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年前拒絕帶孫女,叫嚣存錢養老,如今兒媳:想接她來先離婚

01

前幾天看了一個文章,讨論要不要生二胎的問題。

為什麼現在大多數的人不願意生二胎,甚至不願意生孩子,普遍原因是現在生活壓力太大,養育孩子的精神成本升高,不再像以前一樣,多雙筷子就行了。

現在教育孩子,要照顧孩子的情緒,孩子的喜好,要陪伴要提高自身修養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媽媽們甚至還要放棄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夢想來全身心投入孩子的生活中。

但是很多老人并不能了解,覺得她們以前養六七個都沒有問題,現在怎麼多養一個都那麼難。

她們覺得獨生子女太可憐,應該有個伴兒,或者有了孫女的還想要個孫子,總之就是生命不止,催生不斷。

小林就遇到了個沒完沒了催生的婆婆。

10年前拒絕帶孫女,叫嚣存錢養老,如今兒媳:想接她來先離婚

02

每次說起小林的婆婆,小林都有至少一百句怨言等着吐,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從來沒有見過像她婆婆那樣自私又好吃懶做的人。

小林剛結婚那會兒一直住在婆家,婆婆也沒有工作,日常的生活就是玩兒手機,看電視,也不願意出門串門,生怕别人占了她便宜。

可是每天呆在家裡,也不收拾家務,飯也懶得做,一天隻吃上午和下午兩頓飯,還是湊合吃。

小林嫁過來以後就所有活兒都交接給了小林,每天做兩頓飯都省了。

婆婆對小林一直都愛答不理的态度,結婚除了給了六萬的彩禮,别的都沒管了,用婆婆的話說,就是對兒子"仁至義盡"了。

是以就算手裡有錢也不願意幫兒子付個首付買房子,借都不願意借。

10年前拒絕帶孫女,叫嚣存錢養老,如今兒媳:想接她來先離婚

後來小林和丈夫自己攢了幾年錢買了房子,搬了出去。

隻是沒過幾天逍遙日子,小林就懷孕了,小林和丈夫的事業都處在上升期,突然有了孩子,小林還糾結到底要不要生。

這時候婆婆出來說話了,孩子必須得生,生完了她照顧,不用小林他們操心。

小林和丈夫商量下,最後還是覺定生這個孩子。

懷孕期間,婆婆說是來照顧,但是每天做飯燒水,洗衣服拖地,都是小林自己做,每天下班回來屋子裡就是一片狼藉,飯也沒做,甚至菜都沒買,小林一度懷疑到底是誰照顧誰。

終于到了預産期,孩子也順利降生了,本來小林和丈夫很開心,卻因為婆婆的一句話,氣氛降到冰點:"怎麼是個女孩子啊,我去算過的,說準保是個男孩啊。"

10年前拒絕帶孫女,叫嚣存錢養老,如今兒媳:想接她來先離婚

小林看着婆婆一副晴天霹靂的樣子,一時語塞。

為此小林月子也沒坐好,婆婆因為小林生了女孩堵氣,月子裡也幾乎沒有幫忙,洗衣服做飯照顧孩子,都是小林自己,還要天天聽婆婆唠叨催二胎。

婆婆也是锲而不舍,從月子裡催到小林産假結束,這期間兩個人大摩擦沒有,小摩擦不斷。

婆婆覺得小林應該養養身體,盡快再懷一個,這次一定能懷個男孩;而小林根本就沒有打算要二胎,如果不是意外,她一胎都不想要。

事情就這麼陷入了僵局,以至于小林産假結束了,婆婆也撂挑子回老家了,照顧孫女是不可能的,她隻照顧孫子。

對于小林來說,就是婆婆沒有兌現當初的諾言,她氣的夠嗆,但是也沒有辦法,隻好辭了職自己照顧孩子。

小林沒了收入,家裡的經濟水準陡然下降,孩子的奶粉,尿不濕都得花錢,靠丈夫一個人養家實在吃力。

10年前拒絕帶孫女,叫嚣存錢養老,如今兒媳:想接她來先離婚

小林和婆婆談,不出力可以,但是得出錢。可婆婆根本不吃這一套:"我還得攢錢養老呢,看你們這樣子,以後也不會照顧我,我也不指望你們!"

自此,小林和婆婆算是徹底鬧掰了,以至于很多年小林都沒有再見婆婆。都說月子仇不共戴天,小林也是親身體驗了一把。

本以為一切都會随着時間變淡,直到婆婆突然中風偏癱。

家裡隻有一個兒子,婆婆自然是想來兒子這邊接受照顧的,可小林不同意,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初小林那麼難,婆婆都不願意留下幫忙照顧孩子,現在想讓她養老,怎麼什麼好事都是婆婆占了呢?何況當初是婆婆自己說不用她養老的。

而丈夫覺得都過去那麼久了,現在孩子都快上國中了,何必揪着過去不放。

"如果你要接她過來,咱倆就離婚,沒什麼好說的!"小林很堅決,雖然時間過去很久了,但婆婆給她的傷害仍曆曆在目,她實在無法接受婆婆。

最後婆婆還是被送到了養老院。

10年前拒絕帶孫女,叫嚣存錢養老,如今兒媳:想接她來先離婚

03

婆媳關系自古都是門大學問,好歹也算是半個親人,可很多人卻處的像仇人一樣,其實還是沒有找到合适的相處方法。

第一:婆媳關系裡的潛規則,就是“儲蓄”原則。

婆媳間相處,其實就是兩個人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對抗,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才能換來好的結果。

很多兒媳婦覺得婆婆就應該照顧孫子孫女,就應該出錢出力,如果婆婆不這麼做,就不是好婆婆,就要受到譴責。

而很多婆婆,就覺得媳婦兒就應該聽她的,生兒育女都得她說了算,兒子的家得她來當,兒媳婦還年輕,過不好日子。

事實上,這些婆媳都沒有為對方考慮過,也把自己看的太重了。

婆媳想處好關系,首先都要清楚自己的責任,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自己的事情。

婆媳之間更是要遵循“儲蓄”原則,多為對方着想,多對對方好一點,這樣對方在幫忙的時候也會心甘情願。

而不是處處找對方不是,透支了所有的信任,最後落的老死不相往來。

一如上文中小林的婆婆,雖說照顧孩子不是婆婆的義務,但是在小林困難的時候不願意幫一把,甚至還想踩一腳,在自己有事的時候又怎麼能要求小林不計前嫌。

婆媳總歸是一家人,做事都要留個度,對這段關系應該多一些存儲少一些透支,日子才能越過越順。

10年前拒絕帶孫女,叫嚣存錢養老,如今兒媳:想接她來先離婚

第二:婆媳關系裡的付出和收獲,往往不會成正比。

在婆媳關系中,大家都習慣于把自己放在最中心,任何事情都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很少換位思考,關注對方的想法。

我們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婆婆不給我看孩子,以後就别想讓我給她養老。"說歸說,真的有幾個人能做到,隻不過是一時的氣話,也無法改變婆婆的決定。

是以何必讓自己生氣呢,既然結果都是一樣的,何不皆大歡喜,尊重對方的決定。

既然已經選擇了結婚,婆婆就算做的再不是,也終究是半個媽,像小林這樣堅決不管的畢竟還是少數。

在婆媳關系中常有一句話,放過别人也放過自己,有時候過于計較得失,最難過的其實是自己。

很多媳婦覺得自己一直對婆婆很好,但是當自己需要婆婆幫助的時候,婆婆卻不願意幫忙,讓人心寒。

很多婆婆覺得自己對兒媳婦兒已經掏心掏肺,當親閨女的對待,但兒媳婦從來都不體諒她的辛苦,全拿她當外人。

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對别人好,别人就會對我們好,以至于對别人的期望太高,失望太大。

婆媳關系中,永遠都不可能有絕對的平衡,婆媳關系也不是一方的努力就能處理好的,兩代人在生活方面一定有許多代溝,應當互相了解。

文/無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