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00萬學費還要花400萬補課,圖什麼?

400萬學費還要花400萬補課,圖什麼?

圖 | 三十而已

文 | miki粥

經濟不好了,大家就會對錢更敏感。

尤其是中産家庭,要開源節流,盤點家庭支出,每個月房貸車貸都是大頭,但是,也不可能賣房賣車砍預算,銀行不同意啊。

還有另一筆大額支出,是小孩的教育費用。一年幾十萬到上百萬的花銷,錢多的時候根本沒人在意都花在哪裡,對有錢人來說無非是一天股票的漲停闆;

但當15支股票13支綠,大家就忍不住開始琢磨,每個月這2、3萬的教育花銷,國文數學比不上公立不說,英文還要補習,那我的錢到底買回了些啥?

一算細賬,就會産生「值不值」的問題。

01

最近,有個家長發了張截圖給我,說自己好像教育圈冉冉升起的一棵韭菜。

到底是什麼截圖讓他産生了這麼深刻的人生感悟呢?分享出來給大家看看,就是這個International Schools Database 統計的「2021全球國際教育費用排行」。

400萬學費還要花400萬補課,圖什麼?

在這張截圖中,列舉了全球最貴的10個城市學費排行。其中北京、上海兩個城市超過了瑞士的蘇黎世,搶到了第2、第3的位置,而深圳則打敗了倫敦和日内瓦,喜得第6名。

就在一群大爺大媽争論英文要不要從中國聯考裡剔除的時候,北上家長的學費已經向世界上最有錢的美帝看齊了。

注意哦,38000刀還隻是平均學費。不包包覆宿費、餐費、雜費、班車費、輔導班、興趣班,以及寒暑假各種營地活動、參加各類競賽等等。

想知道…這些都加起來有多少錢嗎?

有個媽媽跟我透露,自己堅持搞真正的全人教育,是以一個孩子的學費雜費訓練費加起來,一年不低于120萬。據我所知,她家待雞的娃,一共有仨…

當時我被數字驚到了(之前基本都是50萬封頂),原來國際學校裡碎鈔的小孩,最大的花銷根本就不是學費,而是報各種班課。

憑什麼啊!難道每年花幾十萬學費,還不夠養出一個智慧與修養并存,才藝無死角的小孩嗎?

這恐怕…真不能。

02

為什麼不能?先看看家長選擇國際學校的理由。

有人是為了逃離公立蹩仄的教育氛圍,保護小孩的求知欲;

有人是為了讓小孩有更國際化的教育環境,培養公民意識和同理心;

還有人認同國際課程,覺得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比刷題更重要…

說到底,都是希望小孩的教育能自己做主。

是以當聽到90%的國際學校說自己提供「全人教育」——

所謂全人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從精神武裝到身體,既有…又有…還有…的那種教育。

有一種被擊中的感覺,這不就是我在找的完美的教育模型嗎?不刷題不雞血不焦慮,葷素還能自由搭配。

知道這種自由能達到什麼程度嗎?

最近好幾個家長跑來問我,XX學校能不能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比如小孩之前在國外讀的國小,英文水準明顯高于班級裡的同學,能不能跟着高年級上英文課啊?

答案是可以。

為了把學費的價值展現出來,有的學校提供英文分層教學、課後學科免費輔導、還管陪寫作業最長能持續到八點半…幾乎解決了家長對晚接、課外課、開放運動和閱讀時間…各種教育煩惱。

教育的服務更不必多說,一個班級中外教還配生活老師照顧小孩校内安全。老師江湖很少大聲,比親媽的對小孩都親切。

自然家長也不用為老師提供服務,每天盯群、填表、打卡、接龍、報興趣班,做精細的時間規劃。

400萬學費還要花400萬補課,圖什麼?

讀私立的家長不太焦慮,學校「全人教育」從來不跟你聊升學,甚至某些姿态高(從骨子裡覺得自己就是國際化)的學校不曬學生收到的名校offer。

因為在他們的眼裡,曬offer是赤裸裸的功利主義,一點兒都配不上自己國際化教育的高大上的格調。

讀國際學校的家長能享受躺平,學校沒有分數就沒有攀比,期末幾乎人人拿全科A,就算不是全A,家長會面談的時候,老師也會逮住機會給小孩一頓猛誇。

家長聽了非常愉悅,覺得這錢花得太值了有木有?原本在家上房揭瓦的小孩,能在學校吃好睡好、自由奔跑(這個需求公立做不到),還被挖掘出了天才的另一面。

是以,國際學校一年幾十萬,要的就是這種當爹媽的爽感。

沒人花錢是為了在順義找海澱家長的感覺,想要雞娃選公立,免費的不更香嗎?

03

一開始,選國際學校的家長都認為自由的感覺真好。

但讀到後來你就會發現,這隻是三年級前才有的特權。教育隻要上了一條賽道,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隻有有競争就不可能不卷(極少數在家自己教育的除外)。

前一段時間,有個讀國際學校的小姑娘吐槽,說當年自己讀國小,看見堂哥聯考備考的參考書一大摞,心靈受到了深深地驚吓,回家就哭着喊着要去國際學校,要避開這瘋狂的内卷和高壓力競争。

她爹媽通情達理,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家裡比較有錢,很快就把她送進了一所國際學校讀到現在——高中階段。

她說,自己有一點人生體會,想要跟我分享一下。

讀了國際學校才知道,聯考是很卷,但是國際學校也一樣卷,隻不過是另外一種卷:除了學校裡的日常,要備考雅思、托福、ssat,參加各種世界範圍的競賽,從數學、實體到生物…

光是考試也就罷了,身邊的同學一個個還都身懷絕技。

新的文學單元開學第一講,老師剛提了一個熱身問題,班上的學霸就站起來回答,拿出三大頁論文參考,滿滿的批判性思考。

這純靠校内學習就能做得到嗎?

之前我在《兩年花了200萬,他還是放棄了國際學校》 裡說過,IB老師隻管教育不管布置練習和功課,想讀這個課程隻能憑自己摸索。

但效率低啊!隻能靠昂貴的課外補習,速度超車。

400萬學費還要花400萬補課,圖什麼?

之前海澱家長暑假掏4萬多給小孩補課大家都覺得貴,那是不知道IB補課是什麼效率碎鈔,單科6萬多,還是熟人打折後的最低價格。

還有托福提分、雅思突破,半個多月就能消耗10萬多。

不想補課行不行?行。但是看看周圍的小孩托福已經110+,就會想錢已經花到半山腰,現在放棄怎麼可能甘心?

這比聯考嚴酷。聯考,最多也就是跟國内1000萬同門競争,申滕,就是在考慮如何在和中印牛娃的競争中,能夠實作超越。

原本讀國際學校是為了抗内卷,但躺平的家長,躺着躺着就被裹挾着跑了起來。

然後大家悲催地看見,這條道路的盡頭,不隻是拿到考試的分數,還有藝體美和精神的要求。

04

有一天,我在學校大廳等娃,看着一群一年級小男孩追着打鬧。

起初跟所有這個年齡段的熊娃一樣活潑,突然有一個娃跑累了,一屁股坐在大廳的琴凳上開始彈藍色多瑙河。

他的身高也就剛剛踩到踏闆吧。當時我意識到,自己是選了一條什麼樣的道兒走。

國際學校的課程豐富是一個誘餌,多半隻能提供一個體驗的機會。

比如遊泳、棒球、馬術、高爾夫,放在體育課裡,也不能天天都有;按班級上大課,一堂20多人排隊體驗,隻能淺嘗辄止。

想要精進,無論是興趣強身健體,還是做規劃申請大學,都需要再投錢。請一對一的教練,找一對一的輔導之外,還要參加考試、跑滿世界去打比賽。

沒有成績就沒有成就感,沒有成績就不能做好金錢到能力的轉換。

是以之前有人問我,年收入20萬讀國際學校行不行?我勸了半天。

因為你雖然想的是躺平,不想雞血,隻求小孩快樂就好。但卻不知道,這教育自由的價格實在太高。

家底兒都花出去了,你就不可能眼睜睜看着小孩挖沙子玩泥巴,隻要焦慮就需要用錢,用錢來填補全面教育裡留出的各種虛空。

錢投入的越多,對小孩的期待值就越高…然後就會被教育值不值這樣的問題煩惱。

是以,什麼放養、快樂教育,那是擁有家族信托基金的豪門才有的特權。

400萬學費還要花400萬補課,圖什麼?

05

教育問題,不是值不值的問題,而是願不願的問題。你一旦考慮值不值,就證明你感覺到了經濟的壓力。

哪怕讀的是國際學校,混的是高收入家庭圈。沒見網上遍地都是月消費5、6萬的人在喊窮嗎?一水的普通住房、普通的車,普通的雙語學校,還隻敢生一個小孩。

大家都覺得這有點太誇張,每個月6萬花銷的人還窮?

但掐指一算,房貸車貸一個月2萬多,學費一個月2萬多,還沒出門硬成本就4萬多,剩下1萬多塊要顧一家五口的吃喝拉撒…

供暖季雖然結束了,但俄烏戰争又推高了油價,最貴的98已經超10塊,加油站的顯示牌位數都不夠用了,隻能手寫價目表。

還有水費電費和物業費…原來中産都是溫水裡的青蛙,年收入200萬也隻得精打細算,今年連靠1000萬理财給娃交學費的高階中産,都把小孩轉回了公立學校…

他覺得,經濟不好,錢比較重要。教育投資後置,這樣小孩未來還有個保障。

但有人在猶豫,世界多變誰又能預測明天?留錢未必有保障。俄烏戰争一爆發,連瑞士這個号稱永遠不變的中立國,都開始對俄羅斯土豪都開始進行無情的收割。

索性不如把錢花了投資教育,讓小孩有真本事,才是對未來的保障。

但,娃沒雞出來,錢卻花光了以後怎麼辦?

……

沒有人知道答案,錢有限額隻能是賭。

最後我們能做的,大概隻有努力搞錢,為小孩拿到這場豪賭足夠的籌碼。

400萬學費還要花400萬補課,圖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