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100家車企工廠大幅閑置,仍有1046萬輛産能正在建設中

去年至今,頭部車企對落後産能的兼并進入一個爆發期,但中國汽車産能過剩的危機依舊嚴峻。

乘聯會釋出的資料顯示,截止2021年底,全國乘用車産能合計4089萬輛,産能使用率僅為52.47%,其中36家車企的産能使用率不到20%,年銷量低于1萬輛的車企也高達29家。然而,在乘用車産能總體過剩的情況下,已經具備生産資質的企業還有1046萬輛在建産能将陸續建成投産。

一家車企市場調研部門負責人告訴第一财經記者,據該公司統計,中國産能大幅閑置的車企數量高達100家以上,即便産量已經非常低或接近于零,當地主管部門也不願意實施破産清算。“對于車企收購閑置工廠,地方政府不但不要錢,還會給一些資金上的支援。地方政府希望把産能盤活,但由于各地閑置産能太多,一些工廠已經被吞并,現在閑置工廠被收的機會也不多了。”某自主車企高管王陽(化名)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超100家車企産能閑置

在燃油車時代,中國汽車公司數量大約為130家左右。随着新造車運動的爆發,又新增了近300家汽車公司, 其中已經建成工廠的約有20家左右。但在這總共約100多家車企中,有銷量統計的僅有86家。這86家車企目前發展極不均衡,頭部的11家企業的産能使用率高于100%,基本上是已經開足三班制,休息日還得适當加班。其中有6家是外資在中國的獨資或合資企業,5家是内資企業。此外,有4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産能使用率超過100%,其中包括特斯拉。

部分日系車和豪華品牌的産能相對緊張。以東風本田為例,其共有三座工廠,規劃年産能為76.8萬輛,但2021年東風本田銷量達約80萬輛。從豪華品牌來看,寶馬今年1月份銷量達到了10萬輛,其位于沈陽的大東工廠正在更新擴建。

86家企業中,産能使用率高于40%的企業僅有29家,産能使用率不足10%的企業也有29家。這些規模較小、銷量較低的企業,不僅産能嚴重過剩,在行業有6.6%增長時,不少企業依然是負增長。如無根本性的改變,這類企業扭轉産能過剩的狀況基本無望。此外,有業内人士統計,目前大陸汽車行業有130多家閑置工廠,産能過剩嚴重。

“對于車企收購閑置工廠,地方政府不但不要錢,還會給一些資金上的支援。地方政府希望把産能盤活,但由于各地閑置産能太多,一些工廠已經被吞并,現在閑置工廠被收的機會也不多了。”王陽對記者表示。

由于對車市判斷過于樂觀,此前幾年,多家車企瘋狂擴産,而随着車市增長乏力、競争加劇,這些車企的銷量開始下滑,這造成了大量産能的浪費。目前被邊緣化的企業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以神龍汽車、長安福特、北京現代、廣汽菲克以及雷諾等為代表的二線合資品牌,他們的産能使用率較低,有些産品已經被邊緣化。從2013年左右開始,這些品牌開始擴建産能,一些企業産能翻番。但2018年,車市首次出現下降,部分二線合資品牌開始垂死掙紮。如今,雷諾乘用車已經敗退中國市場,商用車市場也處于風雨飄搖中。此外,這些二線合資品牌産能使用率較低,一些工廠已經出售給其它品牌。比如,北京現代的一工廠賣給了理想汽車,而即便賣掉了第一工廠,北京現代的産能使用率仍不足30%。此外,有消息稱神龍汽車也将第二工廠轉讓給東風本田。

另一類企業是根基薄弱的自主品牌,他們背後沒有強大的汽車集團依靠,同時未能跟上市場的發展節奏,最後因為資金鍊斷裂走向了破産。自2018年前後,衆泰汽車、北汽銀翔、力帆汽車以及獵豹汽車等經銷商維權事件就不斷上演,這些企業也被看作為非主流車企,生存狀況越來越糟糕。最終多家車企的工廠被頭部企業收購,比如吉利接盤了位于長沙的獵豹工廠,長城汽車被傳出收購衆泰臨沂工廠的消息。

此外,華晨汽車、一汽夏利、南汽這類即便依靠汽車集團的汽車最終因為體制等多重因素也走向了破産。這些企業沒有在車市黃金十五年把握住機會,與外資大品牌進行合資。以夏利為例,夏利一直和大發汽車做技術轉讓,但一直未實作進一步突破,來選擇一個很好的合資夥伴。南汽曾經與菲亞特合資,但附加值比較弱。最終,菲亞特從南汽撤資,南汽并入了上汽。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認為,未能搭上合資順風車,機制不靈活,同時内部缺乏改革大将來帶動企業進行轉型更新,這些成為夏利等企業落魄的主要因素。此外,近年來,長江汽車、博郡、賽麟汽車等造車新勢力相繼倒下,新能源汽車産能使用率也較為低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近年來,汽車市場變化太快,入門級車型大幅萎縮,這導緻了産能使用率問題的爆發,很多企業已經退出市場。

“汽車市場節奏變化很快,産品的生命周期最長超不過24個月,一般是12個月到18個月,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王陽對記者表示,很多車企未能做好戰略規劃,産品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未及時地進行更新換代,最後走上了下坡路。

超100家車企工廠大幅閑置,仍有1046萬輛産能正在建設中

警惕盲目上馬

值得注意的是,在乘用車産能總體過剩的情況下,已經具備生産資質的企業還有1046萬輛在建産能将陸續建成投産,而在建産能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車。雖然傳統汽車企業的現有産能部分也可共線生産新能源汽車,但多數企業選擇建立工廠而不是利用既有産能。這導緻汽車産能使用率加快下降,汽車産能過剩問題更加突出。

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認為,汽車産業産能布局的分散和不均衡,将會構成資金、土地、人才等資源的流失,阻礙汽車産業鍊的協同發展,影響到中國汽車産業的高品質發展。汽車行業在解決傳統汽車産能過剩問題的同時,還要防止新能源汽車産能過剩。

雖然一些車企通過收購産能盤活了資源,但對于一些發展新能源車的企業來說,他們更希望建設新的工廠,這是因為老舊工廠改造成本較高,同時一些老工廠不符合新能源車生産的标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項目的落地持積極的态度。

“地方政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王陽對記者表示,而政府激勵機制扭曲也導緻過度投資。國家資訊中心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現有的地方政府官員晉升機制下,GDP仍是重要的政績考核名額。而汽車是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汽車生産不僅能直接創造GDP,拉動地方經濟增長,而且稅收貢獻大,吸納就業多,還能帶動上下遊産業鍊的配套生産,具有較強的外溢效應。是以,地方政府有較強的動力去扶持本地區汽車産業的發展,通過直接提供财政補貼,或者提供土地、銀行信貸、稅收、能源等優惠政策,吸引汽車企業入駐,鼓勵汽車投資,助推汽車産能不斷增加,但也造成有些地區不切實際,盲目投資。

此外,政府還兜底保護地方車企,即使某些車企已經瀕臨破産,政府仍然出資救助,因為這關系到地方經濟增長和就業等民生問題,進而導緻經營不善的汽車企業無法退出市場,成為僵屍企業,落後産能也無法淘汰。

王陽告訴記者,地方政府鼓勵企業大力生産,但沒有資格和權限去規定車企每年必須生産多少輛車,但工信部對生産企業資質的稽核标準有一個條款。“根據産能的情況要求一年必須達到一定的生産規模(要求的量不大),否則生産準入資質就被公示,同時要求整改,如果整改不到位,資質就會被取消。”王陽對記者表示,一些政企關系較為複雜,有些汽車項目做着做着就把利益放在首位了,進而違背了汽車市場的規律,最終沒有把汽車産業做起來。

不久前,江蘇省發改委釋出《關于切實加強汽車産業投資項目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的通知》顯示,2016年至2020年,該省汽車整車産能使用率由78%下降至33.03%,衰減近半,且低于全國平均水準約20個百分點。崔東樹認為,相較于地方汽車産業基礎較好的上海等地,江蘇省的汽車産業本身較為薄弱,同時缺乏好的資源,地方政府的資金實力也相對欠缺。“主要是地方政府沒有拉來好的項目,是以接二連三的暴雷了。”崔東樹對記者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