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雇傭兵:月薪230美元、無限期合同,我被騙了

作者:上觀新聞

烏克蘭招募外籍雇傭兵,

更像是向西方社會尋求支援,

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

是一種“公關政策”。

“加拿大著名狙擊手抵達烏克蘭!”

最近,一個名叫瓦利的加拿大人被西方媒體瘋狂報道。

美國福克斯電視台稱,“瓦利是世界上最頂級狙擊手之一”,加拿大廣播公司說,“他擁有史上最遠的狙殺紀錄”,有些小報吹噓他“一天能幹掉40個人”。

不過,這些都隻是瓦利在其個人網站上的一面之詞,也無第三方證明他的“過往戰績”。

這些未經證明的資訊被西方媒體廣泛報道,意圖将瓦利塑造成所謂的“英雄”形象,以鼓動更多人到烏克蘭做雇傭兵。

可戰場是真實、殘酷的,這些人很快就遭到了“當頭一棒”。

月薪230美元

據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3月7日向美媒透露的消息稱,自總統澤連斯基呼籲成立一個“國際軍團”,簽署外國雇傭兵實行免簽證制度後,已經有近2萬人報名參加雇傭軍,且“申請者源源不斷”。

美國維斯新聞網稱,這些外籍雇傭兵大都是退伍特種兵,主要來自美國、英國以及德國。半島電視台也釋出消息,據統計,目前已知前往烏克蘭的雇傭兵中,美英國籍的約占一半,餘下的多來自歐洲國家。

至于這些人來烏克蘭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許多人甚至稱,自己沒有做好上戰場的準備。有人在接受《衛報》采訪時直接表示,“我來烏克蘭的計劃,就是沒有計劃。”

一位來自英國的25歲年輕人普裡迪,曾在英國工兵部隊服役6年,但從未經曆過實戰,目前在一所學校裡教授止血包紮、處理傷口等急救技能。

他告訴媒體,自己一直在關注俄烏局勢,當看到澤連斯基發出呼籲後,自認為這是一個讓自己學到的技能發揮作用的好機會。于是,他向學校請了三周假,告别了未婚妻,隻身前往烏克蘭。

剛抵達烏克蘭,普裡迪和來自其他國家的雇傭兵被送進一座烏克蘭軍事基地,在一間沒有暖氣、放着25張光闆床的房間休息。

一開始,普裡迪以為自己會被配置設定到後方做教官。烏克蘭士兵卻告訴他,他們隻有幾天時間的突擊訓練,然後将被送上前線。

更糟糕的還在後面,普裡迪等人需要簽署一份烏克蘭方面提供的雇傭兵合同。裡面規定,他們每月的工資約為230美元(約合人民币1466元),直到烏克蘭軍事戒嚴結束前,雇傭兵都必須留在這裡。

也就是說,這是一份無限期合同。

普裡迪認為,自己徹底被欺騙了,“對我而言,這就是欺騙。他們告訴你可以幫助烏克蘭人民,然後就把你扔到最惡劣的地方。”

最終,拒絕簽署合同的普裡迪被趕出軍營,此時距他入境烏克蘭才不過9個小時。

并不是所有雇傭兵都像普裡迪一樣“清醒”。

此次前往烏克蘭的外籍雇傭兵中,絕大多數人都是抱着“戰地觀光”“一戰成名”的心态報名。有些人還是西方退役軍人,因不滿足在國内“無聊平淡”的服役經曆,選擇去烏克蘭“尋找刺激”。

“烏合之衆”

澤連斯基向全球招募雇傭兵不久,已有多國發出禁止本國公民前往烏克蘭旅行警報。

3月1日,法國警察在一輛前往波蘭的大巴上逮捕了14名烏克蘭裔外籍軍團成員。法國軍方在新聞釋出會上強調,外籍軍團軍人隻能參加與法國武裝部隊有關的作戰行動,不得擅自前往烏克蘭參戰。

同一天,日本外相呼籲,不論出于何種目的,群眾都不要去烏克蘭。

3月2日,英國首相約翰遜也表示,“目前,英國政府沒有積極支援國民赴烏克蘭參戰。”英國國防部強調,任何“擅離職守”前往烏克蘭的英軍成員,都将面臨牢獄之災。

就在上個月,南韓外交部将烏克蘭指定為禁止旅行地區,而且是最進階别。如有觸犯者,将會受到法律制裁。

然而,有些人偏向虎山行。

3月6日,南韓網紅“前大尉李根”在視訊網站上傳了自己和隊員搭機去烏克蘭的照片。

他表示,“烏克蘭總統向全世界釋出成立‘國際軍團’消息時,我們立即準備了雇傭軍任務,在48小時之内制定了計劃、準備了裝備。最初,我們打算通過官方程式出國,但是遭到了南韓政府的強烈反對。”

韓外交部對此稱,李根等人并未向南韓當局申請通路烏克蘭的“特殊護照”,其私自前往烏克蘭的行為已經違法,今後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法律處罰和行政制裁。

可李根對此毫不顧忌,還向韓外交部喊話:“與其浪費時間讓我們的護照無效,不如考慮一下如何提供援助。”

他還對南韓網民說,北韓戰争時,烏克蘭人“也以美軍的身份參戰”,現在“我們要幫助烏克蘭,不能眼睜睜地看着無辜的人受傷和死亡,請祈禱烏克蘭的和平。”

事實上,北韓戰争時,烏克蘭還屬于蘇聯。

李根的“無知”引發南韓網友的群嘲,網友還扒出李根過去欠債不還、職業造假、性騷擾等前科。

此前和普裡迪一起抵達烏克蘭,并一起前往軍事基地的保加利亞人自稱,曾在倫敦夜總會做保镖,是新納粹分子。他反複地說道:“我的計劃是盡可能多殺死一些俄羅斯人。”

“這群人的天真讓我震驚,他們沒意識到自己将與一支有重型武器、特種部隊和精湛戰術的‘真正的軍隊’作戰。”普裡迪表示。

可見,執意前往烏克蘭的一些人士,不過是各懷心思的“烏合之衆”。

俄方對雇傭兵不會有任何仁慈

對于大批執意前往烏克蘭的雇傭軍,俄方早已發出聲明,外國雇傭兵不受《日内瓦公約》保護。

3月14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科納申科夫少将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知道在烏克蘭境内的所有外國雇傭兵的位置。” “我想再次警告他們——(俄方)對雇傭兵不會有任何仁慈,無論他們在烏克蘭領土的哪個地方。”

俄方的表态讓一些西方政客擔心,在烏克蘭被擊斃或俘虜的本國雇傭兵,不但會成為其違反聯合國相關決議的證據,也會在國内導緻嚴重的政治反彈。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西方國家一面在俄烏沖突上不斷“拱火”,一面勸本國國民不要去烏克蘭“多管閑事”的原因。

在1989年,聯合國就通過了《反對招募、使用、資助和訓練雇傭軍國際公約》,但這并不妨礙許多雇傭兵以“私人安保公司”和“外籍軍團”的名義參與國際沖突。這些現代雇傭兵組織,往往由政府或私人投資者資助,擁有獨立的後勤與訓練體系。

而烏克蘭軍隊中還沒有在海外募兵的曆史,更沒有成熟的雇傭兵組織。這些講着不同語言、戰術素養參差不齊的海外雇傭兵,被烏克蘭軍方倉促地編入“國際軍團”,送往前線。

一個叫做馬修·羅賓遜的英國雇傭兵告訴美媒,目前在烏克蘭的雇傭兵訓練營中,散布着許多虛假的承諾、不實的資訊,嚴重的語言障礙更讓内部交流難上加難,很多雇傭兵甚至一輩子都沒開過槍。

曾在美軍做過憲兵的傑瑞科·思凱則抱怨,“我們(雇傭兵)身陷戰區,旁邊都是輕武器開火和炸彈爆炸的聲音。但由于烏克蘭方面繁冗的檔案批複時間和官僚主義,我們至今手無寸鐵。”

英國極端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卡西珀·瑞卡維克對此表示,烏克蘭釋出招募外籍雇傭兵,更像是向西方社會尋求支援,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是一種“公關政策”。

也有學者警告,一些極右翼分子會利用這一機會,在烏克蘭獲得軍事訓練,回國之後做出危害本國社會安全的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不受限制的雇傭兵,正逐漸成為各國政府的一塊心病。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房穎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檔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環球人物 鄭敖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