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光文萬萬沒想到 ,這一段三個月的暫住,改變了他的一生。
鐘光文家住江西省某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包括他,家裡有4個孩子,他是老二。15歲那年,他讀初三。家裡貧窮,本來,和村裡衆多孩子一樣,他決定讀完國中就不讀了,回家種地或者外出打工。
但這一年,一個人,三個月,讓他最初的想法改變了。
初三上半年的冬天,他結識了同學邝雷。邝雷一家是上海人,家裡是做生意的,家境頗豐,吃喝用度不愁。

有一次同學中午去宿舍找他玩,進門口感覺宿舍溫度比外面還低,非常冷。走進,看到他吃的是米飯加酸菜,覺得非常心酸。其實,這對于他來說,習以為常。像他那樣從偏遠農村進城上學的孩子,除了剛返城頭幾天能吃幾頓新鮮菜,剩下的日子吃的菜都是自家做的酸菜。
學生時代的我們普遍很單純,又格外重視彼此的友誼。而同齡的孩子,極其容易對深處困境的朋友産生關懷。
第二天放學,邝雷就邀請他去自己家吃晚飯。邝媽媽在樓下熱情地迎着他們上樓。一到桌前,鐘光文就被滿滿一桌豐盛又精緻的菜吸引了,挪不開眼。不僅有魚有肉,而且都是小碟子分裝,精美又香味誘人。
作為土生土長地偏遠農村多子女家庭地一員,隻有逢年過節能夠在大鍋中分得丁點兒隻有鹹味的肉,他從來沒有這樣奢侈地吃過這麼多肉,也從未想過肉能被做得如此美味。這頓飯的美味如同嵌入血肉,讓他即使過了32年,依然懷念。
從那以後,邝雷時不時的邀請他去自己家吃飯。兩個朋友的感情越來越好。
邝雷忍不住跟家人說了學校宿舍的惡劣環境,希望朋友能和自己一起住得溫暖一點。
一次,飯後,邝媽媽主動問鐘光文願不願意來家中暫住,邝雷也在旁邊表示希望他能住進來。那時候的孩子隻知道心裡很開心,哪裡懂得不好意思和謙虛呢!想着以後天天可以和好朋友一起,鐘光文便高高興興答應了。
第二天放學,倆人光顧着高興,拿了書包就往邝雷家跑,行李都顧不上收拾。到家,鐘光文才想起自己連被子都忘了拿。
進卧室,鐘光文發現同學媽媽已經為自己搭好了一張床,床已經鋪好,2床嶄新的棉被整整齊齊的放在上面。頓時覺得心裡頭一暖。
了解到學校太冷,鐘光文洗澡很不友善。晚上,邝媽媽在洗澡房裡,特意用支架和薄膜給他打了一個“溫室大棚”。棚子正中間放着一個大澡盆,水熱氣騰騰的,熱氣都被圍在了裡面,整個洗澡過程,他都覺得渾身暖洋洋的。
在外這麼多年,鐘光文頭一次舒舒服服徹徹底底的洗了個熱水澡。
直到現在,每到冬天洗熱水澡,鐘光文就忍不住想到曾經的“熱水澡”。
鐘光文在邝家的這段時間,和邝家人同吃同住,和邝家人也越來越熟悉。邝媽媽幾乎将他當成了第二個兒子。她經常用言語,美食,很多小事,讓他感受到“媽媽‘的溫暖。她經常會溫柔地問他,最近學習怎麼樣?今天在學校怎麼樣?諸如此類的問題。
當得知鐘光文覺得讀書沒什麼意義,讀完國中就不想讀了的時候,邝媽媽和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談話,認真的給他分析了讀書和不讀書帶來的長久影響,比如,沒有特别的技術,教育程度又不高,外出打工會很難,普遍找不到很好的工作,也不能真正減輕家庭的負擔等等,幫助他認識到他那個年齡和家庭情況,好好讀書改變現狀是最好的選擇。
鐘光文意識到自己不能再渾渾噩噩的虛度時光,于是,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套學習計劃,然後嚴格執行,放長假弟弟都去玩,他還是堅持在屋裡看書。
寒假結束後返城,鐘光文才發現邝雷一家已經搬走了,不過他還是牢記邝媽媽的教導,有計劃有目标的度過每一天,并且比其他人更加刻苦。
皇天不負有心人,鐘光文的努力讓他順利考入了重點高中,随後又上了重點大學,畢業後,有了一份穩定且薪水非常可觀的工作,還靠自己改善了家裡的生活水準。
有人說:“成年以後别人給我們的幫助,可能我們真的能記憶餘生,但小的時候别人給予我們的幫助,卻能夠改變人的一生。”
對于鐘光文來說,就是如此。
在邝家僅僅三個月,真的就改變了他的一生。邝雷一家似乎是上天派給他的貴人。
邝媽媽對他學習的督促和引導,打破了他讀完國中就回家種田或者打工的念頭,完全改變了他的生活條件;邝家人對他的真切的關心,則讓隻身異地的他溫暖又感動,并且讓他和他的家人也成了一個主動傳遞溫暖的人。
回憶過去,鐘光文說:“我很感謝他/她們讓我感受到了溫暖帶來的快樂,更感謝他們讓我成為了有溫暖的人。“
32年過去了,當年的毛頭小子成了中年大叔,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心裡始終保持着“邝家人”的溫暖。鐘光文經常把自己與邝家的故事講給自己的妻子聽,也經常和妻子,帶着女兒,一起去做志願服務,去給更多人帶來溫暖。
一個感受過愛的溫暖和和善意的人,才更懂愛,更相信愛的力量,是以也會願意去給别人愛和善,從接受到給予的過程,就是一個愛的N次方的無限延伸。
願我們都能被他人溫暖,同時心中有愛,成為溫暖别人的人!
參考資料:來源真實故事-《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