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作談|“他是一個把葡萄變成葡萄酒的人”

大衆日報記者 劉蘭慧

創作談|“他是一個把葡萄變成葡萄酒的人”
創作談|“他是一個把葡萄變成葡萄酒的人”

張炜在近50年的文學長旅中,不斷地開拓創作疆域,也取得了豐盈的收獲。他不僅以《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21部長篇小說,奠定了作為一位當代優秀作家的地位,還以大量的詩歌、童話、散文、學術随筆和文論,豐富了文學的高原。他在每一個創作階段,在每一部重要作品中,都有新的探索和突破,有令人驚異的文學創造。遺憾的是,對于這樣一位重要作家,從學術意義上紮實、系統、深入梳理其寫作生命并有開拓意義的專著尚付阙如。

近日,張期鵬、亓鳳珍合著的《張炜評傳》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從某種意義上填補了這一空白。作為第一部關于張炜的評傳,作品系統回顧了張炜從1956年出生直至2021年的主要生活經曆和文學創作曆程,深入挖掘了他的文學根脈和精神背景。更為重要的是,與一般的作家評傳不同,該書始終緊貼張炜的創作之路和文學作品,充分開掘第一手材料,向讀者提供了盡可能豐富的史實,進而給讀者呈現了一個立體、豐滿、可信的張炜。這是兩位作者在30多年的資料積累和精心研究的基礎上,于2018年秋天完成《張炜研究資料長編(1956—2017)》之後,應約撰寫的一部作品。就對張炜作品的熟稔程度和對張炜研究資料的占有數量而言,他們無疑具有明顯的優勢,這就使《張炜評傳》突破了“傳記加評論”的藩籬,實作了張炜生活經曆與文學創作的映襯、文學作品與有關評論的互動,也實作了張炜與其所經曆的整個文學史的映襯和互動。就是在這種映襯和互動之中,展示了張炜文學道路的内在邏輯關系,張炜文學之于中國當代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價值與意義。

作者認為:“張炜是一位寫作曆程近50年,創作總量近2000萬字的重量級作家,而且正健步走在文學長路上,創作活力旺盛,新作接連不斷,撰寫這樣一部評傳可能為時尚早。”是以,他們更願意把這部作品看作是“抛磚引玉”之作。但這并沒有影響學術界對這部作品的好評,許多研究者認為這是一部“功夫與功力皆非凡”的評傳,因為正如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山東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會長魏建所說,撰寫《張炜評傳》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首先張炜作品體量大,創作類型也非常豐富,涉及小說、散文、詩歌、學術随筆、兒童文學等;其次張炜作品思考深,他将對于人類命運的思考變成文學作品,增加了對作品解讀的難度。”張期鵬也表示:“張炜作品中紀實性文字比較少,也增加了寫作評傳的難度。”

3年中,張期鵬、亓鳳珍很多個周末都是在檔案館、圖書館度過的,有時一待就是一天,中午就以面包充饑。張炜的著述總量近2000萬字,有關他的研究文字更是難以計數,要梳理這浩如煙海的文字,兩位作者下足了功夫。不僅如此,這部作品還顯示了作者極大的學術勇氣。張炜認為:“書中呈現了大量不同于以往的作者的獨立見解,在圖書面世後可能會有争議,但張期鵬、亓鳳珍不盲從于成說,堅持自己的觀點,很有勇氣。”

張炜被認為是“當代中國最有中國氣派、中國風度的作家”,張期鵬曾多次提及自己對張炜的這一了解。“這展現在他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相容并蓄的博大胸懷、雍容高貴的非凡氣度上。他承載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又從不排拒世界優秀文化的滋養,更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思考和個性化表達。這些,對于張炜之是以能夠成為張炜,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為一位成名已久的作家,以往一些評論家給張炜貼上了很多标簽,如道德理想主義、保守主義、反現代化、塑造烏托邦等。對于這些,張期鵬、亓鳳珍在《張炜評傳》中沒有進行争論或反駁,而是用大量翔實的資料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自然而然地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張炜曾說過“一個作家一生就是在寫一部作品”,張期鵬認為這句話同樣适用于張炜。這部評傳也表達了這樣一個鮮明的觀點: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張炜,其實一直在為他們這一代人、在為他的出生地書寫,這是他全部作品的“統一的思想核心”。

47萬字的《張炜評傳》曆時3年才與讀者見面。亓鳳珍在回憶創作曾經遇到的困難時說:“這也是一個非常享受的過程”。張炜曾經評價泰戈爾說:“時光之水從他心中流過,就變成了芬芳的液體。”亓鳳珍認為這也是在說他自己,“他是一個把葡萄變成葡萄酒的人。”亓鳳珍将《張炜評傳》的創作過程視作“一直在品味張炜帶給我們的玉液瓊漿,這個過程既艱難又讓人着迷。”談及這本書的寫作思路,亓鳳珍認為張炜本人就是一部耐人尋味的大書,他們要做的就是從邏輯和精神上把這部“大書”鮮活而充實地展現出來。

多年的資料積累,加上寫作過程中進行的大量實地踏訪,以及許多張炜研究者的支援和幫助,使這部評傳具備了較強的權威性、史料性、可讀性。“我們希望在創作過程中,尋找到張炜創作發展變化的内在聯系,還原這個過程。借由這本書對張炜的作品進行一種闡釋,讓更多的讀者更好地了解張炜的作品。”這是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一種期許,也是每個嚴肅的學者所必須秉承的原則——言而有征。正是在這種堅實的曆史文獻考證基礎上形成的學術評傳,成就了一部難得的好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