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

“青山行不盡2——唐詩之路藝術展”已漸近尾聲,中國美術學院近千名師生在“唐詩之路”上的行走、采訪、研究和創作在此呈現,重新思考唐詩與藝術的關系,編織人與大地的連接配接,在“唐詩之路”這個詩心、詩興、詩情的“原發現場”,與世界相印證。

展覽日日爆滿的同時,中國美院黨委宣傳部還展開“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線上讀唐詩活動和線下公教互動活動,掀起了一波全民讀唐詩的熱潮,喚起了大衆對唐詩的記憶。公教現場成為了孩子們學習傳統文化、接受藝術教育的第二課堂,“詩教”和“美育”在此被融為一體。

唐詩之路

線上·全民

讀唐詩

展覽期間,主辦方誠邀三十餘家主流媒體共同發起了#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話題征集,面向社會大衆征集視訊、音頻、書畫等多媒介作品,打造一場全民讀唐詩的線上互動。截止目前,“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線上互動已經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投稿三百餘件,衆多孩子們、學生們、海外留學生及市民唐詩愛好者踴躍參與,閱讀量破500萬。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線上互動投稿

與此同時,中國美院聯合《錢江晚報》“春風悅讀”品牌特别推出“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領讀活動,由領讀嘉賓高世名、陳瑤、姜玉峰、張捷、楊振宇、沈樂平、劉海勇、魯大東、蘭友利、舒羽、桑格格、石連坤、杜昕、倪娅、Alyona、歐陽麒 奧馬各自選取他們喜愛的唐詩,吟詠歌誦,引領大家夢回唐朝。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線上領讀

線下

公教活動

3月12日,中國美術學院與《浙江日報》、《錢江晚報》聯合推出的“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線下公教活動,來自杭州進階中學、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的師生和牛1點小記者團的小記者們和文化名家展開讨論互動,掀起一場以詩會友、以詩唱和的雅集,讓這顆詩歌的種子生根、發芽,延續至未來。

本次活動由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展覽館、浙江省文史館聯合舉辦,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副會長胡可先,浙江大學教授、詩評人江弱水,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尚佐文,詩人舒羽,作家桑格格,杭州進階中學副校長高利,丁蘭實驗中學教師王楊軍,以及沈樂平、錢偉強、魯大東、蘭宇冬、朱文信、石連坤等中國美術學院專家學者出席活動。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公教活動現場

公教活動以策展人劉呗甯在展覽現場為嘉賓導覽展覽拉開帷幕。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

導覽結束後,專家學者與師生們在浙江展覽館序廳展開了輕松而熱烈的讨論。

01

現代生活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

今天在場的從胡可先先生一直到中國小生們,大家都讀唐詩、背唐詩,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唐詩,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生活最大公約數。唐詩之路也是中國人詩性心靈的核心現場。中國的創作是不斷與古為新,不斷在和曆史、和前人的對話,循環往複的對話中不斷開展,是以說我們是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我們的心和過往的那個時代是始終糾纏在一起,并且不斷地循環往複,不斷地延伸出新的東西,我們是在曆史中的那個創作性。這些年中國美術學院一直希望提取中國文明中的唐詩基因,打通今天藝術教育的所有學科。是以這個展覽同時也是一個教育的項目。

希望通過研究唐詩之路,讓這條延伸了千年的唐詩之路延伸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也希望所有愛好詩歌和藝術的人共同發動起自己的創作力量,去領略、去創作出今天日常生活的史、詩。唐詩點亮了生活,創造了自我。一切偉大的傳統都曾經是偉大的發明,我們要把這個傳統承接下來,把它作為一股經驗納入我們百年之生、我們一次性的生命裡,讓它們深紮到現實,進而分享給全世界。

浙江大學教授、詩評人江弱水

唐詩之路是一條遊學、尋仙、朝聖的道路,它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無論是地上山水還是紙上山水,都值得我們加倍珍惜。頂流的詩人是最了不起的,比如杜甫,他一邊寫一邊批評,同時那種強烈的批評絲毫不妨礙他的天才洋溢。然而,詩人與詩評人之間的感性和理性方面的平衡是很少有人能夠達到的。

由于山水被偉大的前輩們用古典漢語寫得如此精彩,使得山水和文字已形影不離。這便成為當今世人所面臨的巨大挑戰,現代詩人如何續寫山水篇章成為難題。而圓滿解決這個問題仍需漫漫歲月,期待在座的孩子們未來能成為詩人,能夠把浙江西湖、天台山這些美景轉化成現代詩,完成我們的期許。

作家桑格格

生活也許可以不需要唐詩,但是用唐詩觀看世界的角度,會和詩裡的境界相遇。第一,懂與不懂沒有那麼重要。第二,你要允許自己不喜歡,要讓自己一直有鮮活的感受力,而不是文化的感覺力。第三,等待,不要那麼早地關上門,你可以暫時不喜歡,以後你有了感受力就會喜歡。

詩人舒羽

唐詩在我們現代生活當中處于一種困境,它與我們現在生活仿佛極少發生關系了。如果我們今天把時間往回倒轉,一樣一樣去減掉我們現在的手段,比如說微信、朋友圈、多媒體等,回到唐詩這樣一種單純的語言文字的時候,其實唐詩在我們當代社會當中是否需要?答案也許會變得更加清晰。是以現在生活更需要的可能是唐詩的精神。

杭州進階中學副校長高利

唐詩不僅是一個形式,它的精神已貫穿到我們的文化基因中,唐詩是一種生活的表述。我們的詩學,包括我們文化的傳統精神不是保守,而是與時俱進的。在現代生活中,很多事物的靈感也來源于唐詩。唐詩在我們現在的影響,不僅是精神,也是物質和生活。如果我們能用精神的方式和文學的方式傳承,以生活的方式和以傳統文化的方式傳承,唐詩就會始終在我們的身邊。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副院長、

書法家沈樂平

藝術創作和詩性之間是互相勾連,彼此影響的,所謂以詩入畫、詩書畫印。首先,詩詞題跋作為美院書法系教學中一直延續的部分,如何在書寫的時侯融入對詩歌意象的了解,将詩書融為一體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在書法技法上,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深入到技術創作之上的表現,和内容的節奏相合,和文本的意蘊貫通。藝術門類都是互相貫通的:書法作為文化創作,它并不僅僅是簡單地抄錄。當創作和文本産生一種鏡像,這裡的關聯點就是要讀通、讀懂、讀透文本并和自己的感受相聯系,就能形成抒發當下的創作。

中國美術學院教師、

現代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魯大東

唐詩是滲透到我們民族血液裡面的。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在精神上對詩的需求是一種曆史文化基因。唐詩以唱流傳,唱詩,是使現在的詩歌或者古代詩歌流傳的非常重要的傳播方式。我們可以借用現在比較常用的網絡手段以吟唱的方式傳播詩,将視覺、聽覺和整個詩歌文字上的東西結合,這是我們傳播或者上接古人心智的一個較好的方式。

中國美術學院教師、學者朱文信

中國的詩歌中最有代表的肯定是唐詩,而唐詩的傳播十分有趣。杜甫的“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中蘊藏着将中國浩大的文化合而為一的力量。詩不是理智的,而是有大感動的心靈的東西。人類的經驗也許在不斷的變化,詩的題材、文字、時空一直在變遷,但是詩性、詩情和詩意是我們心靈和人性必備且為我們人之是以為人做辯護的東西。詩藏萬象,納入心靈。唐詩所隐藏的詩的精神,應是超越時空,把握古今,甚至可以成為宇宙心靈的那個大心靈,在生命孤寂的歲月裡自我照耀,在生命歡歌時與社會人類共在。

02

“唐詩

之路

” 上的

唐詩

夢遊天姥吟留别

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

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副會長胡可先

唐詩是唐代特殊社會環境下的精神産物,是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集萃。以浙東唐詩之路開啟浙江詩路文化建設,既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也是促進當代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唐詩通過唐代詩人的生活狀态的展示,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表現出一種昂揚上進的精神氣象,展現蓬勃的朝氣、青春的活力與創造力,是中華文化最值得珍視的瑰寶。現代人學習唐詩,在一定程度上蕩滌胸中的塊壘,陶冶高尚的情操,驅除功利的困擾,提升精神的境界。不同年齡段的讀者都會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啟發,但都能在唐詩中找到學習的對象,精神的依托。

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

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尚佐文

我們要在傳統詩詞的普及和應用上多做文章,響應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凸顯出傳統詩詞的“文化賦能”作用。

今天我們依然要讀唐詩,一是為人生描上中華文化的底色。唐詩蘊含着中華民族的曆史記憶、文化特性和傳統價值觀,學唐詩讓我們飽含中華文化之底蘊。二是有助于提升審美力。唐詩是鍛煉、培養審美能力的絕佳材料。三是可以培養母語的語感。漢語獨有的平仄聲調的配合使用形成了古典詩歌的音樂美,搭配漢語獨特的詞彙規則,構成了漢國文學中特有的對仗。通過反複朗讀、吟誦唐詩,有助于培養語感。四是幫助我們完善知識結構。古典詩歌的研究者、愛好者有必要了解詩詞音韻的基本常識,系統學習唐詩。

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

學者錢偉強

《夢遊天姥吟留别》是唐詩之路上最有名的一首詩,可以看到詩人的内心。李白筆下的天姥山是他的一個寓言,是李白追憶對過去的思念,對供奉歲月的懷想和君恩的感念,這成為了他此後十多年詩歌創作的最重要的情結,與他的生命相始終。是以,李白内心深處的忠愛之情,是他之是以能夠既入世又出世的情感原動力。這種忠愛之情是構成傳統士大夫精神生命最重要的情感基石。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超越概念化認知,看到一個更全面、更真實、更内在的李白。

學者蘭宇冬

“唐詩之路藝術展”讓我看到的不是很簡單重制唐詩的原生狀況,而是藝術家已經走進和過去唐代詩人相同的情境裡,解決他們自身内心的一些問題,是一種對現實的回應。中國人用詩歌來記錄“唐詩之路”這條路線,用詩的方式來尋求這種自我超越。唐詩之路最與衆不同的地方是它關乎一種内心需求的東西,和現實利益和物質完全沒有關系。我們如今去作詩,去喜歡詩歌,是因為要去捕捉世界上和我們有聯系的存在,這可能便是每個人自己感受到的一種藝術。

中國美院書畫文獻研究所研究員石連坤

當我們重新站在這條路上,可以穿越時空和古人去對話,是一種非常美妙的感覺。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别》可能是浙東唐詩之路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李白用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奇絕奇幻的文字表達,展現了高超的藝術魅力。最後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又表現他孤傲的風骨,帶給我們非常強烈的震撼。唐詩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藏。反複誦讀經典的作品,沉浸其中,我們可以獲得不同的感動,做出更加深入的思考,挖掘它背後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力和文化感覺力。

丁蘭實驗中學教師王楊軍

本次公教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把課堂搬進了社會。我們日常的課堂讨論唐詩本身比較多,而專家們會從理論的角度告訴學生唐詩對于目前社會的意義,學生對詩詞的了解會更加透徹。能否真正掌握一首詩,一定是他能在無意識的狀态下能随意地吟誦。詩歌就是一種聲音的藝術,聲音是詩歌最核心的靈魂,這是我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對詩歌的感悟要融于生活,詩是一種表情達意的方式,是一種生活方式。随着歲月的變遷,資曆的增長,孩子們對詩歌的印象相應加深,對詩歌的了解與看法也會更加透徹與明朗,進而享受詩歌的魅力與感動。

03

長大以後

你想成為

詩人

嗎?

來自杭州進階中學的谌弘毅同學第一個“搶麥”分享了自己的觀點:“雖然我從小喜歡詩歌,但以前都是就詩歌論詩歌,今天讓我開始跟随老師們的視角去思考如何詩意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讓詩歌浸潤詩歌的方方面面。”

杭州進階中學文學社另一位同學說:“我認為,比起成為一個詩人,我更想成為一個有詩意的人,我覺得像今天我們齊聚在這裡,重走唐詩之路,看到山水、雲朵、一草一木,它都能引發我們心裡的共振,有一種浪漫的詩意從我們心裡穿過去。我覺得詩就像我們心裡的一面鏡子,無論我們選擇怎樣的人生道路,如果都能與詩相伴,那麼我們一生都充滿了慰藉和溫暖,同時也能夠讓我們與這些詩同頻共振。我覺得詩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有人或許向往詩,但我更向往成為詩意的人。”

“我覺得唐詩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不同的。小時候外公就教我讀唐詩,我覺得讀唐詩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心靈上的安慰,能夠為我解答疑惑,讓我和千年之前的文人對話。”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一位男生在分享時說,“但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寫詩這件事可以一直伴随我,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内心的訴求。”

▎▌

《舟行入剡》

“分韻”互動

抓阄

活動最後,留給嘉賓和學生們一個彩蛋——“分韻”抓阄互動環節,以唐代詩人崔颢《舟行入剡》一詩的60字為“分韻”内容。在場嘉賓随機抓取這首詩裡的一個字,以抓到的“字”為主題,進行創作,形式以詩、書、畫、印、文章等并不限于此,這些作品将結輯在媒體平台統一推送,并有機會在第三屆唐詩之路藝術展的中呈現。

最後,參與活動的師生們均受贈了一套由學工部、美美講堂提供的中國美術學院師生領銜編寫的傳統書畫教材《大家小書》,以期成為貫通不同教育層次的橋梁,承載了打通學科教育與藝術教育、普及社會大美育的願景。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
我在唐詩之路讀唐詩

展覽延期通知!

“青山行不盡2—— 唐詩之路藝術展”自開幕以來赢得廣泛關注,為響應大家的熱情,将延期至2022年3月20日。

展覽地點

浙江展覽館1、2、3展廳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環城北路197号

展覽時間

2022年3月6日至2022年3月20日

每日09:00-16:30

需要提前預約,到館後出示預約碼方可進入觀展。

入館前,請您掃描浙江展覽館場館場所碼,出示綠色行程碼、參觀預約碼、個人身份證,并配合館内體溫檢測、安全檢查,必要時核驗新冠疫苗接種記錄。觀衆須按預約時間準時入館,若不能如期參觀,請及時取消預約。入館後請全程佩戴口罩,并保持1.5米以上安全距離,不紮堆、不聚集。未戴口罩或體溫異常(37.3℃及以上)、出現咳嗽、氣促等可疑症狀人員謝絕入館。

來 源|浙江新聞用戶端 錢江晚報

編 輯|劉 楊 童戈辛 邢 珂

審 核|徐 元 丁劍鋒

出品: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中國美術學院新聞中心

CAA NEWS CENTER

CAA融媒體工作室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