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石榴創刊七周年專欄|陳曉麗: 石榴花開紅豔豔

石榴花開紅豔豔

文/陳曉麗

山石榴創刊七周年專欄|陳曉麗: 石榴花開紅豔豔

(網絡圖檔)

2022年3月25日,《山石榴》迎來創刊七周年,我關注《山石榴》也有五年多了。網絡時代,公衆号遍地開花,但是生存并發展着實不易,《山石榴》一路紅紅火火,可喜可賀。我跟《山石榴》五年之久不曾走散,也是一份值得珍惜的緣分。

2017年春天,我關注了《山石榴》。那時候,我剛開始在網上發表文章,表姐說聊城有個《山石榴》,挺好。遠在他鄉的人,對家鄉的東西倍感親切,而且,“石榴”兩個字一下子抓住了我。生在五月,正式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寫的就是石榴樹,我跟“石榴”好像很有緣。

急急忙忙給《山石榴》投了一篇小短文,然後在忐忑中等待。文章很快就推送出來,我十分欣喜,大受鼓舞,接連發表了好幾篇。現在來看,那幾篇文章相當生澀,但是編輯老師給予了真誠的鼓勵,對此,我永懷感激。後來,跟許多人一樣,我對公衆号的熱情逐漸降溫,再加上路途遙遠,不能回聊城參加《山石榴》的各種活動,我從最初的積極投稿者,轉變為默默關注的粉絲。

默默關注一個公衆号,好比默默關注一個人,淡到少有聯絡,卻是一份真感情。

對《山石榴》的關注,始于對家鄉的眷戀,而幾年來支撐我一直不離不棄的,是《山石榴》的文章帶給我的溫暖和感動。

認識了安娃大姐。喜歡她雅緻的文字,暖心的故事。她以清新從容的筆調,講述煙火人間的溫馨美好。讀她的文章,如沐春風。

認識了一位愛寫“微火”的國小校長。點點微火,帶給人深深的感動。生活中不缺少美,也不缺少暖,心懷仁愛,才能感覺美好。他那篇《廁所呼救》,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一名一年級小男生上廁所忘了帶手紙,蹲在廁所裡呼救,“誰來給我送張紙啊、誰來給我送張紙啊、誰來給我送張紙啊······”校長說别急别急,我去給你拿紙。一個“廁所救急”的小故事,從聽見“呼救”,到目送小男孩扭着圓圓的小屁股歡快地跑向教室,娓娓道來,不加渲染。這樣一篇看似平鋪直叙的短文,很感人。寫的是日常,表達的是愛,讓人感受到的是陽光。

還認識了姥娘村裡的一位小老鄉,這個年輕人發表在《山石榴》的文章,寫的都是鄉情鄉俗,我讀着特别親切。熟悉的場景,有趣的風俗,土得掉渣的家鄉話,總使我想起記憶深處那些溫馨畫面。

說“認識”,其實不認識,隻是通過《山石榴》,讀了他們的文章,産生了某些共鳴而已,認識的僅僅是文章。

這些文章帶着魯西北的味道,大平原的味道,麥子、玉米、地瓜的味道,大蔥大蒜的味道。《山石榴》很多文章都有這味道,這就是《山石榴》的味道。《山石榴》就像一棵石榴樹,石榴花不嬌貴也不清高,鮮豔紅火;《山石榴》的文章樸實接地氣,真實可親。

我喜歡石榴樹,它是老百姓的樹。

昂揚奮進的偉大時代,給予了普通人把心中的夢想變為現實的可能,《山石榴》就是普通文學愛好者圓“作家夢”的舞台。上得台去,圓一回夢,過一把瘾,挺好。我卻是甘心作觀衆了,靜靜守望,也挺好。守望的不光是一個文學平台,還是一份鄉戀鄉愁。

每天看一眼《山石榴》,就像看見了家鄉的棵石榴樹。

山石榴創刊七周年專欄|陳曉麗: 石榴花開紅豔豔

【作者簡介】陳曉麗,退休教師,文學愛好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