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未來跨步:從教育公司轉型科技公司 探索智能硬體和生命科學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王峰報道好未來(NYSE:TAL)的轉型再有新動作。

近日,好未來對外披露稱,将進入二次創業階段,開始全面轉型。科技服務等非教育教育訓練業務将是其未來重點業務。

據接近好未來的人士透露,好未來正根據教育政策的動态及時調整業務群組織,尋找新的業務支點、突破口和增長路徑,轉向科技服務、智能硬體以及生命科學等非教育品類。

“雙減”之後,好未來已經在2021年底全面停止K9學科類教育訓練業務,目前,其主營業務已轉向素質教育和教育資訊化。

嘗試從教育轉向科技

好未來目前已停止K9學科類教育訓練業務,由兩家線上非營利機構樂讀和希望學承接。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發現,目前,好未來已在全國登出近200家公司。

相應的,“雙減”至今,好未來也在全國新設立了幾十家公司,完成了線下素質教育的布局。

好未來正在素質教育領域大範圍探索,除了人文美育、科學益智、程式設計等科目,還包括音樂、體育、美術等品類,以及托管、研學等項目。

3月8日,摩根士丹利釋出了一份有關中國教育闆塊的研究報告。報告認為,目前國内對學習服務的需求仍然強勁,市場頭部公司在結束K9學科服務之後,正在各自領域建立優勢。

根據摩根士丹利資料,随着市場對以素質教育為主的非學科輔導需求增加,尤其是年輕學生興趣增加,非學科輔導市場規模2022年增速将達25%,達到7090億元人民币。

報告認為,好未來公司未來的核心收入重要組成,仍将依靠素質教育等非學科業務。

3月10日,好未來注冊成立深圳市星桐科技有限公司,揭示了新的業務方向。啟信寶資訊顯示,其經營範圍包括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台技術咨詢服務、電子産品銷售、雲計算裝置銷售、智能家庭消費裝置銷售等。

好未來的口号曾是“愛和科技讓教育更美好”。據介紹,在好未來2022開年大會上,好未來創始人、CEO張邦鑫提出,正在考慮将使命更改為“愛和科技創造美好生活”。

好未來相關負責人透露,生命科學也是好未來轉型探索的方向之一,好未來一直都很關注這個領域,早在2018年,就成立腦科學實驗室,并與多所高校達成相關協定,合作探索腦科學領域研究。

這些舉動顯示出,好未來在嘗試不再隻是一家教育公司,甚至不再隻是一家教育科技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

教育資訊化機會

但目前,好未來的科技儲備仍主要應用在教育行業,且在開發新的教育科技産品。

2021年12月21日,好未來集團宣布推出新品牌美校,為教育行業提供完整的直播、教研、AI系統解決方案。好未來的組織架構也随之調整,原有的技術中台、資料中台、内容中台全數并入美校,由好未來CTO田密負責。

2018年,好未來成立了To B事業部,推出主打雙師模式的“未來魔法校”,主要面向低線級城市的中小型校外教育訓練機構。“雙減”之後,未來魔法校項目正在劇烈調整期,目前上線了分級閱讀和科技類素質課程。

美校的核心業務可分為直播雲、教研雲和智學雲三部分。

據介紹,直播雲主要提供适用各種場景、各類班型的直播服務平台,幫助使用者快速搭建線上教育業務。教研雲則提供完整的線上與線下融合解決方案,包括雲盤管理、老師教研、題庫搭建、線上線下授課、課後測評、教學資料可視化等系統支援。

這兩朵雲是未來魔法校以前積累的能力,也是好未來作為教育公司的核心競争力之一。

官網資訊顯示,教研雲上有1000萬以上的真題、試卷、教案資源,覆寫88個版本的教材。好未來教研雲相關研發人員介紹,同時還提供多類課件制作工具,包括圖文課件、2D與3D互動課件制作,以及一站式組卷系統,可以按照章節、知識點快速選題出卷并自動排版。

教育資訊化正迎來新一輪政策利好。《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明确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已經公布的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高等教育司、教師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點中,教育資訊化都是重要内容。

平台化是教育資訊化建設的突出思路。在3月17日教育部新聞釋出會上,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徐青森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未來會以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台、思政課線上學習和實踐成果展示平台兩個平台為核心,打造“大思政課”資訊化系統。

在基礎教育領域,國家中國小網絡雲平台已更新為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3月1日—14日,平台日均浏覽次數高達1687萬,特别是疫情發生以後實施“停課不停學”的有關地區,平台浏覽人次呈高位激增态勢。

平台化意味着開放性,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就已外鍊了60個專業網站共享有關資源。這對于市場化的教育資訊化公司是一個利好。

“教育資訊化是一個巨大市場,目前進入這個市場的公司數量還太少。要鼓勵更多的線上教育公司參與教育資訊化建設,鼓勵市場上的優質教育資源進入學校。”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李志民告訴記者。

不同的AI技術特色

智學雲是美校品牌推出後的技術增量。官網資訊顯示,這是一套“教育+AI+資料”解決方案,包括直播課教學互動解決方案、中文口語表達能力測評、兒童詩詞背誦評測、教育資料治了解決方案等。

好未來在教育行業較早引進了AI技術,并與斯坦福大學、清華大學等機構合作研發。

“好未來的AI技術側重于圖像和語音識别,比如通過對學生表情、手勢的識别,判斷學生的聽課狀态,總體上,這些技術是為直播課産品服務的。”一家教育科技公司創始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直播課是校外教育訓練行業的主流産品,但對于中國小校來說,對直播技術的需求有限,目前教育資訊化主要的軟體需求是數字資源和SaaS服務。”他說。

以科大訊飛為例,其代表性的語音識别技術雖然應用于智能考試、測評等業務,但智慧教育的主要産品是因材施教項目和學生個性化手冊項目,其涉及的主要AI技術包括OCR識别、機器閱讀了解和知識圖譜等。

這意味着,好未來的To B業務如果想轉型為賦能中國小校,首先要完成算法、架構等能力轉型。

其他教育公司的轉型方向,好未來也在嘗試。智能硬體方面,好未來推出了小猴智能學習燈,但在品類齊全度上落後于作業幫、網易有道等公司。

今年以來,好未來已儲備了多項與人工智能裝置有關的專利,這說明智能硬體産品還會擴充。

好未來也在發力海外市場。“雙減”之後,好未來釋出的内部信中寫道,“好未來集團會未來五至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持續地建立起海外的商業模式、品牌認知和營運能力”,“會包括以技術和内容為核心的新的商業模式”。

好未來先後在美國、英國、新加坡設立了海外分校,包括在美國矽谷開設的分校Think Academy,推出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課程。

多名線上教育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雙減”以後,海外使用者的留存,在幫助公司維持生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出海是以成為很多公司都在探索的方向。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