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雇傭兵營地被摧毀,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作者:劉曉非說

雇傭兵出師未捷樓先炸,這事美國可得好好反思

這兩天網上有個傳言,說世界上保持最遠擊殺記錄的那個狙擊手,3.5公裡左右幹掉目标的那個,以志願者身份進入烏克蘭,參與對俄羅斯軍隊的作戰行動。然後他到了烏克蘭就被幹掉,網傳說是才20分鐘。

不過這20分鐘是怎麼算的?從什麼時候開始算,沒說清楚。而且如果真有這事,肯定是外網先有報道,然後内網翻譯過來。但是這個消息外網沒有,隻有國内媒體出現,是以大機率是國内編的。

烏克蘭雇傭兵營地被摧毀,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不過另一條資訊是毫無疑問的,俄羅斯軍隊13日用30枚巡航飛彈空襲烏克蘭西部利沃夫州一座大型軍事基地,俄方說是軍艦發射8枚巡航飛彈打的。烏方說導緻35人死亡、134人受傷,俄方則說打死近180名外國雇傭兵,以後還要繼續消滅這些雇傭軍。不管8枚還是三十枚俄羅斯打烏克蘭機場的時候,彈藥使用都沒那麼慷慨。

按照俄羅斯方面的口吻,這輪打擊就是針對西方雇傭兵,那麼這裡一定要有個前提,就是俄羅斯一定要掌握西方雇傭兵在這個基地的活動規律,有多少人,人少了不值得打,住哪個樓,總不能整個基地平鋪飛彈吧。

烏克蘭雇傭兵營地被摧毀,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而要掌握這些資訊,一個關鍵環節可能就是各種電子偵察或者抵近偵察,電子偵察是通過某些人的通信裝置,确定他的具體位置,當年打車臣杜達耶夫就是這麼幹的。而抵近偵察,就需要有人潛入了。有人覺得可能是俄羅斯特種部隊滲透到了附近,對目标進行了确認,然後對打擊進行了引導,我覺得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這群雇傭兵在征召階段,或者在基地裡,俄方已經派人混進去當卧底了。

那麼這事,歐洲那些國家是不是也該反思反思了,有意思的是這件事發生前,美國陸軍參謀長在評論俄烏沖突的時候,還真的反思過。他總結了三條重要的經驗教訓,其中一條是,除了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隐身戰機這些尖端武器,一些傳統的技術和戰術手段仍然非常重要。例如,美國通過利用其在東歐的情報和監視能力,能夠了解俄羅斯的行動,并釋出有關俄羅斯計劃的戰略層面的情報,而忽視這個領域是一定會出事的。

烏克蘭雇傭兵營地被摧毀,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大概是感覺到了雇傭兵來源複雜,烏克蘭現在宣布暫時不征召了。不過俄羅斯的無人機總算是開始發揮更多作用,在戰場上開始為其它火力單元搜尋和訓示目标,根據俄方公布的視訊,俄軍無人機發現烏軍後,并不急于開火,而是要等到烏軍士兵和車輛回到營房,再用飛彈打宿舍或者彈藥庫,這樣殺傷效果最好。用這個辦法,剛剛把烏軍一個火箭炮營的營地整個幹掉了。現在戰場已經比以前更透明,各種通信手段,各種活動,稍不小心就有可能暴露自己的行蹤。

是以美國在這位将領的反思,其實對所有軍隊來說都很重要,他強調,偵察/反偵察至關重要,絕對至關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