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年前拒绝带孙女,叫嚣存钱养老,如今儿媳:想接她来先离婚

01

前几天看了一个帖子,讨论要不要生二胎的问题。

为什么现在大多数的人不愿意生二胎,甚至不愿意生孩子,普遍原因是现在生活压力太大,养育孩子的精神成本升高,不再像以前一样,多双筷子就行了。

现在教育孩子,要照顾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喜好,要陪伴要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妈妈们甚至还要放弃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梦想来全身心投入孩子的生活中。

但是很多老人并不能理解,觉得她们以前养六七个都没有问题,现在怎么多养一个都那么难。

她们觉得独生子女太可怜,应该有个伴儿,或者有了孙女的还想要个孙子,总之就是生命不止,催生不断。

小林就遇到了个没完没了催生的婆婆。

10年前拒绝带孙女,叫嚣存钱养老,如今儿媳:想接她来先离婚

02

每次说起小林的婆婆,小林都有至少一百句怨言等着吐,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从来没有见过像她婆婆那样自私又好吃懒做的人。

小林刚结婚那会儿一直住在婆家,婆婆也没有工作,日常的生活就是玩儿手机,看电视,也不愿意出门串门,生怕别人占了她便宜。

可是每天呆在家里,也不收拾家务,饭也懒得做,一天只吃上午和下午两顿饭,还是凑合吃。

小林嫁过来以后就所有活儿都交接给了小林,每天做两顿饭都省了。

婆婆对小林一直都爱答不理的态度,结婚除了给了六万的彩礼,别的都没管了,用婆婆的话说,就是对儿子"仁至义尽"了。

所以就算手里有钱也不愿意帮儿子付个首付买房子,借都不愿意借。

10年前拒绝带孙女,叫嚣存钱养老,如今儿媳:想接她来先离婚

后来小林和丈夫自己攒了几年钱买了房子,搬了出去。

只是没过几天逍遥日子,小林就怀孕了,小林和丈夫的事业都处在上升期,突然有了孩子,小林还纠结到底要不要生。

这时候婆婆出来说话了,孩子必须得生,生完了她照顾,不用小林他们操心。

小林和丈夫商量下,最后还是觉定生这个孩子。

怀孕期间,婆婆说是来照顾,但是每天做饭烧水,洗衣服拖地,都是小林自己做,每天下班回来屋子里就是一片狼藉,饭也没做,甚至菜都没买,小林一度怀疑到底是谁照顾谁。

终于到了预产期,孩子也顺利降生了,本来小林和丈夫很开心,却因为婆婆的一句话,气氛降到冰点:"怎么是个女孩子啊,我去算过的,说准保是个男孩啊。"

10年前拒绝带孙女,叫嚣存钱养老,如今儿媳:想接她来先离婚

小林看着婆婆一副晴天霹雳的样子,一时语塞。

为此小林月子也没坐好,婆婆因为小林生了女孩堵气,月子里也几乎没有帮忙,洗衣服做饭照顾孩子,都是小林自己,还要天天听婆婆唠叨催二胎。

婆婆也是锲而不舍,从月子里催到小林产假结束,这期间两个人大摩擦没有,小摩擦不断。

婆婆觉得小林应该养养身体,尽快再怀一个,这次一定能怀个男孩;而小林根本就没有打算要二胎,如果不是意外,她一胎都不想要。

事情就这么陷入了僵局,以至于小林产假结束了,婆婆也撂挑子回老家了,照顾孙女是不可能的,她只照顾孙子。

对于小林来说,就是婆婆没有兑现当初的诺言,她气的够呛,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辞了职自己照顾孩子。

小林没了收入,家里的经济水平陡然下降,孩子的奶粉,尿不湿都得花钱,靠丈夫一个人养家实在吃力。

10年前拒绝带孙女,叫嚣存钱养老,如今儿媳:想接她来先离婚

小林和婆婆谈,不出力可以,但是得出钱。可婆婆根本不吃这一套:"我还得攒钱养老呢,看你们这样子,以后也不会照顾我,我也不指望你们!"

自此,小林和婆婆算是彻底闹掰了,以至于很多年小林都没有再见婆婆。都说月子仇不共戴天,小林也是亲身体验了一把。

本以为一切都会随着时间变淡,直到婆婆突然中风偏瘫。

家里只有一个儿子,婆婆自然是想来儿子这边接受照顾的,可小林不同意,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当初小林那么难,婆婆都不愿意留下帮忙照顾孩子,现在想让她养老,怎么什么好事都是婆婆占了呢?何况当初是婆婆自己说不用她养老的。

而丈夫觉得都过去那么久了,现在孩子都快上初中了,何必揪着过去不放。

"如果你要接她过来,咱俩就离婚,没什么好说的!"小林很坚决,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婆婆给她的伤害仍历历在目,她实在无法接受婆婆。

最后婆婆还是被送到了养老院。

10年前拒绝带孙女,叫嚣存钱养老,如今儿媳:想接她来先离婚

03

婆媳关系自古都是门大学问,好歹也算是半个亲人,可很多人却处的像仇人一样,其实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相处方法。

第一:婆媳关系里的潜规则,就是“储蓄”原则。

婆媳间相处,其实就是两个人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对抗,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换来好的结果。

很多儿媳妇觉得婆婆就应该照顾孙子孙女,就应该出钱出力,如果婆婆不这么做,就不是好婆婆,就要受到谴责。

而很多婆婆,就觉得媳妇儿就应该听她的,生儿育女都得她说了算,儿子的家得她来当,儿媳妇还年轻,过不好日子。

事实上,这些婆媳都没有为对方考虑过,也把自己看的太重了。

婆媳想处好关系,首先都要清楚自己的责任,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自己的事情。

婆媳之间更是要遵循“储蓄”原则,多为对方着想,多对对方好一点,这样对方在帮忙的时候也会心甘情愿。

而不是处处找对方不是,透支了所有的信任,最后落的老死不相往来。

一如上文中小林的婆婆,虽说照顾孩子不是婆婆的义务,但是在小林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帮一把,甚至还想踩一脚,在自己有事的时候又怎么能要求小林不计前嫌。

婆媳总归是一家人,做事都要留个度,对这段关系应该多一些存储少一些透支,日子才能越过越顺。

10年前拒绝带孙女,叫嚣存钱养老,如今儿媳:想接她来先离婚

第二:婆媳关系里的付出和收获,往往不会成正比。

在婆媳关系中,大家都习惯于把自己放在最中心,任何事情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很少换位思考,关注对方的想法。

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婆婆不给我看孩子,以后就别想让我给她养老。"说归说,真的有几个人能做到,只不过是一时的气话,也无法改变婆婆的决定。

所以何必让自己生气呢,既然结果都是一样的,何不皆大欢喜,尊重对方的决定。

既然已经选择了结婚,婆婆就算做的再不是,也终究是半个妈,像小林这样坚决不管的毕竟还是少数。

在婆媳关系中常有一句话,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有时候过于计较得失,最难过的其实是自己。

很多媳妇觉得自己一直对婆婆很好,但是当自己需要婆婆帮助的时候,婆婆却不愿意帮忙,让人心寒。

很多婆婆觉得自己对儿媳妇儿已经掏心掏肺,当亲闺女的对待,但儿媳妇从来都不体谅她的辛苦,全拿她当外人。

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们好,以至于对别人的期望太高,失望太大。

婆媳关系中,永远都不可能有绝对的平衡,婆媳关系也不是一方的努力就能处理好的,两代人在生活方面一定有许多代沟,应当互相理解。

文/无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