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向特斯拉亮劍

人是會變的。

幾年前我對純電動車不屑一顧,将其看作“老年代步車PLUS”,而現在似乎沒那麼排斥了。我思考了下,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1、燃油焦慮的放大和電動焦慮的削弱。最近油價的暴漲引發了相當廣泛的關注,不少車主直呼頂不住。單論能源成本,純電動車确實要低不少。

我舉個能直覺展現其差異的例子。以前我借一輛試駕車,基本會體驗一周的時間,滿油的狀态拿過來,期間至少要加一次油,油費大多在300-500元之間;而之前借一輛電動車,充滿電也就50塊錢左右。

假如兩輛車都跑500公裡,油車大部分要一箱油,也就是至少要300塊錢,而電車即便充兩次電才夠,也不過100塊錢。油價一漲,有些車加滿一箱油可能就要多交幾十塊,上漲的價差不多能給一輛電車充滿電了。

此外,很多品牌在研發銷售車輛的同時,也在快速布局充電網絡,國家也在大力扶持。現在充電相對友善了,電動續航焦慮自然相應地削弱了。

2、電動市場的擴張、電動車售價的相對下調。不少企業都将純電動車看作一個新的風口,是以近幾年市場擴張得非常迅猛,消費者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純電動車的滿電續航也在不斷提升,幾年前有個400公裡的續航算很高了,而現在400公裡隻能算稀松平常。

此外,以前的純電動車相比同級别車售價要高不少,你想花15萬左右買輛純電動車,隻有一些“歪瓜裂棗”可選;而現在價格相對親民的電車有所增加,10萬出頭就能買輛各方面都還行的純電動車。

說到純電動車,不得不提兩個品牌:比亞迪和特斯拉。

以上是乘聯會釋出的2月份新能源汽車廠商銷量排行,排在前三分别是比亞迪、五菱和特斯拉。

注意,是“新能源”,混動也涵蓋在内,比亞迪是有不少混動車型的;五菱這接近三萬輛的銷量,基本都是宏光MINI EV這款純電動車貢獻的,屬于一條腿走路還能走很快的存在,這裡就不讨論了;而特斯拉中國,也就是Model 3和Model Y這兩款車的銷量,為23200輛。

毋庸置疑,立足國内甚至放眼全球,比亞迪和特斯拉都是目前電動車領域的佼佼者,但他們之間的競争其實并不激烈。比亞迪的車型普遍比較親民,它和特斯拉有售價重疊的隻有漢EV和唐EV,而且特斯拉偏運動、比亞迪偏舒适。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問了,比亞迪的車百公裡加速時間動不動就是3.9秒、4.9秒,這還不運動?

“運動”當然和動力有關系,但底盤因素其實更關鍵,比亞迪漢EV頂配百公裡加速隻需4秒左右、特斯拉Model 3後驅版本5.6秒左右,但在賽道漢EV要比Model 3慢不少。其實運動還是舒适,上去開着遛兩圈就能感受出來。

最近工信部曝光了一批車型申報資訊,其中比亞迪有兩款車型,意味着這兩款車已經在準備上市階段了。我今天想說的是其中一款名為“海豹”的車型,這款車預計将在4月份的北京車展釋出。

如果你了解一番比亞迪的車,會發現它沒有一款車型是後驅的,無論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

不過這一局面很快就會結束,海豹将會采用後置單電機和前後雙電機的布局,其中單電機版本還有兩種功率,分别為150千瓦或230千瓦,而雙電機版本前後電機分别為160千瓦和230千瓦。

比亞迪在這個階段推出一款中型轎車,還破天荒地采用後驅,本身就是件耐人尋味的事情,不難讓人聯想到特斯拉的Model 3。

以上我列舉了特斯拉Model 3和比亞迪海豹的一些基本資訊,從中不難看出,比亞迪推出這款車是有針對性的。海豹的尺寸比Model 3略大、單電機高功率版本和四驅版本的功率都相應地比Model 3後驅和四驅大、輪胎扁平比要比Model 3略大(理論上越小路感越強)。

顯然,比亞迪推出這款海豹,是在向特斯拉Model 3亮劍。

再看設計,比亞迪這兩年銷量暴漲,和設計有所提升不無關系。海豹的外觀設計和其運動的定位非常契合,前臉相當有張力,由于不需要保留相當面積的進氣格栅,車頭得以被下壓得比較低,呈現出了較強烈的尖銳感,看起來很低趴。

尾部則采用了貫穿式尾燈的設計,由于相比燃油車缺少了進氣格栅、排氣口等外觀點綴,比亞迪海豹還用了比較複雜的線條勾勒車身棱角,以讓其不至于顯得太過單調。我個人覺得這款車外觀整體的設計還是不錯的。

此外,比亞迪還準備了多種運動套件以供選裝,除了配色有點非主流之外,賣相還不錯。相比之下,我覺得這幾款輪毂造型都還可以,而且它的刹車看起來也不弱,根據以往的唐和漢推斷,或許也會采用Brembo的刹車。

電機功率比Model 3大,提速應該慢不到哪去;輪毂一款比一款酷炫,刹車應該也不差。提得起速也刹得住,運動“三要素”具備了兩點,但還有個關鍵點,用個比較俗的詞便是:操控。

操控和底盤息息相關,比亞迪為了和特斯拉一決高下,甚至底盤懸架都是有針對性的采用了和特斯拉Model 3一樣的前雙叉臂、後五連杆。要知道比亞迪漢都沒用雙叉臂,理論上比漢低一個級别的海豹卻用上了。

當然,配置是配置,具體結構肯定還是和Model 3有差別的,而且底盤質感處于什麼水準、過彎支撐表現如何,有待上市後考證。

結合以往體驗的比亞迪車型,我覺得,操控表現能接近Model 3都不錯了,畢竟海豹在輪胎層面相比Model 3要在舒适性方面保留得更多。如果操控能有驚喜,這款車或将取得相當的銷量突破;如果相去甚遠,那恐怕依舊是“虛有其表”,隻是表面運動。

這款新車将在4月份的北京車展正式釋出,有消息稱其售價區間會在22-28萬之間,但我覺得單電機的低功率版本售價應該會拉到20萬以内。

這款車型存在的最大意義應該也是為了拉低售價,畢竟有錢人隻是少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