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做到真正的富養孩子

有愛相伴|終生成長, 每晚8:00 一起點亮幸福生活。

今天,我們來聊聊富養孩子。

前言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總是盡己所能地給予孩子最好的條件,給她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在物質上舍不得虧欠孩子。

有些父母,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孩子。

你是不是以為,對孩子的這種萬千寵愛就是實作了真正的富養孩子呢?

其實這是錯誤的那麼,真正的富養孩子應該怎麼做呢?

1.童年匮乏給孩子帶來的人生影響

在談真正的富養孩子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童年的匮乏感給孩子的一生帶來怎樣的影響。

童年的匮乏感不僅僅是指物質上的匮乏,更重要的是指心靈上的匮乏,這種心靈上的匮乏一般指不被滿足的需求和欲望。

著名家庭教育家李雪曾說:決定孩子未來豐盛的不是物質而是心靈。心靈上的匮乏将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謂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就是這種影響的最好诠釋。這句話也告訴我們,心靈上的匮乏至少要經過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得以緩解。

這種童年的匮乏感是怎麼産生的呢?即使物質生活豐富的家庭,也有可能在生活中給孩子制造匮乏感。我們來看看生活中的例子。

孩子生日的時候,我們會特意去給孩子買他想念很久的玩具,玩具買回來之後,你會随口告訴孩子說,要小心哦,不要把玩具弄壞了。

你的本意是想教會孩子學會珍惜他的玩具。但是,孩子接下來的反應是什麼?

孩子會很聽話地小心對待玩具,甚至是拿着玩具舍不得玩,把玩具保護得很好。這就違背了孩子想要玩具的初衷。

孩子渴望玩具是把玩具買回來之後好好地玩一番,甚至為了滿足好奇心而把玩具拆下來看個究竟。

同樣地,當你給孩子買了畫筆和顔料,然後告訴孩子省着用顔料時,你的孩子應該也是舍不得用顔料,也舍不得大方地塗畫。

當然,在這種小心翼翼中,創造性被限制了,孩子雖然也在用畫筆和顔料,但是用畫筆和顔料畫畫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卻缺失了。

再比如,父母告訴孩子護膚品太貴,不要用護膚品;我們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諸如此類的語言,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是把孩子的渴望限制住的語言,孩子的身心就被束縛在這種負能量中。

這些被限制住的渴望就悄悄地累積成了孩子的潛意識,被潛意識指揮的孩子,處處體驗到生命的沉重感:

因為護膚品太貴不用護膚品的孩子,會成長為大量囤積護膚品卻舍不得使用的大姑娘;不能大方使用玩具和顔料的孩子會成長為不敢面對自己欲求的成年人。

更重要的是,不敢面對自己欲求的成年人會有深深的不配得感,不配得感讓他們相信自己不配得好工作,不配得輕松地享受自己賺來的錢。

是以,童年的匮乏感深深地影響了孩子的一生。要讓孩子更好地成長,我們需要富養的是孩子的心靈。正如李雪所說,真正的富養是内心豐盛而流動。

給孩子的生活帶來美好的感受

2.怎樣才能做到讓孩子的心靈豐盛而流動呢?

這就需要我們在生活中給孩子創造美好的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并不是隻有物質條件富足才可以做到。在物質貧乏的家庭,也可以給孩子創造美好的感受。生活的美感與物質無關。

在家庭教育專家李雪的身邊有這樣一位朋友,她的生活很富有,個人氣質修養也不錯,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的兄弟姐妹都像她一樣。。

這讓人不得不猜想,是不是父母給他們墊定了物質基礎。但實際上,他們一家小的時候物質條件卻很差。忙于生計的家庭怎麼培養出了擁有如此氣質修養的孩子?

原來,小時候他們的物質條件雖然貧乏,但他們的媽媽卻從來不給他們帶來生活的沉重感,而是時不時地給他們帶回來一些小玩意兒,時不時給他們創造一些小驚喜,媽媽為他們的生活創造了美感,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是以,他們童年的潛意識寫下的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這種潛意識的指揮下,他們當然一直在追求美好的生活,不懈的追求當然也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

這樣的結論在其他人身上可以得到印證。有一些人,他們出生在物質貧乏的時代,即使半年才吃得上一頓肉,父母也願意叫上朋友們和孩子們一起快樂分享。

是以,這些孩子對于生活感受到的不是物質貧乏帶來的沉重,而是一起分享的快樂。

這種快樂也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是以,在這種可貴的精神氣質的影響下,在後來環境好轉的情況下,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出路。

3.誠實回應孩子的需求

另外一種讓孩子心靈變得豐盈而流動的辦法是誠實回應孩子的需求。

無論父母怎麼努力,總有不能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那麼,在不能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能誠實回答,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呢?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例子。

有位媽媽,孩子喜歡買東西,當孩子想要買一個東西的時候,媽媽總是找各種借口來拒絕,于是,孩子直接問媽媽:”為什麼見不得我開心呢?”

孩子的語言很直接,但是孩子也簡單通透地看到父母對他各種需求的拒絕。父母不是無法滿足他的需求,而是不想讓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

很多父母小時候是在匮乏感中長大的,于是,他也習慣性地拒絕孩子的需求。這會給孩子一個錯覺,他覺得他的需求是錯的,或者是他不應該有需求。

是以,當我們無法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我們要誠實地回答孩子,告訴孩子父母暫時沒有能力滿足他的需求;或者告訴孩子因家庭經濟情況舍不得花錢。

如果你誠實地回答孩子,那麼,即使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他也不會把原因歸結在自己身上,他會知道是父母沒有能力滿足或者是經濟情況舍不得花錢,這是父母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

他的需求不被滿足,但是他的需求還在,等孩子長大後,他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是以,真正的富養是要給孩子創造美好生活的感受,即使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我們也要學會誠實地告訴孩子。

總結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這裡就結束了,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

一、童年的匮乏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是以,真正的富養是要讓那個孩子内心豐盈而流動。

二、,即使生活條件再貧乏,也要給孩子的生活創造美感,讓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如果你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時,請不要找借口,而是誠實地告訴孩子你沒有能力滿足孩子的需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