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雞娃”不如“雞自己”,兩位大學副教授分享育兒經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

通訊員 程曉璐 周成芳

三尺講堂上,老師們總能旁征博引抓住學生的心,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當起爸媽,他們又會遇到怎樣的“幸福的煩惱”?近日,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食品科技學院開展了一場題為“談談我的育兒經”分享交流活動,特邀兩位副教授作為嘉賓,敞開心扉聊起了自己的“幸福育兒經”,不少教職工慕名而去,收獲滿滿。

“雞娃”不如“雞自己”,兩位大學副教授分享育兒經

韋麗莉(左)與黃中梅交流(陳沖 攝)

懂感恩比成績好更重要

“2020年武漢疫情時,八方來支援,現在你也要盡一份力,算是代表武漢人民去感謝他們。”黃中梅副教授的女兒就讀于天津大學,年前天津疫情反彈,遠在武漢的她第一時間緻電女兒,鼓勵女兒報名當防疫志願者。

“平時我在家備課,女兒會主動幫忙打理家務活兒。在大學裡,她加入了遊泳協會、新媒體社團等學生組織,積極參加校園文體活動。我不敢說孩子學習成績是最優秀的,但品質是很不錯的。”黃中梅對孩子從小灌輸“感恩與報答”的教育理念,她的幸福講述也感染着衆人。該學院副教授韋麗莉的教育理念與黃中梅也不謀而合。今年,韋麗莉的孩子以出色的成績和綜合素質拟保送清華大學。

“孩子處在叛逆期怎麼辦?”“上了高中的孩子變得沉默敏感,做事消極應付怎麼治?”不少家長帶着“問藥”心态請兩位副教授支支招,果真“撈”到不少“良方”:黃中梅的耐心,韋麗莉的原則和底線……兩位副教授除了培養出大批優秀學生,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餘,對孩子的培養也堪稱典範,同僚們紛紛為她們“點贊”。

“社會上的精英分子畢竟是少數。孩子成績好,當然高興,但相比成績而言,我更看重孩子幸福成長,擁有良好的人格,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韋麗莉說。

不做“超級媽媽”,激發孩子自身潛能

“每個人在育兒過程中都會遇到許多困惑、煩惱。但一回憶,滿滿都是幸福的味道。”黃中梅很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平時有空,黃中梅就帶着孩子到處散步。在工作中,這種尊重、平等的價值觀,也被黃中梅無縫“嫁接”到課堂裡。

“千變萬化,總能長大!”黃中梅一語道破順其自然的教育理念,“孩子能做的事絕對不去‘幫’她完成。”用平常心對孩子,把牢美德教育,凡事以身作則……黃中梅分享了女兒的成長之路。孩子在2歲多就不用紙尿片,能自己吃飯不用喂,遇到什麼事情,孩子也一馬當先地說“我會做,讓我試試!”黃中梅認為,教育孩子是長期的任務,效果往往是潛在的,不要企望立竿見影。

黃中梅的女兒小時候愛好輪滑,她給孩子買了輪滑鞋,自己邊學邊教,但是孩子摔了幾次後因為疼痛想要放棄,她沒有逼迫孩子繼續練,而是擱置了一段時間。有一天,黃中梅和女兒散步時看到一群大孩子玩着輪滑動作靈活地在人群中穿來穿去,女兒看着他們身輕如燕的風姿露出了羨慕的神情。這一神情被黃中梅敏銳地捕捉到了,于是趁機對她說:“你本來也可以像他們一樣的,隻要再努力堅持一下。現在,要再試試嗎?”直到現在,女兒依然有着不錯的輪滑技術。

“每個孩子都會遇到青春期這道坎兒。不用逼着她快點走出這個時期,隻有經曆過破繭的痛,才能更好地飛翔”黃中梅說。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

“不過多追求孩子成器,隻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更出色的自己。”整場交流會下來,記者發現教授們最在意的和普通人的願望一樣,孩子能健康長大、平平安安,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

黃中梅讓女兒自小接受音樂、體育方面的培養,韋麗莉則鼓勵女兒拓展語言方面的特長,參加英語類戲劇節、演講比賽等,女兒也拿下了諸多獎項。黃中梅認為,“雞娃不如雞自己”這個通俗的表達背後,折射的是“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這個道理。

針對近期熱議的學生“雙減”後也應該為家長“減負”的話題,黃中梅也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對教育的焦慮情緒已經給孩子和父母身心帶來了極大壓力,她建議“雞娃”的媽媽們别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也要多多充實自己、提升自我價值感。“很多媽媽一心撲在孩子身上,而缺少足夠的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往往把更多的期待和壓力放到孩子的身上,讓孩子不堪重負。一個小小的孩子,怎麼能承擔得起兩個人的夢想呢?”是以黃中梅建議,“激勵自己,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人;引導孩子,讓他們成為想成為的樣子。父母自我成長、自我檢討、自我提升,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進而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自然跟着優秀,這才是理想的家庭教育。”

“優秀的孩子,背後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積極向上的。”不少教職工在分享會後感慨,還有不少青年老師也表示收獲頗豐:“資深媽媽傳經驗,年輕的奶爸奶媽作參照,對準父母也能提供有益幫助”“通過交流,發現自己不僅是一個幸福的老師,幸福的女性,也是一個幸福的媽媽!”

據悉,本次活動是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食品科技學院“教職工幸福感提升”系列活動之一,旨在促進教職工之間情感交流,為幸福生活提供助推力。

“學生便如教師子女,教師對育兒得心應手,育人藝術也能如魚得水。”該校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食品科技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曹莉芳認為,人生智慧交流不僅停留在工作中,而是整個人生全方位的幸福體驗。這種幸福的分享,不僅自己受益,也讓他人受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