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東問題的前世今生

作者:百科漫談

世界軍事2022.2 智庫·本刊專稿

烏東沖突,難止難休

□ 王一笑

2021年歲末,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邊境形勢令人憂心。在媒體的報道中,雙方在邊境集結的部隊有十幾二十萬。由烏克蘭與烏東民間武裝的沖突演升為俄烏兩國間的沖突,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軍事對峙已有一段時間了。近來雙方的碰撞幾近白熱化。烏克蘭外加美國,一面言之鑿鑿地說俄羅斯将要入侵烏克蘭,一面加速武裝烏政府軍、并在俄羅斯周邊大量部署軍力。

圍繞烏克蘭問題的最大一次沖突,要追溯到2014年。當年3月,克裡米亞舉行全民公投。超過96%的投票者同意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克裡米亞公投入俄事件,猶如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引發烏東地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獨立公投行動、克裡米亞事件的驚悸尚未平複,烏東又要鬧分家,烏克蘭政府緊急派兵鎮壓。于是拉開烏東沖突近8年的戰争大幕。

其實,烏東沖突早已跨出國門,戰火的點燃與熄滅更不由自主,而是取決于各方的博弈。位于“大黑海沿岸地區",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注定難逃被地緣政治擺布的命運。而地理位置夾在北約與俄羅斯這兩個龐然大物之間,在複雜的地緣政治博棄背景下,政治經濟搞得一團糟的烏克蘭,天生就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我們的身後就是莫斯科!"這是莫斯科保衛戰中最著名的口号,激勵了成千上萬的蘇軍士兵勇往直前。80年後,這一口号在莫斯科再度響起。而這次事件的背景,則是北約東擴下的烏克蘭"入約"。

伴随北約的5次東擴,俄羅斯的歐洲近鄰相繼加入北約。熱切盼望"入約”的烏克蘭,卻因俄羅斯的阻礙始終未能如願。俄羅斯将烏克蘭加入北約視作做攸關自身生死的問題。俄媒"今日俄羅斯”指出,北約東擴一直是俄羅斯最關心的,也是俄羅斯-北約關系中最棘手的問題。

俄羅斯真的會入侵烏克蘭嗎?北約東擴的實質是什麼?地理意義上的烏克蘭之于俄羅斯意味着什麼?繼克裡米亞之後,烏克蘭問題會出現下一個爆點嗎?本期《烏東沖突,難止難休》專題,将以《烏東問題的前世今生》《地理視角看烏“入約”》《烏東沖突能否“破防”》三篇文章,帶您撥開假象的紛擾,洞悉事物的本真。

-4 -

智庫·本刊專稿

烏東問題的前世今生

關鍵詞:烏東地區 克裡米亞入俄 公投獨立 烏東沖突 明斯克協定 烏東入俄

烏東問題的緣起

由于曆史原因,大緻以第聶伯河為界,烏克蘭東西部在經濟、語言、文化、宗教等方面差異較大。

烏克蘭東部地區主要指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和哈爾科夫州三個州。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是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州的統稱,這裡是烏東沖突最激烈的地方。

頓涅茨克是頓涅茨克州的首府,是烏克蘭第四大城市。盧甘斯克是盧甘斯克州的首府。哈爾科夫是哈爾科夫州的首府,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與哈爾科夫,是烏克蘭東部最重要的三個工業城市。這三個地區一起組成特殊的經濟“金三角”,總量占烏克蘭工業的1/3。

蘇聯時期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就是非常重要的煤炭和工業基地。頓涅茨克更有“頓巴斯煤城”之稱,境内有非常聞名的亞速鋼廠、伊裡查鋼廠,還有大量的焦炭廠、化工廠等。盧甘斯克除了有強大的礦産和鋼鐵工業,其鐵路機車制造更是世界聞名。哈爾科夫則是烏克蘭最大的工業和交通中心。

早在沙俄時期、烏東地區就有俄羅斯人在此生活。蘇聯時期,俄羅斯人大量湧入此地,與當地烏克蘭人融合。是以烏東三個州一直與俄羅斯很親近。

烏東問題的前世今生

蘇聯解體後,烏東地區仍是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工業配套鍊條上的重要一環。這裡的經濟運作主要依賴與俄羅斯的貿易。較高的工業化城市化水準使得烏東地區比烏西地區更為富裕。由于受俄羅斯影響較深,這裡的人以俄羅斯族人為主,普遍信仰東正教,講俄語。

烏克蘭西部多為烏克蘭族人,以農牧業為生,主要靠向西歐國家出口農副産品謀生。曆史上,這裡長期被波蘭-立陶宛聯邦統治,天主教文化背景深厚。講烏克蘭語和波蘭語的人更多,在政治傾向上更親歐反俄。

正是這些差異,給烏克蘭今日的分裂埋下隐患。烏西想倒向歐盟烏東想倒向俄羅斯。烏克蘭最初的内亂,就是因東西烏克蘭是否加入歐盟的分歧引起的。

2004至2005年,烏克蘭“橙色革命”後,烏親西方勢力逐漸坐大,長期把持中央政權,不顧烏東地區群眾的基本訴求,在國内強行推動去俄化措施,諸如,立法取消俄語官方語言地位,終止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再比如,烏克蘭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很大,每年都要大量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俄羅斯也給予很優惠的價格。但是,烏克蘭不再從俄羅斯進口能源,而是花高價從美國進口頁岩油與天然氣。這就嚴重損害了烏東地區群眾的利益。

2013年底烏克蘭的親西方勢力與親俄勢力打得昏天黑地。本來烏克蘭要與歐盟簽署自貿協定,但因俄羅斯拿出更好的籌碼,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決定終止與歐盟的協定。在西方勢力的煽動下更新版“橙色革命”爆發。

2014年1月19日,約一萬名烏克蘭反對派在首都基輔集會,示威者與警方發生激烈沖突。混亂中,亞努科維奇辭職并出走。

此間,媒體(2014年3月25日報道)曝光了一段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與前議會副秘書長涅斯托爾·舒弗裡奇的電話錄音。在兩人的對話中,季莫申科表示,對烏克蘭境内的800萬俄羅斯族人,應該“直接用核武器消滅”,這樣才能保證烏克蘭的國家安全……

凡此種種,烏東地區對政府的不信任和離心傾向加劇。

烏東問題的前世今生

2014年3月克裡米亞發起全民公投,超過96%的克裡米亞群眾投票決定加入俄羅斯。3月18日,普京簽署指令派俄軍進駐克裡米亞,克裡米亞并入俄羅斯。

克裡米亞公投入俄事件,猶如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此後,烏東地區哈爾科夫、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三州的親俄群眾群起效仿,舉行遊行示威活動,要求公投決定三州的未來。

烏東沖突大事記

烏東沖突自爆發以來,已近8年。其間,烏東民間武裝與烏政府軍幾度停火談判.卻終究難以止戈。

2014年4月,盧甘斯克、哈爾科夫和頓涅茨克三地的親俄群眾舉行抗議集會,提出實行聯邦制、加入俄羅斯等要求。哈爾科夫當地親俄抗議者在州政府大樓旁宣布“哈爾科夫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頓涅茨克,集會者占領了州政府大樓.升起俄羅斯國旗。有抗議者向政府大樓中扔燃燒瓶.造成政府建築起火。

2014年4月7日晚,烏克蘭政府向烏東地區派出特種部隊,鎮壓當地抗議群眾。随後,烏政府軍與民間武裝爆發大規模沖突,烏政府軍被打得節節敗退。

2014年5月11日,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舉行關于兩州地位問題的地方公投。兩州公投組織者均宣布公投獲高票通過。“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中央選舉委員會稱,在關于頓涅茨克州獨立問題的公投中,贊成獨立的選票為89.07%。“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中央選舉委員會稱,在關于盧甘斯克州獨立問題的公投中,96%的選票贊成獨立。

為控制烏東局勢,防止克裡米亞事件再次上演,烏克蘭政府派軍隊前往烏東地區開展“反恐行動”。沖突中,不少烏政府軍士兵臨陣倒戈,使得烏東地區的戰事膠着。

2014年7月,烏政府軍發動“夏季

-6-

攻勢”,很快拿下傑巴利采沃,切斷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兩州民間武裝的聯系,盡管後來民間武裝奪回一些城鎮,但雙方形成對峙。7月,歐盟以“破壞烏克蘭東部穩定”為由,開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

2014年9月5日,三方聯絡小組(烏克蘭、歐安組織、俄羅斯)與烏東民間武裝,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簽署了包含12點内容的《明斯克議定書》,要求烏政府軍與烏東民兵武裝無條件停火。但是,因在撤軍及頓巴斯地位問題上分歧太大,無法達成妥協。這注定了明斯克協定是一個脆弱的和平協定。

烏東問題的前世今生

2015年1月,俄軍、烏東民間武裝與烏政府軍在傑巴利采沃爆發大規模會戰,雙方都動用了上萬人的兵力。這場戰役,烏政府軍慘敗。戰場上的失敗,讓烏克蘭政府喪失了對頓巴斯地區的話語權。

2015年2月,在歐盟的斡旋下,德國、俄羅斯、法國、烏克蘭四國簽署了更新版明斯克協定。新的明斯克協定,包括烏政府軍與烏東部民間武裝停火、确定停火分界線、從接觸線後撤重型武器等内容。

根據更新版明斯克協定、烏克蘭政府要給予宣布獨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高度自治權。其實。這是變相承認了頓巴斯地區的獨立地位烏克蘭要履行這個協定,甚至要修改憲法。

烏東問題的前世今生

此後,烏東地區的大規模武裝沖突得到控制,但小規模交火事件時有發生。

聯合國相關機構的統計資料顯示,從2014年4月中旬到2015年3月19日,烏東地區沖突造成至少6072人死亡,并造成沖突區15345人受傷。另外,僅烏克蘭境内登記在冊的難民數就超過110萬人。

2017年,國際社會對烏東沖突的關注度持續減弱,烏東局勢形成周期性更新的新特點,每兩三個月急劇惡化一次“喚回”人們的目光。有關烏克蘭問題的調解工作,雖然還在做,卻難以達成共識。2017年7月,“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上司人紮哈爾琴科發表聲明稱,在三年過渡期後,将成立新國家“小俄羅斯國”取代烏克蘭。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各方強烈反彈。

2018年6月,德國、法國、俄羅斯和烏克蘭外長就烏克蘭局勢會談。11月,俄羅斯以“侵犯俄國界”為由,扣留三艘試圖穿越刻赤海峽的烏軍艦船。12月,時任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簽署關于不再延長烏俄友好條約的法律檔案。

2019年7月,烏東沖突各方商定,自當月21日起實施無限期停火。無限期停火的主要内容有:沖突各方的最高司令部以公開聲明的方式下達停火指令,強調不得采取任何偵察破壞和攻擊性行

-7-

動,不再使用任何武力措施。不得在居民點,尤其是幼稚園、學校、醫院等民用設施附近布置重型武器裝備。

持續63個月的烏克蘭内戰,終于迎來無限期停火的曙光。

2020年7月烏克蘭國防部釋出在烏東地區全面停火的聲明。聲明稱,自7月27日零時起,在頓巴斯地區實施全面停火,沖突雙方禁止從事進攻、偵察和破壞活動,禁止包括狙擊在内的一切敵對行為,将有效執行對違反停火行為的限制性措施和彙報制度、建立頓巴斯軍事接觸線停火協調機制……

然而,6個月後,烏東局勢驟然緊張。2021年春,烏東民間武裝與烏政府軍小規模交火不斷,雙方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定。自2021年3月起,烏政府軍不斷向烏東前線增派部隊和坦克、火炮、步兵戰車等武器并使用重型武器進攻烏東民間武裝,造成多名軍民傷亡。雙方交火次數越來越多,沖突烈度逐漸升高。據歐安組織烏克蘭特别監測團的報告顯示,僅2021年4月2日一天,頓巴斯地區就發生511起爆炸事件和1000餘起違反停火協定的行為。

3月間,烏總統澤連斯基簽署法令,旨在讓烏政府軍重新奪回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與烏克蘭重新統一。烏東戰火正熾,烏克蘭竟然想要将已被俄羅斯攥在手中的克裡米亞“拿回來”,國際社會愕然。

直到2021年底,烏高官不斷渲染俄羅斯在俄烏邊境增兵,準備入侵烏克蘭。美國自然也沒閑着,使勁給烏克蘭打氣,表示支援其“收複領土”,對烏予以武器援助……

一時間黑雲壓城,山雨欲來。

下一個爆點在哪兒?

克裡米亞并入俄羅斯後,俄羅斯接管克裡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保留了其自治共和國的名稱。2016年,普京簽署總統令,将俄南部聯邦管轄區和克裡米亞合并為“南部聯邦管區”,從行政上加強了對克裡米亞的管控。

烏東問題的前世今生

時至今日,烏東地區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已經存在了近8年。明眼人都知道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暗中幫助,烏東民間武裝難以支撐到今天。在近8年時間裡,上述兩地并入俄羅斯的聲音不時響起。

早在2014年鬧公投時,上述兩地就表示要加入俄羅斯。2017年紮哈爾琴科提出,将在三年過渡期後建立“小俄羅斯國”,但未得到積極回應。當時烏總統波羅申科的新聞秘書采戈爾科在推特上援引總統的話稱:“新俄羅斯’的方案已被埋葬。烏克蘭将恢複對頓巴斯和克裡米亞的主權。”盧甘斯克負責國際問題協調的代表德伊納戈表示,頓涅茨克關于建立“小俄羅斯國”的提議是不合時宜的。俄官方的态度則是俄羅斯支援明斯克協定。

2019年,普京簽署了出于人道主義目的,簡化申請俄羅斯國籍人員相關程

-8-

序的法令。該法令允許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居民輕松獲得俄羅斯公民身份。這被外界解讀為俄羅斯加快了與頓巴斯-體化的程序。

時至2020年7月,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想要并入俄羅斯的聲音再次響起,俄羅斯回應稱,“不太知道具體情況”。顯然,普京的态度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樣積極。

最新的動态是,2021年9月,普京簽署了建立俄羅斯-頓巴斯單一海關空間的總統令;2021年11月,普京允許頓巴斯民間武裝的産品不受歧視地進入俄羅斯市場,參與國家采購,并決定對其進行經濟援助。2021年12月5日,頓涅茨克民間武裝上司普希林在就烏東局勢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頓涅茨克獲得俄羅斯護照的人數已超過35萬,随着時間的推移“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所有居民都将獲得俄羅斯公民身份。

普希林還指出,基輔政權已準備在頓巴斯恢複軍事行動,向東部地區調集了大量軍人、裝備,頻繁地訓練及戰前動員,已成為明斯克協定的真正威脅。頓巴斯不會向烏克蘭提供煤炭。基輔缺乏要求頓涅茨克出售煤炭的先決條件,就算烏克蘭強烈要求購買,頓涅茨克也不會供應……

《不被承認的“國家”: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地緣政治》一文的見解專業而獨到:“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處于一個極為重要的地緣政治中心地區——“大黑海沿岸地區”。它們位于“大黑海沿岸地區”的北部,東邊緊鄰俄羅斯。頓涅茨克離黑海北岸的俄羅斯塔甘羅格和馬爾庫波裡分别隻有233公裡和115公裡,離黑海最西端的俄羅斯亞速夫(羅斯托夫)隻有158公裡,隔塔甘羅格海灣與俄羅斯南部黑海邊上的埃伊斯克的距離隻有130公裡。當黑海地區成為各超級大國地區大國的必争之地時,對烏克蘭東南部這兩個“自行宣布的共和國”的關注與争奪,就變成一場地緣政治之戰。誰控制了這一地區誰就掌控了“大黑海沿岸地區”的主動權,甚至是控制權。這兩個“共和國”得以存在近8年,是地緣政治較量與博弈的結果。

打個比方,一場牌局,輸赢未判,牌是不會收起來的。這是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自身的性質決定的。

對俄羅斯來說,在将克裡米亞收入囊中後,必須權衡再将烏東地區拿下的必要和風險。烏東之重要畢竟不能與克裡米亞同日而語。一旦拿下烏東地區不必說來自西方更猛烈的制裁,單就烏克蘭會死心塌地倒向西方這一點,就是普京絕對不能接受的。留下已控制在手的烏東,其與基輔的沖突,可以為普京操控俄烏關系的牌局提供一張又一張的好牌。

烏東沖突并不是單純的烏克蘭内戰,而是深度的地緣政治較量。對烏克蘭來說,克裡米亞已經遠去,下一個爆點會在哪兒?(編輯:馬瑛)

-9-

文章來源:

世界軍事雜志(半月刊)2022年第2期

頁碼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