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圖森 10 億美金出售中國自動駕駛業務,誰來接盤?

2020 年,中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位元組跳動在美國營運的應用 TikTok 面臨二選一的困境:要麼賣掉,要麼關閉。

如今這一幕也在自動駕駛領域上演。

圖森 10 億美金出售中國自動駕駛業務,誰來接盤?

3 月 17 日,據路透社消息,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圖森未來(以下簡稱「圖森」)正考慮以 10 億美金的價格出售中國自動駕駛業務,并将重心放在美國發展。

而據钛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圖森中國業務正在以 10 億美金的估值尋求私有化,并不是向第三方出售公司。在完成私有化後,圖森未來還是要以現有管理層群組織架構為核心,在中國市場獨立營運。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圖森将徹底成為一家美國自動駕駛公司。

01

圖森 10 億美金出售中國自動駕駛業務

誰有可能接盤?

經過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一年多的審查,圖森逐漸剝離了與「中國」相關的任何連接配接:

1. 新浪董事長兼 CEO 曹國偉和新浪 CFO 張怿,在本屆圖森董事會任期滿後不再參選。

2. 新浪子公司 Sun Dream(圖森投資方)同意不提名替代候選人或增加其在圖森的現有股權。

3. 限制圖森中國對圖森美國的自動駕駛資料通路,包括:自動駕駛卡車業務源代碼和算法等資訊。

而 10 億美金出售中國自動駕駛業務,也可以看作是 CFIUS 對圖森審查的後續,以此確定圖森變成一家 100% 的真·美國自動駕駛公司。

這也給行業留下了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圖森 10 億美金出售中國自動駕駛業務,誰最有可能出錢買下?

圖森在中美兩國部署自動駕駛業務,各有側重。

在美國,圖森的業務重點是公路無人卡車運輸。在中國,圖森的業務更專注于港口無人駕駛。

由于圖森在國内開展的業務并不多,如果圖森中國要向第三方出售,買方大機率會通過人才收購(Acqui-hire)的方式收編圖森在中國的自動駕駛團隊。

Acqui-hire 是收購(Acquire)和人才招聘(Hire)兩個英文單詞的組合,主要是指以人才(團隊)為主要交易目标的收購行為。

2019 年,蘋果通過這種方式收購了矽谷的自動駕駛公司 Drive.ai。同年 10 月,特斯拉也以同樣的方式将嵌入式計算視覺公司 DeepScale 收入囊中。

在自動駕駛人才搶奪日益激烈的今天,擁有足夠好、足夠多的自動駕駛人才,就是自動駕駛公司最深的護城河。

那麼,有哪幾類公司會是潛在的買家?

一類是商用車領域 OEM/Tier1。比如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北汽福田、陝汽、金龍、宇通等傳統商用車企。出于戰略部署需要,OEM/Tier1 可以對圖森在國内的技術進行全面吸收。

一類是Robotruck 公司。比如 Deepway、小馬智卡、滴滴自動駕駛、阿裡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嬴徹、智加、摯途等。

除此之外,還有在去年成立的三家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2011 年 11 月,汽車之心發文《小馬智卡「裂變」:自動駕駛卡車領域,一口氣又殺進來 3 家公司》提到了 3 家初創公司,包括:千挂科技、行猩科技、擎天智卡。

最新的消息顯示,前百度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技術和産品負責人陶吉擔任加盟千挂科技,擔任 CEO,原圖森上海總經理薛健聰也在今年年初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入擎天智卡。為了加速趕超更早成立的 Robotruck 公司,上述三家初創公司,現階段對人才的渴求無疑是最為強烈的。

一類是L4 級自動駕駛公司。比如文遠知行,此前通過收購牧月科技,布局自動駕駛貨運市場。元戎啟行也通過布局自動駕駛同城貨運,擴充自動駕駛場景。當然,如果文遠/元戎手上有足夠的現金流,也可以考慮收編圖森在國内的團隊,以此拓展 Robotruck 業務。

最後一類是物流場景方。比如京東/順豐,有物流場景也有相關資源,也認可自動駕駛技術對物流行業的改造。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目前還無法确定圖森在國内的技術能力是否獨立和完整。

另外,圖森中國的團隊對圖森美國的研發技術依賴程度有多少?這些技術之後該如何切割?這些都将是相關收購方最關注的核心問題。

02

圖森被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審查

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

2018 年,美國正式實施《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The Foreign Investment Risk Review Modernization Act,「FIRRMA」)。

此後,美國在在外國投資安全審查上的關注角度和理念發生變化。

2022 年 2 月,FIRRMA 實施了 CFIUS(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細則。根據 CFIUS 細則第 800.211 節,涉及關鍵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和敏感個人技術行業的投資,隻要符合以下特征,即使該投資是非控制性的,也将被列入 CFIUS 的審查範圍:

通過相關投資取得美國業務體重大非公開技術資訊的通路權限;

擁有美國業務體董事會或其他管理機構的人事任免能力或觀察員席位;

對被投資美國業務體的與 TID 業務相關決定的實質性決策參與權。

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外國企業希望通過投資能夠接觸到美國業務體的相關技術資訊,或進行進一步的技術交流,那麼相關投資都将被視為 CFIUS 管轄的交易。

對在中美兩地進行業務的自動駕駛公司而言,圖森的經曆是一個很好的參照模闆——中美雙主場戰略不是最佳選擇,有中資股權參與、在中國設有研發機構以及面向中國市場的科技公司,都有可能受到 CFIUS 的審查,并不得不在中美之間進行二選一。

圖森 10 億美金出售中國自動駕駛業務,誰來接盤?

更深一步看,圖森過去一年所面臨的審查,究其本質,是「資料安全」的問題。

在 CFIUS 與圖森達成的協定裡,我們可以看到:

(1)圖森需要将自動駕駛卡車業務技術監督權移交給美國政府,同時圖森還将采用技術控制手段,限制圖森中國對自動駕駛資料的通路,這些限制主要包括:自動駕駛卡車業務的源代碼和算法等資訊,避免圖森在美國開發的核心技術進入中國。

(2)圖森需要任命新的安全官員和安全主管,并在圖森董事會下設立「政府安全委員會」,由安全主管擔任委員會主席,并定期向 CFIUS 彙報。

對于上述協定,前圖森 CEO 呂程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簡而言之,我認為這是美國政府開的一份健康證明。」(「I think in short this is a clean bill of health from the U.S. government,」)

言下之意,隻有采取了這些措施,才能換來美國政府的安全感,圖森才會被 CFIUS 認定為可以依法合規在美國開展業務。

事實上,無論是美國、中國還是歐盟,都頒布了相關法律确立了「本土資料不出境」的原則。

這在手機領域已經成為常态。

2017 年,蘋果和雲上貴州合作,将國内的 iCloud 服務交由雲上貴州負責營運。換個角度看,也是一種合規的表現。

未來,這一常态也同樣适用于自動駕駛領域。

無論是海外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或者中國企業進入海外市場,隻要涉及到自動駕駛資料,都必須執行嚴格的本土化。

比如,特斯拉的 FSD 未來想在中國落地,就需要在中國建立資料中心和研發中心。同理,如果蔚來、小鵬想要在出口歐洲的車型上應用 NAD、Xpilot 等自動駕駛功能,也需要執行同樣的本土化政策。

也許在未來,我們會在美國和歐洲看到越來越多的「雲上貴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