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近年來,故宮的發展越來越好。

從原先傳統守舊,嚴肅低調,到如今發展得蒸蒸日上,并與當代藝術科技緊密結合的“網紅”博物館。

這背後,離不開單館長的功勞。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是以故宮院長單霁翔退休的消息一出,迅速引發網友們的感慨。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與故宮有關的熱搜已經不是稀奇事了。

近幾年來,故宮早已成為了京城乃至中國最時髦的打卡地。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據報道,故宮2018年接待了1700萬遊客,而2019年更是突破1900萬。

到如今在各種熱門節假日裡,故宮甚至不得不限制人流。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除了故宮本身,近幾年故宮相關的文創、聯名、網絡IP也是層出不窮。

這些産品既保留文化底蘊,又增添了“接地氣”的現代氣息。

可以說,為了成為一個優秀又摩登的博物館,故宮可謂是盡心盡力,獨具匠心了。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那麼,故宮如今的成功究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實際上,大概分為了三個步驟。

改變固有印象

我們曾經熟知的故宮,似乎是一個莊嚴,沉重的“高冷”形象。

要想讓參觀者們放下固有的成見,就必須學着創新和改變。

2014年,“感覺自己萌萌哒”的雍正表情包,在微網誌走紅。

随後設計者們利用AI,AR等技術,創作了一系列《雍正行樂圖》裡的場景。

讓這些曆史名畫“動”起來,既增加知名度又诙諧可愛。

來來來,跳舞吧!

站好站好,準備拍了

做個安靜的美男子

洗洗腳丫子更健康

這些忍俊不禁的gif迅速提升了網友們的好感度。

2016年,故宮與騰訊合作的魔性H5《穿越故宮來看你》引發熱議。

這一次,設計師們讓明清的帝王妃子們徹底嗨了一把,也讓觀衆們在笑聲中再一次回顧曆史。

明朝CEO老朱,朱元璋

故宮也陸續開通了自己的公衆号、微網誌和淘寶賬号。

為了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了。

比如,故宮的官方微網誌就經常釋出在不同天氣下故宮裡的美景,春夏秋冬,各具特色。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春光依舊,海棠依舊。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鵝毛大雪三寸落,千年古城盡複活。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雨後的故宮也别有一番風味。

為了吸引觀衆光有美景可不夠,宮内的181隻禦貓們,也是吸粉的利器。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從《上新了,故宮》中大火一把的故宮禦貓們憑借着可愛又高冷的形象,吸引了大批愛貓人的注意。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景仁宮一哥,“鳌拜”。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珍寶館頤和軒頭牌:小仔。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故宮裡的巡邏侍衛:“白點兒”。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厭世臉的小胖貓,魯班。

這些貓咪大多都由故宮的從業人員來進行喂養。

遊客們根據樣貌特征給這些小家夥一一取了名字。

宣傳這些貓咪并不是為了吸睛,而是作為館内從業人員一份子,它們的工作就是捉捕老鼠,是以也備受尊敬呢。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其實,這些大大小小的宣傳,都是故宮在“社會化”營銷上做的努力。

隻有改變原先對老舊博物館的刻闆印象,人們才會願意踏出家門,想要再次前往故宮逛一逛,看一看。

如今在這一點上,故宮已經做的非常成功了。

進一步的認識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改變印象隻是第一步,想要真正地了解故宮,了解這座飽含悠久曆史和人文情懷的博物館,就需要觀衆能夠再一次回顧和學習這些曾經的曆史文化。

于是,故宮便開始了一系列的網絡IP制作。

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到《上新了,故宮》,再到大熱的《國家寶藏》。

每一部圍繞故宮展開的節目都廣受好評,在豆瓣上均得到了8分以上的好成績。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上新了,故宮》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國家寶藏》

為了貼合當下年輕人的口味,節目方也會特意請來鄧倫,吳磊,關曉彤,鹿晗這樣的新生代偶像。

這些節目制作精良,具有新意,在回顧曆史的同時又能貼合當下進行思考。

而《上新了,故宮》裡,更是公開了故宮未開放領域,将許多細節一一展示出來。

這樣滿滿都是誠意的故宮博物院,叫人怎麼不愛?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皇帝奏折字迹大公開,乾隆最愛回複“知道了”

除了網絡IP制作,故宮也喜歡悄咪咪開發一系列的手機端APP。

比如展覽資訊類的《故宮展覽》,專業科普類的《胤禛美人圖》,互動叙述手遊《繪真·妙筆千山》等等。

最重要的是,這些app不僅知識訊息豐富,頁面也是美輪美奂!每一幀都可以截下來當桌面那種。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繪真·妙筆千山》以古畫《千裡江山圖》為主要背景,同時結合《山海經》《鏡花緣》等傳統志怪小說,展開劇情叙述。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這些app既提高了故宮知名度,又讓網友們足不出戶便可以感受與學習到中國傳統文化。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另外,在故宮的遊客體驗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為了讓中低收入人群和學生群體都能夠感受故宮文化,故宮一直堅持着不漲價的原則。

再比如,為了讓遊客能夠在故宮裡有休息駐足的地方,今年的年初,還在神武門旁開設了“角樓咖啡館”。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這家來自故宮的咖啡館,不僅價格良心,而且店内的裝修與菜單都頗為講究。

比如,你可以喝到“養心咖啡”和“乾隆最愛的巧克力”……

還可以在裝修古樸典雅的店内看到長卷畫《千裡江山圖》。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如果在雪後的晴朗天氣,捧着咖啡走在故宮一隅,似乎就從北京穿越到了北平,想想就覺得浪漫。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全心全意做文創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紅極一時的故宮口紅紙膠帶大火後,去年年初故宮就迅速推出了自己的口紅和彩妝。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口紅一經上市,就迅速搶售一空。創下了一天賣出80000支的神話。

故宮出品的口紅不僅顔色上沒有雞肋,配色,包裝上也是精緻優雅的中國風,很難不被種草。

雖然一個月後就已經下架了,但這确實給國産古風化妝品開了一個好頭。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實際上,故宮出品的文創,周邊,聯名被搶售一空已經不稀奇了。

這五年來,故宮一直專注研發自己的文創産品。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朕不能看透》眼罩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禦批系列仿宣紙折扇

這些文創産品不僅講究新意和品質,更看中能否展現故宮的文化與價值。

我們在旅遊景點看過太多太多粗制濫造卻價格高昂的紀念品,已經形成了對景點商品不信任的固有觀念。

而故宮就是要将這樣的觀念颠覆,而讓群衆真正get到文化的精髓。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十二美人圖》挂曆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國風睡衣

故宮文創的發展越來越好,甚至一年拿下10億的銷售額,至今故宮已經開發了9170種文創産品了。

除了文創,故宮在聯名方面也做得風生水起:kindle,農夫山泉,小米,百雀羚......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與kindle的聯名禮盒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與農夫山泉的限量礦泉水,文案讓人忍俊不禁。

吉服回潮,是由五位設計師結合宮中180多萬件文物攝取靈感并融入設計中創作出的時裝,共有“花築盛世”“绫繡如意”“上河安福”“海錯祥瑞”和“酒歌長樂”五個限量系列。

其實聯名的背後,也說明了品牌對故宮的信任與積累下來的良好口碑。

正是故宮背後上司者與研發團隊的不斷創新,思考,從業人員腳踏實地為觀衆創造更好的觀賞與學習體驗,才能夠擁有今天高人氣的贊譽。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看到這,故宮成為“網紅博物館”的成功之路就已經說得差不多了。

當然,國外優秀的博物館也有很多,仍有值得學習與借鑒的上升空間。

但這樣的故宮已經給國内多數年份久遠、發展低靡的博物館一個新的啟發與榜樣。

600歲的故宮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網紅”的?

努力的博物館,運氣不會差。

未來的故宮,也一定會如前任院長單霁翔所言:

“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的故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