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天鍛煉2小時,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還須解決的三大問題

作者:蘭博文創研院

導 讀

“健康中國”是大陸的發展戰略,是以,青少年體質健康無疑備受關注,在國家體育總局釋出的《“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對保證青少年體質健康提出諸多建議,包括切實保證青少年每天2小時體育鍛煉時間、提升體育教學品質、改善體育唯分數論等。

本次“兩會”前,中國青年報通過其全媒體平台在網絡上做出“增強青少年體質,你希望兩會關注哪些問題?”的調查,資料顯示,61.5%的人群希望“兩會”着重關注“青少年能否保證每天2小時體育鍛煉時間”,58.7%的人群希望“兩會”關注“提升青少年體育教學品質”,50.3%的人群希望“兩會”關注“改變體育教育唯分數論”相關問題。

根據調查資料能夠看出,目前社會對于保證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所重視的方向,本文将從三個方向進行讨論。

每天鍛煉2小時,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還須解決的三大問題

圖檔來源:中國青年報

保證每天2小時體育鍛煉時間的重要性與困難

體育能夠促進國民身體素質提升、保證國民健康已經成為目前社會人人皆知的道理,而對于正處于身體增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保證足量的體育鍛煉是促進其身體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在此前的社會中,因為青少年學業壓力大、電子産品誘惑多等問題,造成了過我過“小胖墩”、“小眼鏡”的數量提升。

對此,《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明确指出引導學生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鍛煉健康體魄,預防近視、肥胖等疾病,并提出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标準達标優良率分别達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力争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

是以,保證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擁有足夠的體育鍛煉符合“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而2小時的鍛煉時間要求是根據科學計算方法最終得出。

每天鍛煉2小時,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還須解決的三大問題

然而,2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看上去或許不多,但對于學業壓力大的青少年來說想要保證卻有着不小的困難,衆多學生家長表示,孩子每天放學後能夠有時間跑跑步、跳跳繩已然不易,并不能完全保證2小時的體育鍛煉,隻是作為學習後的調劑,無法保證強度。

由此可見,即便是“雙減”政策後,青少年體育鍛煉時間仍舊不算充裕,重點還是在于學業壓力過于繁重,對此,家長們應該适當調整心态,不要給予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保證孩子擁有一個愉悅、健康的成長環境,同時在個人陪伴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根據孩子個人興趣,選擇專業的體育教育訓練機構,以此保證青少年每天的體育鍛煉時間保質保量。

提升體育教學品質應更受重視

聊完家庭體育鍛煉,我們再來說學校體育教育,在國家多政策的要求下,青少年的體育課時逐漸增加,曾經的“體育課換數學課”現象或許得到了一些緩解,但據衆多家長表示,雖然如今的體育課時确實提升,但其教學品質還不足以讓人認同。

“聽孩子說,課上老師就帶着跑兩圈、做做遊戲。”據有些學生家長透露,學校對于體育課的教學品質重視嚴重不足。

這樣的體育教學品質對于青少年的成長顯然并不具備太好的引領作用,無論是政策要求的“每一位青少年掌握1-2項體育技能”,還是通過體育鍛煉保證健康體質的根本目的,都無法達到預想效果,對此,各地教育局及各學校應當給予重視。

每天鍛煉2小時,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還須解決的三大問題

從實施的困難角度來說,主要在于師資力量儲備不夠充足,以及常年來累積下的習慣。想要解決體育教學品質所存在的問題,應當從兩個方向着手,其一是增加各地區各學校專業的體育師資儲備;其二則是,可通過與專業的校外體育教育訓練機構達成合作,以此保證校園體育教學品質的提升。同時,校園體育教育也應當注重于因材施教,以防優秀的體育人才在校園中被埋沒。

改變體育教育唯分數論

為了增強各地、各學校對體育的重視,大陸多省市提升了體育在中考中的占比,這一舉措确實能夠盡快讓體育更受重視,但同時也存在隐患,體育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應試教育”?體育唯分數論觀點會不會滋生在教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心中?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觀點已經有了滋生的苗頭。

有家長表示,過于強調分數導向,會讓孩子對體育鍛煉産生抵觸情緒。比如,有的孩子擅長跑步,有的孩子就不擅長,但校園體育課如果就要進行跑步比賽,那便很難讓不善于跑步的孩子體會到其中樂趣,如果在競争中總是失利,那麼無疑會在青少年的心中滋生出負面情緒,甚至讨厭體育課、讨厭體育。

當然,筆者的觀點并不是各級别體育競賽不應該舉辦,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需求,盡量實作各級别體育競賽的全類别覆寫,以此保證青少年在完成體育鍛煉的同時,能夠享受體育的樂趣,進而在身體和心靈兩方面共同助力其成長。

每天鍛煉2小時,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還須解決的三大問題

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更多團隊體育運動,适當舉辦競賽活動,以此提升孩子們的團隊協作能力,這對其未來步入社會也會有着很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