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G訂單數量再次更新,愛立信91個,諾基亞70個,那華為呢?

文:桐影

說起大陸通信領域的發展,在全世界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衆所周知,通信技術一般每十年更新一次,從1G到4G數十年來,其核心專利一直由西方國家所主導,這使得一些西方企業在過去幾十年裡依靠大量技術專利賺得盆滿缽滿,而現在5G由華為研發成功,并申請了相關專利,華為走在了世界前列,成為了5G領域專利數量最多的企業,未來任何外國使用華為5G都需要向大陸支付相關費用。

5G訂單數量再次更新,愛立信91個,諾基亞70個,那華為呢?

目前,大陸5G基站建設數量已達142.5萬個,并且5G接入使用者數量超過5億,可以說中國的5G建設正逐漸走向成熟,當然想要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還需要一段時間。

不同于3G和4G時代,5G是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物聯網時代的轉折點和重要節點,5G時代的到來,将引領我們真正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而在接下來的發展中,物聯網全會成為人們生活的必要溝通手段。華為、諾基亞、愛立信,為了能多拿一份訂單,這三大電信巨頭在全球展開了激烈的争奪。

5G訂單數量再次更新,愛立信91個,諾基亞70個,那華為呢?

無論是從裝置品質、技術專利、成本效益、建設周期等方面來看,華為都可以輕松勝出,并且可以輕松赢得國内外衆多營運商的青睐。畢竟更高的利潤、更低的使用者投訴,這是所有營運商不會排斥的,這也讓華為在5G前期的訂單量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

但美為了打壓華為的5G建設,不僅和其他國家一起排斥華為的5G裝置,甚至還将其拉入“實體清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華為5G的發展。但即便如此,華為依然在奮力前行,愈挫愈勇。目前,全球5G訂單數量再次更新:諾基亞70個,愛立信91個。那麼,華為的5G訂單數有多少呢?

5G訂單數量再次更新,愛立信91個,諾基亞70個,那華為呢?

從本次更新的5G訂單數量來看,愛立信和華為相繼重新整理了5G訂單數量:首先,愛立信本次的5G訂單從原來的86個增加到了91個,并且還與45家營運商客戶簽訂了可以宣傳的商用5G合同。另外涉及18個國家和地區,且範圍是十分廣泛的。

現在已經有32個5G商用裝置投入營運,這也足以看出愛立信的發展是非常強勁的。此外,愛立信還依然保持着與中國移動的此次合作,愛立信與中國移動将就5G裝置采購達成合作。

5G訂單數量再次更新,愛立信91個,諾基亞70個,那華為呢?

作為世界第二大通信裝置供應商,諾基亞在這次5G訂單的表現當中來看的話,盡管說與華為和愛立信之間還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諾基亞所簽訂的5G商用訂單就已高達了70個,不僅如此,諾基亞的首席執行官Rajeev Suri在第一财報電話會議上宣布,諾基亞即将與中國聯通建立合作關系,未來将覆寫諾基亞核心網絡的供應。

雖然諾基亞未能中标三大營運商推出的760億5G網絡基站,但其仍然非常樂觀,沒有一絲氣餒。正是這樣,諾基亞才能始終與中國聯通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5G訂單數量再次更新,愛立信91個,諾基亞70個,那華為呢?

在了解了愛立信和諾基亞的5G訂單數量後,再來看看華為在5G訂單上的成績吧。基于美國的持續施壓,華為不會頻繁更新5G商用合同數量。最新一次的更新是在2月份的91個5G商用合同的資料上,但據華為總裁丁耘透露,華為目前獲得的5G商用總合同已經遠遠超過91個,迎來了新的突破。

雖然華為商用合同數量中沒有,但華為5G裝置出貨量一直是全球第一。事實上,在電信領域,裝置的出貨量是決定行業地位的根本因素。而華為5G裝置是第一家成功通過5G SCAC測試的電信企業,雖然現在很多國家表面與華為取消合作,但内心是一直對華為有着很高的評價,隻不過礙于打壓沒有辦法。

5G訂單數量再次更新,愛立信91個,諾基亞70個,那華為呢?

但還是有些國家願意給華為開綠燈,就像德國,提高了對海外電信企業的安全等級,間接給華為開了綠燈,意大利也提高了對華為的安全檢測門檻,也允許營運商有條件使用華為裝置。因為大家都知道,隻有華為提供的5G裝置是最先進的,也是最有實質價值的。

但華為在困境中仍能推出華為鴻蒙OS系統,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華為突破目前困境和絕境的态度和信心。

相信隻要給足夠的發展時間,華為一定會快速成長起來。全球不少通信裝置廠商在5G領域實作了持續發展。這些通信裝置商在5G時代還并沒有全面到來的時候,如果說能夠進一步擴大自身的業務規模,那麼現在就是最好的發展時間。

5G訂單數量再次更新,愛立信91個,諾基亞70個,那華為呢?

雖然目前愛立信的5G訂單和華為一樣,甚至有人擔心華為有一天會被愛立信超越,但華為一直都在不斷前進。不僅在5G通信上,華為已經開始研發6G通信技術,試圖在5G網絡應用後直接研發6G網絡,成為全球首家推出6G網絡的公司。

結語

關于5G訂單數量的比拼,愛立信、諾基亞和華為三大巨頭從未停止。如今國外市場上,我們國家的公司不少,可是國外對我們的成見仍然存在,隻不過伴随着時代的發展,遭受多種要素的幹擾,這種成見也必須被深藏。對于科研和技術的發展,我們不應該總是寄希望于國際分工,而應該堅持不懈自己研發掌握,畢竟隻有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