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理城市管網淤泥!水下智能“清潔工”大顯身手

“現場注意,機器人準備進場。”随着一聲令下,在武漢市竹葉山腳下,一排排身着藍色铠甲的水下智能機器人集體出動,進入到大街小巷的暗渠中,開始了污水底泥的清淤工作。

近年來,城市化程序加快,大量的污泥淤積在城市下水道和暗渠中,影響着城市排水功能的正常運轉,對清淤機器人在動力系統、行走系統、感覺系統、應急系統、控制系統、水下挖掘裝置內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航局科研團隊牢牢把握發展機遇,決定開展第二代水下清淤機器人研究,對第一代清淤機器人進行改造更新。

清理城市管網淤泥!水下智能“清潔工”大顯身手

首要任務就是要确定研發理念和開發模式,為此,他們召開了多次研讨會。“我們可以遵循‘智能+’的産品研發理念,采用‘自主研發+OEM代工’的産品開發模式,在保證完整研發思路和完全知識産權的同時,實作輕資産模式産品的快速落地和項目應用。”團隊負責人王野給團隊捋清了思路。大國重器“天鲲号”的智能挖泥系統給資訊與自動化研究所經理于濤帶來了靈感,團隊迅速着手研發,他們以“天鲲号”的智能挖泥系統為藍本,為水下清淤機器人量身打造了一套智能操控系統,能讓機器人在黑暗、狹小的彎道、坡道如履平地、操控自如,有效保證了機器人應對複雜作業工況的能力,操控能力遠超第一代清淤機器人。

解決了“行走”問題,但清淤機器人在施工作業時無法看清施工環境,是以不光要為清淤機器人裝上“眼睛”,還要加上“耳朵”。幾個月的鏖戰裡,團隊一頭紮進實驗室,他們在圖紙與電腦模組化上通過無數次的推翻、改進、演練,最終為機器人搭配了多類型視覺與聲音傳感器,而且還附帶了水下視訊監控系統,無論在陸地還是水下環境都能夠全方位實時監控清淤機器人的行動軌迹和施工環境。最終,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第二代水下智能清淤機器人成功問世,真正實作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清理城市管網淤泥!水下智能“清潔工”大顯身手

如今,科研團隊自主設計研發的第二代水下智能清淤機器人每小時清淤量突破40立方米,遠高于市場的同類智能作業機器人,而且此機器人不僅适用于地下污水通道,也可在暗涵、箱涵、渠、小型河道、水庫等密閉空間或超深環境進行作業,是名副其實的多功能水下智能“清潔工”。

“未來,我們還将繼續深耕智能清淤領域,研發更新型清淤機器人,持續為城市疏通、環保修複貢獻科技力量,在智能清淤領域打響中交品牌。”于濤堅定地說道。

來源

交通建設報

天航局

歡迎轉載 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