙遠!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上古時代,我們的祖先,自然存火、擊石點火、鑽木取火、結繩記事、百獸命名、觀北鬥星、創十天幹、十二地支、圭表紀曆、壺鬥計時、晷影漏刻……定北極、立方牙、觀天象、行天梯……繼而确立了河南商丘為天地之中,建立了中華第一都,确定了中華第一姓(風),制定了中華第一部曆法……大約幾萬年前的祖先,就開始了對北鬥、天象、氣候的觀測和實踐了。

盤古開天辟地,女娲化生萬物,後羿射日造福,精衛填海,誇父追日……探究神話傳說,還可能認知得更遙遠。

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農氏……這些遠古奇人……《易經》《山海經》《黃帝内經》……這些上古奇書,以及人類文史研究的新進展,曆史遺址考古出土文物的新發現,将給我們研究二十四節氣帶來新天地,我們會不斷挖掘出天文節氣的新成果。

二、二十四節氣的基本概念

(一)節氣的基本概念

包括:天幹地支、陰陽五行、天文曆法、地理、曆史、氣象、歲時、紀年、陽曆、陰曆、公曆、農曆、夏曆、月曆、月曆、黃道、白道、北鬥……

節氣(節 氣)、候應(候 應)……

年(歲)(平 閏)(歲 載)(寒暑 春秋)、季(時)(孟 仲 季)(早 中 晚)、月(朔 望)、旬(上 中 下)、日(朝 暮)(晨 晚)(晝 夜)(午 更)……

陽曆大月31天,小月30天。陰曆大月30天,小月29天……

(二)曆法的基本概念

曆法是為了配合人們日常生活需要,根據天象而制訂的計算時間方法。

我研究認為:曆法是探索宇宙、太陽、月亮、星辰、天文、氣象、物候……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曆法是推算年、季、月、日、時……運作周期所認知的互相關系。

曆法是制訂時光、時節、時令、時日、時間……推進順序所遵循的運用法則。

曆法在世界上主要有太陰曆、太陽曆和陰陽曆。大陸的曆法是陰陽曆。

曆法的出現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曆法的釋出在中國叫“曆書”,古稱“通書”或“憲書”“時憲書”。因為是皇帝頒發的,又稱“皇曆”。“黃”是皇家專屬的顔色,且曆書多為黃色,也稱“黃曆”。

中國是人類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發明曆法最早的國家之一。

大陸先民創制出各種曆法。從春秋戰國到秦朝制定的黃帝、颛顼、夏、殷、周、魯等六種古曆,是大陸最早的曆法。

夏曆(農曆)、回曆、彜曆、傣曆、羌曆和藏曆等,是大陸現階段仍在廣泛使用的民族曆法。

(三)二十四節氣曆法指南

2022年3月20日 23:33:15 節氣 春分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春的最大特點是花花草草,蓬蓬勃勃,充滿生機,應該是艹頭才合理。古代漢字“春”均有“草”,而且“草”很多,但在曆史、文字演變過程中,從清《康熙字典》到現代字典,“春”字歸入“日”部。為什麼?這是值得探究的。

春,本義:草木的種子生根、發芽、成長。民俗說“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植物萌芽生長、動物繁殖生衍、農夫播種生産,萬物蓬勃生發。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春,四季之首。因有“春陽撫照,萬物滋榮”之意,又延伸至生機勃發,充滿活力等意。後來形成了多義字。

春:是一個含義非常豐富的多義字,用處很多。泛指一季、一年。春天開始,四季開始,一年開始。充滿活力、男女情欲、佳釀美酒……姓名、花名、酒名。

古代把“曆史”叫做“春秋”,因為莊稼春生、秋熟,春生相當于曆史之因,秋熟相當于曆史之果,春去秋來的循環就是時間,時間的延續就是曆史。

春季開始在立春,平均在春分。這裡主要指萬物勃發,季節。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分:多音字,fēn和fèn。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甫文切。

fēn把整體變成幾部分;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跟“合”相對。

fèn構成事物的不同物質或因素,名分、名位、職責、權利等的限度,人與人相處的情感、情義。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分:多義字,多領域、多學科使用。可以是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副詞……區劃開,提取出或産生出、獨立出,散離、辨識……一半,二分之一,半個世紀,晝夜均分,春分,秋分……這裡讀fēn,主要是平分、一半的意思。

春 分

二十四節氣的第四個,也是春季的第四個。每年公曆3月21日前後交節,太陽到達黃經0度即是。古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今年是3月20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解讀:二十四節氣中以“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兩分和兩至作為中點。如春季以立春為始點,以春分為中點。全季九十天,分成前後各四十五天。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這天太陽直射赤道,之後繼續向北推移,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

這天陽光直射赤道,春季平分,晝夜平分,陰陽評分,故稱“春分”。也稱“升分”“春半”。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兩分”“兩至”之一。

三 候

大陸古代将春分分為三候。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始電。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一候,玄鳥至。

解讀: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

二候,雷乃發聲。

解讀: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内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下雨時便會雷鳴。

三候,始電。

解讀:電者陽之光,陽氣微光不見,陽氣盛光乃發,故閃電。下雨時天空打雷并發出閃電。

特 點

春分,一是“晝夜平分”,白晝黑夜相等,各12小時;二是“季節平分”,春季三個月90天,“立春”到“春分”間隔45天,“春分”到“立夏”間隔也是45天;三是“陰陽平分”,天地融彙,寒暑平衡,中庸調和,陽氣漸盛。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春分,嚴寒已去,氣溫回升。遼闊的大地一派明媚風光,楊柳吐綠、莺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大陸地域遼闊,受多種天氣因素影響,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東北、華北和西北的降水依然很少。

天文學、氣候學都有明顯的特征和意義。

習 俗

春分祭日習俗

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夏至祭地、冬至祭天的習俗。祭祀的場所是日壇、月壇、地壇、天壇。分設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1.祭太陽神

春分這一天,帝王要祭日,祭祀大明神(太陽),國之大典,是皇家的專利,民間不得擅自為之。

2.吃太陽糕

太陽糕寓意“太陽高”是用米粉做的圓形面糕,頂部裝飾一隻“小鳥”,它不是一般的鳥,而是“三足烏”。詳見後面解讀。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3.燒太陽錢

春分日還有“燒太陽錢糧”的民俗。這天人們将春節期間貼的福字、紅紙等迎着太陽燒掉,給太陽神送錢、送糧。民間認為燒福得福,過年時貼的各種字元用這種形式燒掉是一種吉祥的處理方式。

春分其他習俗

1.豎雞蛋:流傳久遠,簡單易行,富有情趣。大人小孩都可以玩。選擇一個生下四五天的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的最佳時光,這一“中國習俗”甚至流傳國外成為“世界遊戲”。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蛋确有科學奧秘,另解)

2.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苋菜,鄉人稱為“春碧蒿”。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人們祈求的是家宅安甯,體健身壯。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3.春牛圖:挨家挨戶送春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民間善言能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的話,每到一家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言詞随口而出,字句有韻動聽。說得主人樂而打賞。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4.粘雀嘴:這天農村都按習俗吃粘面做成的湯圓,而且還要把十多個或二三十個不用包餡的湯圓煮好,用細竹杆叉着置于田邊地坎粘雀嘴,免雀破壞莊稼。

5.始春祭:古代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行三獻禮等。

行祭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此俗曆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7.放風筝:春分當天及期間是孩子、大人放風筝的好時候。風筝有王字、長龍、鲢魚、蝴蝶、雷公、月光等,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筝的,多比較小,适宜小孩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較大,還要互相競争看哪個放得高。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養 生

養生原則:由于春分節氣的内涵是“平分”,人們的養生就要注意陰陽平衡。

《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

解讀:傳統養生與中醫治療均可概括為補虛、瀉實兩方面。如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填精、生津等為補虛;解表、清熱、利水、瀉下、祛寒、去風、燥濕等為瀉實。中醫養生無論補或瀉,都應堅持調整陰陽,以平為期的原則。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黃帝内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披發松腰),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解讀: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早睡早起,使情志适應養生之道。否則就會傷肝。是以,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原則。

【傳統文化】解讀節氣“春分”‖張振海

春分養生要點:調養精神、調節飲食、預防受寒、預防春困、運動鍛煉、運氣防病。

春分養生注意:衣物增減、心态放松、飲食均衡、早起早睡、起居慎行、身心養護。

作者簡介

張振海,北京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曆。北京市海澱區作家協會會員。國務院新聞辦、中央電視台項目顧問,文化部中國文化進萬家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教育部中國老教授協會民俗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國楊沫文學藝術工作委員會副會長,中國紅德智庫政治論壇、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中國楹聯學會、中宣盛世國際書畫院、中國科學院老年文聯文學創作協會等社團理事、會員。北京市寫作學會、北京詩詞學會、北京楹聯學會、北京燈謎協會理事(或會員)。北京市海澱區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五老”專家。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張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