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二手車真的逆風翻盤了?

新能源二手車真的逆風翻盤了?

一面是缺芯引發的供不應求,一面是油價背後的消費哀嚎。新能源汽車在二手市場的突然翻身,的确已經震驚了一波車主。

從人人避而不及到二手車市熱捧,新能源汽車不過用了一年時間。根據央視新聞報道,最近新能源汽車在二手市場上的價格整體微漲,部分車型甚至漲了5000到10000元不等,與此同時,新能源二手車的庫存周轉情況也有所好轉。

據悉,以往新能源二手車的流轉率往往在30天以上,現在基本在一個月内便能出手。此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零售銷量同比分别上漲137.5%與180.5%,數量高達35.2萬台與27.2萬台。

二手車交易量同比增長3.71%、12.71%,達148.46萬台與107.68萬台。從保值率方面來看,今年1月新能源車保值率大幅提高,插電混動車型與電動車型三年車齡保值率分别提升至61.5%,49.5%。

但二手市場真的歡迎新能源汽車嗎?當油價再降溫,電池續航問題回歸,恐怕電動車隻是被短暫地愛了一下。

二手電車隻此一個“特斯拉”?

走遍國内幾個主要的二手汽車市場,不難發現新能源汽車圈有一條頑固的鄙視鍊:即便是國内蔚小理加五菱宏光、比亞迪等車企已經在國際電車市場混得風生水起,但國内二手行業眼中依舊隻有一個“特斯拉”。

不可否認,在保值率上,特斯拉的确一騎絕塵。在幾年前新能源汽車還未如這兩年一般烈火油烹時,有些二手車經銷商甚至隻收特斯拉,彼時,特斯拉一車撐起純電車的二手天下。《2019年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顯示,特斯拉Model X的1年保值率達67.46%,2年保值率達57.22%,3年保值率達49.21%。

對比下來,寶馬i3隻有33%的保值率,比亞迪秦EV和e5兩款電動車更是不足30%。整個新能源汽車的三年保值率基本高不過40%。但二手市場中僅此一個“特斯拉”嗎?或者說,特斯拉二手市場上真的能永遠“一枝獨秀”嗎?如今看來,未必如此。

時隔兩年,特斯拉顯然沒有保持住自己的二手神話。

比如《2021年上半年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顯示,在純電動車1年保值率榜單中,保時捷Taycan位列排行榜第一,1年保值率高達90.39%。至于在兩年保值率排行榜方面,純電動車保值率最高的依舊是特斯拉Model 3,但油電混動車保值率最高的則是豐田埃爾法。

新能源二手車真的逆風翻盤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1Q1二手車大資料》顯示,在新能源二手車的成交量排行榜上,比亞迪、榮威和北汽新能源分列新能源二手車品牌成交量前三名,緊随其後的是豐田,特斯拉排在第四。究竟是什麼讓特斯拉在二手市場突然失去優勢?原因或許有很多,但有意思的是,特斯拉更像是新能源二手市場的一個風向标,它所面臨的禁锢時刻在束縛整個電車圈。

誠然,一起起“羅生門”式刹車事件一度折損了不少特斯拉的路人緣,不過究其根本,特斯拉貶值與其動不動就調價有脫不開的關系。自從2020年國産化後,特斯拉曾在國内市場頻繁降價,那句廣泛流傳的自嘲“你永遠都不知道明天與特斯拉降價哪個先來”,一把扯下特斯拉的保值顔面。

以Model 3為例,根據調查,從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短短一年時間内,Model 3的降價次數高達5次,售價持續斷崖式下跌,從最初的35.5萬降至24.99萬,貶值高達三分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特斯拉自進入中國市場後,截止目前,調價次數累計已有60多次。

電動車的定價是一樁玄學,這點毋庸置疑。進入2022年,新能源車之是以突然在二手市場“雄起”,根本原因不一定在于市場利好與消費環境,而是新車漲價大潮勢不可擋,二手車身價自然跟着水漲船高。據央視财經報道,3月份以來有近20家新能源車企宣布上調售價,涉及車型近40款,漲價幅度少則千元,多則上萬元。

持續漲價顯然不是什麼好事,畢竟無論是在新車市場,還是二手市場,電動車消費群體對價格異常敏感。正如Autocarweekly統計資料顯示,5萬以下車型中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78.1%,五菱宏光能斬殺特斯拉不是沒有道理,小鵬宣布漲價當天,股價一度跌超5%,收跌4.46%。

此外,老生常談的電池問題是新能源車無法玩轉二手市場的關鍵症結,有汽車媒體算過一筆賬,動力電池衰減到新電池狀态的80%,便會失去繼續充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意義。而不少車企為了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奇招頻出。

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就曾多次因為“鎖電”被投訴,最轟動的一次在挪威,特斯拉被判向投訴車主每人賠付 1.6 萬美元。新能源車漲價不斷,可惜二手市場沒有電車“常青樹”。

二手市場容不下新能源這尊“大佛”

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保值率不值一提,大部分燃油車三年保值率能在60%到70%之間,可同樣公裡數的二手電動車保值率卻普遍在50%以下。開年後,二手電動車在層層漲價,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就目前的局面來看,電動車想要打開二手市場尚十分艱難。

不少二手車經銷商甚至對大火的新能源車隻可遠觀,不敢亵玩。2020年新能源二手車交易量為47464台,僅占總銷量的0.35%,殘值率低、庫存周期長,周轉難度大……幾乎每項問題都猶如一座大山橫貫在電車與二手市場中間。

更何況電車短暫的置換周期将其使用率赤裸裸地暴露在消費者面前,天天拍車資料顯示,新能源車的置換周期遠比燃油車更短,新能源車小于3年車齡的成交占比達到43%,燃油車小于3年車齡的成交占比僅為10%;8年以上的新能源車成交占比為2%,8年以上的燃油車成交占比則是42%。如此快速的置換頻率讓不少車主在二手車市場裡,對一片綠牌望而卻步。

新能源二手車真的逆風翻盤了?

能不能将一輛二手電車順利出手,顯然成了讓整個二手車市場集體沉默的尴尬诘問。

更令人擔憂的是,大陸二手車行業發展本就不溫不火。換句話說,行業自顧不暇的狀态沒有足夠的包容力去接納太多二手車,據悉,一般暢銷二手車平均毛利6%,淨利3%,周期30天,根據二手車管理系統資料顯示,均價為15萬左右的二手車平均毛利率為5%,且這兩年還在持續下降。

貶值速度與庫存周期形成鮮明對比的二手電車更像是一種行業負累。頗為巧合的是,二手電車不僅在國内市場被嫌棄,就連二手車行業較為成熟的美國市場同樣對新能源汽車沒有太熱絡的表現。

據美國環境組織 Sierra Club 對美國 9 個州的二手車經銷商門店調查顯示:購車者發現,除了在加州,其他各州的經銷商處都不怎麼推薦電動車。42% 的電動車在門店裡無人問津。2017 年,《自然》雜志在歐洲 5 個二手車經銷商處做了一項匿名調查,其中大部分經銷商對電動車沒有興趣。

如此一來,全球的二手電車似乎都一蹶不振。

但冷寂的場面不是沒有一點轉機,二手電車的市場轉機正是那些造車勢力沒落的國家,比如挪威、烏克蘭、加拿大和紐西蘭都是新能源二手車的主要流入國,以挪威為例,早在2018年,挪威純電動汽車銷量為4.6萬輛,二手電動車銷量則是近1.2萬輛,占比21%,而2017年的占比還要更高。

國内二手電車也在馬不停蹄地遠赴海外,根據《二手車出口指南》,截至2021年6月,中國二手乘用車出口5842輛,其中,二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占比達43.67%,占比将近一半。國内生存尤為艱難,無可奈何,隻能去海外尋找一線生機。

當新能源車企盯上“二手車”生意

盡管二手電車在市場上的路人緣一言難盡,但在新車産量遲遲接不上需求的時候,二手電車的機會便近在眼前。何況油價消費又居高不下,行業研究機構AutoPacific 2019年的調查資料顯示,當時僅有3%的美國車主表示有意向換車時購買電動車,三年之後的2022年1月,這個比例瞬間增加到了10%。

可市面上現車并不多,資料顯示,美國新車庫存比一年之前減少了60%,隻有110萬輛,而電動車和混動車庫存一共隻有2.5萬輛,二手電車在2022年或許會從低谷慢慢爬起來,國内的變化很明顯,瓜子二手車消費大資料顯示,新能源二手車整體交易量增幅在一年内高達113%。其中,混合動力二手車交易量增幅為85%,純電動二手車增長則更為迅猛,增幅達191%。

隻是,當銷量增幅上升,而電車流入二手市場依舊存在諸多漏洞,二手車與車企品牌形象也難以割舍,一旦出現纰漏,反噬影響在所難免。是以,越來越多車企計劃将這門生意掌握在自己手裡,新能源車企盯上二手生意已是闆上釘釘的事。

根據統計,蔚來、威馬等車企紛紛推出自己的二手車業務;特斯拉也在變更的公司範圍内新增了二手車經銷業務;小鵬汽車則宣布推出官方二手車平台;北汽新能源則提出了置換業務……不難看出,二手電車的保值率讓整個新能源圈耿耿于懷,甚至在《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電車的保值率也被反複提及。

但車企入場就能從根本上解決新能源車的二手焦慮嗎?

特斯拉就曾因為二手品質而陷入負面糾紛,2020年12月4日,特斯拉在銷售一輛Model S二手車時,隐瞞了車輛曾經被切割一事,而僅告知二手車使用者“車輛不存在結構性損傷”。最終,法院一審判定特斯拉向二手車車主退還37.97萬元購車款,并賠償3倍購車款113.91萬元。

車企主場坐鎮,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不斷縮水的保值率,但二手市場根深蒂固的利益規則顯然一時半刻瓦解不了。或許一邊正本清源,肅清二手車在流通中的評估體系,同時提高電池健康狀态,才能使得場面走出冰點。

去年7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釋出了《二手車電動乘用車鑒定評估技術規範》,9月份,工信部等五部委聯合釋出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有意思的是,電池梯次利用沒有直接利好車企與動力電池,反而一度催生了充電樁産業。

據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國内與“充電樁”相關的企業多達8.9萬家。截至2021年底,全國充電設施規模達到261.7萬台,換電站1298座,能服務近800萬輛新能源汽車。

而車企與動力電池等新能源領域主力軍顯然沒有那麼好運,根據Wind資料,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锂礦闆塊題材相比此前一周分别下滑4.68%、1.72%和7.05%。原材料短缺還在繼續,新車漲價,二手車也在漲價,唯獨資本市場似乎失去了耐心。

道總有理,曾用名歪道道,網際網路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衆号:道總有理(daotmt)。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資訊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