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治國有方,在文學造詣方面首屈一指。并非空穴來風,他一生做詩無數,如果不是出生在清王朝,他很可能成為餘秀華一樣的詩人,但是時事造人,他隻能成為一個帝王。
乾隆帝有句詩,比較出名,流傳至今,我們有必要記錄: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孫曾餘一人。不過,我們可能不知道,由于這首詩,中俄專家異常沉默。
此為何事?容我慢慢禀來。

一、大清的遼闊疆域
秦始皇締造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溥儀皇帝無意中充當了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個帝王。但是,不能不說,皇太極的後代開疆辟土是專家。清王朝地域廣闊,以北京城為中心,往西與中亞細亞接壤,往東毗鄰黃海、渤海、日本海、台灣和庫頁島,北面是戈爾諾阿爾泰、薩彥嶺、外興安嶺至鄂霍次克海,南邊到達抵達現在的曾母暗沙,西南以喜馬拉雅山為界限,面積達到1300萬平方公裡。
清王朝的祖先是女真人,發迹于大清版圖的東北部。在入關前,皇太極已将黑龍江沿岸至色楞格河左岸納入自己的版圖。順治帝入關,占領北京城,作為清王朝的首都。在遼甯沈陽設定了留都,統一管轄東北地區。我們可以從之得知,現在庫頁島在幾百年前的順治帝時是清王朝的疆土。
二、中俄曆史邊界問題
俄羅斯自稱戰鬥的民族,領土擴張伴随了俄國曆史的發展程序。在清王朝時,俄國便垂涎于中國東北部的疆土。順治帝時,發生了一次入侵事件。1650年,即順治七年,一個名為哈巴羅夫的俄國政府官員率領一百餘名俄羅斯士兵炮轟中國東北大門,逐漸讓清王朝的雅克薩低區成為俄國的實際控制範圍。
八年之後的1658年,沙皇俄國的野心不改,越來越大膽,肆意擴張,并侵占了中國的尼布楚地區。沙皇俄國以尼布楚作為戰略據點,以此為中心向周圍擴張。清政府忍無可忍,派兵抵抗俄國入侵。直至康熙年間,采取的對俄戰争的勝利。清王朝取勝,與沙皇俄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再後來的曆史專家研究《中俄尼布楚條約》時,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清王朝作為戰勝國,卻未取得實質性的勝利。根據《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約定,中俄兩國制定了邊界線: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為東段邊界,南北邊界為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同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雙邊貿易和越境侵略的相關事宜。
1727年,即雍正五年,中俄兩國簽訂《中俄布連斯奇界約》和《恰克圖條約》兩個有關邊界問題的條約,重新劃分了南北邊界線:西起鄂博,至額爾古納河、沙畢納依嶺。
康熙、雍正兩位皇帝,同沙皇俄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不管是有利于中國,還是有利于沙皇俄國,都有益于兩國的和平穩定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就中國而言,康乾盛世的到來與和平的邊境環境不無關系。
同時,我們可以從此段曆史中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庫頁島在雍正王朝時仍屬于中國領土;二是中國喪失了23.2萬平方公裡的疆土,包括黑龍江上遊色楞格河東岸至額爾古納河西岸和烏第河流域。
三、清政府的割地诏安
1858年,清政府和沙皇俄國簽訂《瑗珲條約》,此時正是鹹豐帝在位期間,俄國侵占了中國黑龍江至外興安嶺間的部分疆域。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沙皇俄國侵占了中國的庫頁島。
軟弱的清政府,割地保和平,截至《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15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被沙皇俄國侵占。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俄國侵占的中國領土,大部分是經濟落後、鄉土觀念淡薄的少數民族地區。封建思想的長期影響,清政府認為庫頁島等地并非“王土”,是冥頑不化之地,割讓給沙皇俄國,是在诏安俄國,是一種施舍。沙皇俄國當然沾沾自喜,不費吹灰之力侵占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四、乾隆的賀壽石碑
上世紀九十年代,俄國學者聯系中國政府,他們在庫頁島考察時挖掘到一塊石碑,上面有一些漢字。此石碑是乾隆皇帝七十周歲的賀壽石碑,中方在石碑上看到的是十四個漢字: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孫曾餘一人。此是乾隆帝比較有名的詩句,意思是古往今來的帝王活到七十歲以上的有六個,他是其中一個;五代同堂的隻有他一個帝王。而且乾隆帝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可見當時他的得意之行。
他的得意之句和得意之心篆刻在石碑上,安置在當時中國的邊境庫頁島上,為的是彰顯他的康健和國家疆域的遼闊。現在,以這樣的故事結尾,确實讓人感到些許無奈。庫頁島,以及那一百五十五平方公裡的土地,已經成為沙皇俄國的領土。現在是俄羅斯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