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經濟再受關注 打造數字戰鬥力成

作者:财報網

新華财經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沈寅飛)近期數字經濟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在發展數字經濟的蓬勃浪潮下,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在轉型中用數字戰鬥力向管理要效益,接下去又該如何重塑數字戰鬥力?業内人士指出,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的資訊化更新,而是體制機制、管理流程、組織結構的深刻變革,需要多措并舉,在不斷提升軟體安全、平台技術等方面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數字戰鬥力。

數字化轉型更新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目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迅猛。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前不久釋出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顯示,測算的全球47個國家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在2020年達到了32.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0%,占47個國家GDP的比重上升到43.7%。值得注意的是,德國、英國、美國數字經濟在GDP中的占比均超過了65%;中國所占比重不到40%,但以9.6%的增速位居全球第一。

“大陸具有發展數字經濟的有利條件。數字技術為經濟增長全面提供新動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小涓說,大陸巨大規模的數字消費市場,使國内數字産業能同時獲得規模經濟和競争效應的雙重優勢,驅動商業模式不斷創新,持續開拓新的增長空間。

然而,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方面,企業數字化轉型更新卻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業内人士指出,觀察大陸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實踐程序,可大緻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應用數字化技術階段:原有業務開始使用數字化技術,解決現有的業務難題或瓶頸;二是數字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階段:業務與數字技術融合,技術成為業務的核心;三是重構商業生态階段:傳統的業務邊界、産業邊界被打破,基于平台管理的智能服務成為未來商業模式的主要模式。

現實的情況是,企業數字化的過程中各方面需要持續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與此同時,市場上一些數字技術及平台企業自身缺乏實體營運經驗,對資料缺乏有效采集,資料分析水準也難以滿足需求。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網絡安全産業聯盟理事長肖新光近日表示,數字化轉型更新對軟體的依賴度提升,保障數字化轉型程序的安全面臨一些挑戰。例如,軟體成分和依賴關系缺乏透明性,開源代碼和生态風險應對能力缺乏支撐,軟體開發安全标準規範落後,無法覆寫全生命周期等。他說,“軟體安全十分重要,一旦受到影響,就會損害人民生産生活、社會經濟活動甚至國家安全,需要采取措施保障軟體安全,進而保障數字化轉型程序。”

用數字戰鬥力向管理要效益

那麼,對于企業來說,實作自己的數字化戰略,選擇的底層工具便成為重要一環。一位長期從事企業數字化的人士指出,從數字化軟體的發展曆程來看,資訊技術在企業應用的上一個階段是企業資訊化階段,代表的支撐系統是ERP(企業資源計劃)。此後,伴随着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普及,為企業經營提供數字化營銷、客戶互動、供應鍊管理等服務的平台層出不窮,随之出現了企業新一代數字化平台EBC(企業業務能力)。

《2020 EBC白皮書》指出,随着數字化的持續深入,企業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最終價值在于産品和服務的創新,柔性生産與強大穩定的供應鍊的能力,打造數字化業務,甚至是進入新的行業,這些才能幫助企業從數字化轉型中獲得颠覆性的價值和增長。

金蝶相關負責人向新華财經記者表示,随着數字經濟的時代到來,企業管理不能隻靠ERP,EBC能夠幫助企業實作管理更新時代,資料驅動可以實作端到端的跨越,可以把過去的資料孤島連成一片。

據記者了解,金蝶提出了“用數字戰鬥力,向管理要效益”,通過技術驅動管理變革,提供雲服務産品,幫助企業建構自己的數字平台,打造具備更強韌性的智慧企業。金蝶提煉高頻及通用的企業業務場景,将其封裝成可複用的功能子產品,以中繼資料和模型驅動為開發思想,最終形成自研專利“金蝶動态領域模型(KDDM)”,并以此作為核心技術,打造了金蝶雲·蒼穹PaaS(平台即服務)平台。

“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的資訊化更新,而是體制機制、管理流程、組織結構的深刻變革。其中,數字戰鬥力是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未來的核心競争力,企業要想在數字戰鬥力上獲得高分,則需要全面的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治理企業。”全國政協常委、廣東省原副省長宋海在今年兩會中說,要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大陸數字經濟,唯有通過數字化轉型重構核心競争力——即足夠強大的數字戰鬥力,方能适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推進數字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多措并舉 重塑企業數字化戰鬥力

EBC成為一種數字戰鬥力,也成為一種合力,一場基于EBC的企業數字化變革正在到來。記者從海信集團了解到,海信資訊化不斷探索“雙中台”(業務中台+資料中台)發展政策,而金蝶雲·蒼穹作為建構EBC平台的技術底座,滿足了海信的數字化需求,幫助海信建構财務數字化平台,實作資金頭寸預測準确率提升20%,問題資金按日預警,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增強了财務風險抵禦能力。

《2022中國企業數智服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指出,國内企業級服務市場正處在高速增長狀态。截至2021年底總體市場規模達到3.6萬億,今年年底預期突破4萬億,且預計2020-2025年期間年均複合增長率将達到20%。一場重塑數字化戰鬥力的帷幕已然拉開。

業内人士指出,當下已是一個平台制勝的時代。借力數字化平台,企業正在轉變成為使用者與定制開發者的雙重角色。

那麼,面對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和如火如荼的數字化改革,如何重塑轉型企業的數字化戰鬥力?

在軟體安全方面,肖新光建議通過資源配置引導、标準指南制定等措施,将共性安全設計、通用安全子產品和配套檢驗方法的工程實踐标準化。由各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配合責任機構,從工程實踐中總結最佳實踐形成試點示範,通過推廣試點示範項目、安全投入加計扣除等機制,加快軟體開發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能力的落實速度。

在平台建設方面,宋海建議以政策引導、國企示範帶頭等多措并舉,引領政企機構實作從技術變革到管理變革的跨越,整體打造數字經濟的戰鬥力,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更新和數字經濟的高品質發展。他認為,應該通過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釋出展示等舉措,鼓勵金蝶等民企輸出更多已形成的數字化轉型方法論,并借助技術平台不斷提升政企機構在數字化轉型程序中的員工效能、生态協同、萬物互聯、分析決策的能力。

在行業發展方面,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要繼續鼓勵頭部數字科技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發揮好頭雁效應。同時,要鼓勵頭部企業聯合産業上下遊企業共建開放的科技創新和應用生态,形成創新合力,減少行業“重複建設”,以加快數字技術對傳統産業的滲透,發揮數字化對實體經濟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并鼓勵大陸數字科技企業走出去,增強全球競争話語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