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民撿到“彎鈎”竟是玉器,賣了30塊錢,現價值不可估量

前言:在大陸古代龍象征着崇拜以及敬佩,人們也會用黃金、玉石等雕刻成龍的形狀。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遺址,也是華夏文明最早的遺迹之一。其中有很多的文物瑰寶流傳至今,而一位農民之前偶然在田地中發現的“彎鈎”也是在紅山文化遺迹發現後引起了很大的關注。

農民撿到“彎鈎”竟是玉器,賣了30塊錢,現價值不可估量

給弟弟當玩具的玉器

在大陸有很多文物的發現都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比如一位農民1971年在田地裡面發現了一個“彎鈎狀”的物品,這件物品的發現本來也沒有引起他太大的注意,但是想着可以給弟弟當玩具玩,是以就把這個物件拿回了家中。

農民撿到“彎鈎”竟是玉器,賣了30塊錢,現價值不可估量

起初他也隻是覺得這個類似“彎鈎”的物件可以讓弟弟當玩具,是以回到家中就用繩子把“彎鈎”綁好,讓弟弟拉着玩。這樣玩了幾天之後,“彎鈎”的外圈被磨出了一些顔色,農民看見了上面的色彩,感覺這個物件不簡單,看起來很像是玉石。

農民撿到“彎鈎”竟是玉器,賣了30塊錢,現價值不可估量

發現是玉石,賣了30塊錢

自打覺得“彎鈎”是玉石後,農民也把這個物件收藏了起來,後來又覺得可以去賣了換錢,畢竟是玉器,應該能賣一些錢。是以他就來到了翁牛特旗文化館,跟文化館的從業人員溝通之後,這個物件賣了30塊錢。這個價錢在當時還是不錯的,畢竟是1971年,30塊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農民撿到“彎鈎”竟是玉器,賣了30塊錢,現價值不可估量

農民對于玉石可以賣錢是很開心的,而翁牛特旗文化館的館員對于這個“彎鈎狀”的玉器也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彼時也隻是當做普通的玉器将它收入了館中,本來這件文物就這樣石沉大海了,但是之後的紅山文化遺迹的發現也讓這塊玉器再次進入了大衆視野中,并且有了一個學名叫做“玉雕龍”。

農民撿到“彎鈎”竟是玉器,賣了30塊錢,現價值不可估量
農民撿到“彎鈎”竟是玉器,賣了30塊錢,現價值不可估量

玉雕龍的價值

随着紅山文化遺迹的發現,也讓當時收購的翁牛特旗文化館館員想起了這個彎鈎玉器,因為和紅山文化遺迹中出土的一些玉器有相似之處。文化館對這件玉器也是很重視的,讓在這方面有極大成就的專家蘇秉琦對玉雕龍進行了鑒定。

農民撿到“彎鈎”竟是玉器,賣了30塊錢,現價值不可估量

鑒定的結果自然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件玉雕龍是“中華龍”的一個雛形,也就是說非常珍貴的文物。并且這件玉雕龍距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曆史了,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文物和參考實物。除此之外,它的外形也是非常有看點的,因為整體形狀很像字母“C”,它也是現今發現最大的C型玉器。

農民撿到“彎鈎”竟是玉器,賣了30塊錢,現價值不可估量

這件玉雕龍通體是墨綠色的,也正是因為它的顔色,才讓人發現了它是玉器。玉雕龍的整體形象也和普世意義中的龍的概念有一些差異,也讓它有一定的幻想性,不過它的發現也是有很多“龍”的原型在其中,是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的。

農民撿到“彎鈎”竟是玉器,賣了30塊錢,現價值不可估量

綜上所述:龍作為一種圖騰,它是具有很大的神秘色彩的,這種傳說中的動物,現今還是神話傳說中的常客,而這件玉雕龍的發現,也是代表了早期中國龍,雖然沒有鱗片、沒有爪子等,但卻具有了基本的特征,它也被譽為“中華第一龍”。在當時這件玉器主要被用于祭祀活動中,足以見得它在當時社會中的重要性。

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