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迪的2021:錢是賺到了,但電動車基數還是小

摘要:豪車市場還是BBA為主,但在電動豪華車市場,不到10萬的銷量可拿不出手。誰也逃不掉電動化轉型

奧迪的2021:錢是賺到了,但電動車基數還是小

▲ 圖源網絡

文|郭宇

編輯|施智梁

營業利潤創新高,純電動車型多賣了近60%,這是奧迪在過去一年的成績。

3月17日,奧迪釋出了2021年财年業績。資料顯示,2021财年奧迪銷售收入為530.68億歐元,營業利潤約為55億歐元,經營利潤率達10.4%。傳遞量方面,奧迪品牌2021年傳遞量為168.05萬輛,同比減少0.7%,與2020年基本持平。其中純電動車型傳遞8.19萬輛,同比增長57.5%。

回顧過去一年,奧迪董事會主席杜思曼(Markus Duesmann)表示,半導體供應緊張給奧迪帶來極大挑戰,“這導緻我們有很多汽車沒有完成生産。”

奧迪的2021:錢是賺到了,但電動車基數還是小

▲ 奧迪董事會主席杜思曼(Markus Duesmann)

圖源:直播截圖

對于2022年,奧迪首席财務官于爾根·裡特斯伯格(Jürgen Rittersberger)表示,目前訂單飽滿,半導體情況有所改善。但俄烏戰争難以預測,奧迪隸屬的大衆汽車集團各個部門和品牌之間正在評估俄烏戰争帶來的影響。

此外,釋出會上還亮相了奧迪A6 avant e-tron概念車,續航裡程達700公裡,後續量産版本将是第一款基于全新高端電動化平台PPE的低底盤車型。

賺了55億歐元後

奧迪要在今年賣出超180萬輛汽車

缺芯、疫情、原材料上漲的2021年,奧迪的營業利潤和淨現金流重新整理了記錄。

2021财年,奧迪銷售收入為530.68億歐元(2020财年:499.73億歐元),營業利潤達54.98億歐元(2020财年:25.69億歐元),經營銷售利潤率達10.4%(2020财年:5.1%)。奧迪集團的淨現金流高達77.57億歐元(2020财年:45.89億歐元)。

裡特斯伯格表示,過去一年的成績,離不開對半導體供應短缺的積極管理,固定成本的改善,以及産品定價政策的調整等。

具體到奧迪旗下的各品牌來看,奧迪品牌是銷量擔當。2021年,奧迪品牌共計傳遞了1680512輛(2020年:1692773輛),與去年基本持平。具體來說,最受歡迎的車型是奧迪Q5(293069輛)、奧迪Q3(258616輛)和奧迪A6(244191輛)。其中,奧迪品牌純電動車型過去一年傳遞了81894輛,同比增長57.5%

此外,機車品牌杜卡迪傳遞59447輛,同比增長23.7%;蘭博基尼傳遞8405輛,同比增長13.1%,創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賓利品牌從2023年開始将成為奧迪旗下品牌,不再直屬大衆集團,經營狀況由奧迪接管負責。

中國是奧迪的重要市場。資料顯示,2021年,奧迪在華銷售收入達11.4億歐元(2020财年為10.09億歐元),銷量72.7萬輛,繼續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奧迪方面透露,奧迪與中國的兩位合作夥伴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将在未來進一步加強合作。

對于2022财年,奧迪預計将傳遞180至190萬輛汽車,銷售收入預計将在620億至650億歐元之間,并保持較強的定價水準;經營利潤率預計将在9%到11%之間;由于營運日趨正常化、投資活動增加,企業成本方面将略有上漲,集團淨現金流預計将達到45億至55億歐元之間。

“今年,我們将更加專注于可持續發展、電氣化、數字化等領域,繼續推進2030轉型戰略的落實。這意味着我們将逐漸淡出内燃機技術、制定電動化轉型的完整路線圖,并積極與大衆汽車集團旗下的軟體部門CARIAD合作創造新的數字化商業模式和服務。”杜思曼表示。

奧迪的2021:錢是賺到了,但電動車基數還是小

電動化轉型

中國市場能做好優等生嗎?

電動化是奧迪在此本釋出會上提及最多的詞語之一。

這是奧迪Vorsprung2030戰略的重要内容。2021年8月,杜思曼宣布,從2026年起,奧迪面向全球市場推出的新車型将全面切換為純電動産品;至2033年,奧迪将逐漸停止内燃發動機的生産。另外,Vorsprung2030戰略還涉及到數字化和碳中和。

按照計劃,至2025年,奧迪旗下将擁有超過20款純電動車型,并大幅擴大插電式混合動力的産品序列。奧迪方面預計,至2025年,其全球範圍的傳遞汽車中将有約三分之一是純電動或混動車型。

向電動化轉型的奧迪,無法忽視中國市場。過去一年近170萬輛的奧迪品牌全球銷量中,中國市場貢獻了接近一半,達72.7萬輛。具體到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中汽協資料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從2016年的50.7萬輛提高到2021年的352.1萬輛,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一。

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是奧迪在中國的兩個重要合作夥伴,近兩年來奧迪也在從不同角度深化合作。

和一汽集團的合作上,奧迪和一汽集團于2020年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緻力于在中國本土化生産PPE平台純電動車型。今年2月,該項目正式啟動,計劃2024年底前竣工,工廠規劃年産能達15萬輛,竣工後的工廠将是奧迪在華的首個新能源汽車工廠。此外,一汽-大衆奧迪銷售事業部在2021年更新為一汽奧迪銷售有限責任公司。新公司未來将負責一汽-大衆奧迪國産車型、奧迪進口車型,以及即将在2024年面世的奧迪國産PPE車型的相關業務。

和上汽集團的合作也有新進展,上汽奧迪首款産品将在今年上市。奧迪集團透露,到2026年,奧迪計劃在中國市場提供超過十款純電動車型。

除了建生産電動車的工廠,擴充電動車型陣容,優化銷售體系,奧迪也在布局充電樁這種新能源基礎設施。奧迪的合作夥伴開邁斯将在中國8大重點電動汽車消費城市部署超6000個充電終端,實作主城區5公裡内必有1個充電站的密度覆寫。至2025年,開邁斯充電終端的數量計劃達到17000個。

但這隻是奧迪轉型的開始,新能源汽車銷量如何增長是擺在眼前的問題。傳統車企們都在表示向電動化轉型,成果幾何?作為“BBA”之一的奧迪,去年其電動汽車在全球傳遞了8.1萬輛,奔馳和寶馬的成績分别是9.9萬輛和32萬輛。更大的敵人來自造車新勢力。僅特斯拉一家在2021年便傳遞了近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将百萬輛燃油車逐漸替換成百萬輛新能源車,留給像奧迪這樣的傳統車企的時間不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