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中年,不配有性

人到中年,不配有性

作者:國館;來源:國館(guoguan5000)

人到中年,焦慮難免。

01

去年,看到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新聞。

一位妻子因為焦慮教育問題, 給孩子報了十幾個補習班。

夫妻兩人白天上班, 孩子放學後晚上還要出去上課,丈夫周末經常加班。

一家人忙得連一起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即便如此,妻子晚上還是擔心得睡不着覺,責怪丈夫對孩子不上心。

一天晚上,兩人剛吵了一架, 丈夫打開電視想放松一下。

誰知正在輔導孩子功課的妻子大吼:

“要看出去看去!”

丈夫一賭氣,竟抱着大電視機來到了馬路上看。

如此奇葩的一幕引來了鄰居的圍觀、詢問。

這位中年男人終于忍不住當衆崩潰,抱頭痛哭。

人到中年,不配有性

看到這場紮心的“中年焦慮”鬧劇, 有網友感同身受:

“中年人不配看電視啊” “這就是現實版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每天工作已經夠忙了, 如果連放松一下都不行,真要崩潰”

也有不少人批評這位丈夫的行為:

“媽媽在管孩子教育,你不管,還添亂” “孩子小時候有時間,多報點班, 最後選擇幾個堅持下來, 未來的路才會更寬” “十年後你一定會感謝妻子”

對于争議,我更多的是心疼這個家庭裡的每一個人。

爸爸即使工作忙,也沒有缺位家庭, 想多和家人聚在一起吃個飯。

媽媽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費時費力報班,課後還親自輔導。

其實夫妻兩人都沒有錯, 各有各的壓力和不容易。

畢竟人到中年,焦慮難免。

崩潰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隻要你一睜開眼睛,就得開始負重前行。

中年人的苦,何止不配看電視。

不配的東西太多了。

人到中年,不配有性

02

【不配獨處】

都說中年人的時間,一半給了工作, 一半給了孩子,根本沒有時間留給自己。

特别是現在的孩子, 一出生就像上了發條一樣。

當看到别家的孩子報了早教班, 夏令營,自己難免會有緊迫感。

很多時候,不是家長不想給孩子營造輕松的成長環境, 隻是一切變化太快,讓 越來越多家長陷入教育焦慮。

最後不得不加入這場教育“軍備競賽”。

而且,這場軍備競賽中僅僅靠學校教育還不夠, 家長們也得提升學習, 言傳身教。

然後在輔導孩子作業的過程, 忍受無盡的折磨。

來自杭州的吳先生,本來在國企工作, 朝九晚六,周末雙休,有很充裕的空閑時間。

沒想到孩子上了國小後, 所有時間都被掏空了。

每天回到家,先抓着孩子按在凳子上寫作業。

孩子不聽話,坐不住, 還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必要時還要用些暴力強制手段。

有時學校會布置一些親子手工作業, 需要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晚上吃完飯一放下筷子, 吳先生和妻子就得分工合作,一個洗碗,一個做手工。

到了晚上10點左右, 還要檢查孩子作業,查缺補漏。

絲毫不得閑。

更何況,孩子不是天才。

很多反複講過的題,還是一遍遍錯, 各種方法都用遍了,還是沒什麼改變。

每一天,吳先生都在忙碌中熬到深夜, 第二天拖着熊貓眼回機關上班。

試想,隻是輔導作業, 就把家長逼成這個樣子。

要知道,現代教育就是一場高投入、長時期、密集型的家庭戰鬥。

為了上好的國小,好的中學,好的大學,一切就得按部就班,緊鑼密鼓,一絲一毫都不能放松。

在這樣的生活裡,中年人還哪裡有獨處的資格。

人到中年,不配有性

【不配有朋友】

有人說,中年人生活壓力大, 可以找朋友傾訴分享呀。

很可惜,他們已經不配有朋友。

去年夏天, 我心血來潮把10年沒見的老同學阿偉叫出來喝茶。

要知道,學生時期的我們, 是形影不離的好兄弟。

一起打球、一起泡圖書館、 一起喜歡同一個女生。

晚上宵夜撸串,喝得酩酊大醉, 躺在草地上看星星,聊未來。

本來想着這麼鐵的關系, 應該不會被時光打敗。

可當兩人四目相對, 大眼瞪小眼,氣氛着實尴尬。

期間,阿偉拿起手機,表情嚴肅, 像是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但我從他眼鏡的反光裡清楚地看到, 隻是在不斷刷着手機桌面,漫無目的地打開一個個APP,又迅速退了出來。

原來,一切都變了。

從前,朋友們可以一起瘋, 周末約出來吃喝玩樂。

可随着大家陸續結婚, 生子,挑起生活重擔,彼此相處時間大大減少。

圈子不同,話題變少, 偶爾出來聚會, 也沒有之前放得那麼開了。

寒暄過後,除了回憶過去, 也不知道再說些什麼。

隻好把這份友誼留在心裡, 不再輕易打擾。

更讓人感到無奈的是。

原來的朋友漸行漸遠, 新發展的社交關系最多也隻能成為熟人,人脈。

極少可以走進心裡, 成為朋友。

雖然認識的人越來越多, 但“應酬”代替了“交際”。

曾經對朋友的簡單定義,也蕩然無存。

為了生活,每個人不得不演戲, 将真實的自己虛僞包裝一番。

大家都在交往中互相篩選, 形成自己圈子。

而圈子隻是人脈,利益為上。

感情,隻是調劑而已。

中年人的所謂朋友,不過是不動聲色地有說有笑。

拼命隐藏着心酸與無奈,努力裝出過得滋潤的樣子罷了。

人到中年,不配有性

【不配過性生活】

人到中年,獨自一人, 盡管還有伴侶, 但也早已成為床上的兄弟。

網友@淺草 和老公剛結婚的時候, 每天幹柴烈火。

10年後,竟過上了無性婚姻。

當初明明嫁給了愛情,到頭來卻輸給了性。

都說老夫老妻就像左手牽右手, 他們直接連手都不碰的。

每天有的隻是柴米油鹽, 雞飛狗跳,吵吵鬧鬧,不斷磨損着僅有的性緻。

沒有了身體觸碰的溫存, 感情也慢慢變得名存實亡。

除此之外,作為一名廣告從業者, @淺草 每天上班加班。

疲憊早已把她的精力一點點榨幹。

除了吃飯拉屎的時間, 還長期處于睡眠不足的狀态。

雖然表面上過着光鮮亮麗的生活, 但背後,卻早已有心無力。

人們都說結婚的夫妻,像家人一樣溫暖。

但沒有性的婚姻,是非常可怕的,隻能在溫水煮青蛙中死去。

慢慢的,連對生活也一點提不起興趣。

人到中年,不配有性

03

盡管人到中年,又苦又累, 這也不配,那也不配。

但生活雖苦,長此以往, 崩潰不是辦法,哀歎也不是出路。

還得靠自己,積極調整面對。

把所有需要宣洩的情緒, 找到合适的方法,全部排解出來,才是最優解。

1對孩子

不必一天到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勁全往他們身上使。

要知道,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也是父母和孩子不斷學習,感受成長意義的過程。

從兩人世界到一家三口, 曆經新手父母時的手忙腳亂和種種磨合。

從孩子在地上爬,牙牙學語, 到會走,會跑,會跳……

你會發現,孩子的每一次成長, 都是全家人的幸福蛻變。

有位網友分享過一段話:

“當站在幼稚園走廊上,看着孩子做着早操、唱着歌、時不時地回頭和我對視眼神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人到中年,不配有性

都說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愈的是自己。

治愈過去的傷痛,彌補過去的遺憾。

養孩子,是很苦,是很累。

但當看到孩子的笑臉,滋潤着自己的内心。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那麼值得。

2對朋友

要懂得給生活做減法。

現實難免起起伏伏, 身邊的人聚聚散散。

人性使然,别太把自己當回事。

就像如今的我, 學生時期的朋友一個沒有。

但20幾歲認識的朋友還有幾個, 這些朋友都很珍貴,我很珍惜。

即使不在一個地方, 也會經常互動。

不是刻意聯系,而是三觀實在太符合, 感覺什麼都可以聊。

感覺他們會是一輩子的朋友。

人到中年,不配有性

人到中年,不再追求表面喧鬧, 不再需要在别人的認同中尋找價值。

朋友這種東西,不必刻意維系, 數量也不在多,知心即可。

人生能夠遇到兩三知己, 是奢侈和幸運。

遇不到,也無需悲傷, 在自己的世界裡大步向前,前路一樣明媚。

人與人相處,最好的心态莫過于: 親疏随緣,愛恨随意。

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好。

3對伴侶

要懂得給愛情保鮮,保持魅力。

首先,性愛是身體的交流。

如果見到妻子滿身贅肉, 丈夫挺着個大肚腩彎腰駝背,肯定會給性緻大打折扣。

多運動鍛煉,保持良好體态、 健康活力去迎接另一半的愛,是對TA最大的回報。

其次,通過提高新鮮感來保持激情。

比如創造良好氣氛, 像旅遊度假一樣,事先做好準備。

點個香薰,放上一曲舒緩的音樂, 重燃怦然心動的美好。

人到中年,不配有性

總之,和諧性生活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每一次令人愉快的交歡,都是夫妻雙方共同合作的成果。

一次深度的身體交流, 最能讓生活充滿能量。

最後,希望各位負重前行的中年人都能在百忙中找到一點小自由,小确幸。

人到中年,不配有性

資料來源:

騰訊新聞:《妻子太焦慮孩子教育,中年男子半夜在馬路上看電視崩潰大哭》.

作者簡介:用文化溫暖人心,讓好書滋養心靈,以好物點綴生活。每天8點,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書,遇見精緻有品的美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