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邁向2.0時代:全方位的競争

電動汽車行業從業者認為,2022年是生産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的關鍵緩解年,因為電動汽車行業已經被供應短缺困擾了一段時間。但根據目前的供應和需求情況,這種緩解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

像長城汽車旗下的ORA和吉利旗下的電動車子公司Geometry這樣的新興電動車品牌,都難以獲得足夠多的、價格合理的晶片和電池來生産汽車。相反,特斯拉、比亞迪和NETA等公司鞏固了自己的市場地位。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邁向2.0時代:全方位的競争

這種對比使原始裝置制造商(OEMs)認識到,電動車競争已經從1.0時代(OEMs将重點放在營銷上)發展到2.0時代。在此期間,OEM需要在從供應鍊管理到售後服務的整個過程中與同行抗衡。

電動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也伴随着消費者不斷的投訴。根據專注于國内汽車相關投訴統計的網站12365auto.com的資料,新能源汽車在該平台記錄的所有投訴中占絕大部分。

比亞迪最暢銷的SUV車型宋MAX的汽油版,今年迄今已收到248起消費者投訴,其中無法更新Over The Air (OTA)是被提及最多的缺陷。

在同一時期,還有201起針對吉利的Geometry品牌的投訴,這些買家對漫長的傳遞時間感到不耐煩。消費者還對長城汽車的女性品牌ORA提出了約200份報告,指控該公司的 "虛假廣告"。

比亞迪可能會在工程師解決軟體問題的同時修複宋車型的軟體問題。Geometry和ORA有一個難以破解的難題,因為沒有主動和有效的措施來處理供應鍊不平衡的問題。

解決Geometry和ORA的晶片和電池短缺問題似乎更為複雜。晶片短缺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包括代工廠面臨的 "周期性 "問題、新冠肺炎疫情、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銷售旺盛,以及一系列事故。是以,對于oem來說,沒有比等待更好的解決方案了。

供應鍊混亂

制造電池的成本上升已成為汽車制造商的另一個頭痛問題。作為電池組的主要原材料,锂的現貨價格在過去12個月裡翻了10倍。盡管汽車制造商與供應商簽訂了長期合同,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他們的毛利率仍被大幅侵蝕。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烏克蘭-俄羅斯戰争甚至加劇了上述問題。鎳是生産一些電動車電池的關鍵原材料,自戰争開始以來,其價格已經翻倍。其他金屬如鋁、鋅和銅也加入了價格上漲的行列。

油價飙升也造成了猖獗的通貨膨脹。盡管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變貴,但大多數原始裝置制造商并沒有相應調整電動車的價格,因為他們不想失去潛在的消費者。

供應鍊的混亂導緻了各家電動車制造商的不同表現。比亞迪主導了市場,2月份銷售了9.1萬輛,同比增長753%。由奇虎360支援的電動車初創公司NETA,同月有7,117名買家傳遞其汽車,同比增長255%,令市場觀察家們驚訝。

是以,今年2月,該公司擊敗蔚來,進入中國電動汽車“新力量”,這是一個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生産商俱樂部,過去主要包括小鵬、理想和蔚來組成。之前在這三家公司中處于領先地位的蔚來的銷量已經連續四個月下降。

分析師将NETA的相對成功歸因于其專注于中低端市場。該公司熱銷的車型是NETA V,這是一款SUV,價格在6萬元(9508美元)到8萬元之間。這一車型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赢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電動汽車大衆化,就像五菱的MiniEV一樣。

NETA V與比亞迪的掀背車Dolphin一起,在小衆市場上引起了轟動。總的來說,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正在從“杠鈴”結構向“紡錘形”結構演變,這意味着中端市場将成為主流。

NETA還展示了相對于其車型适中的定價而言,整體産品的優勢。NETA V Pro是一款以成本效益著稱的小型車,它擁有二級駕駛助手、自動停車輔助系統(APA)、遠端停車和OTA更新功能,這些都是消費者通常希望在高價車型中看到的功能。

該公司還與電動汽車生态系統的玩家建立了牢固的關系。它獲得了頂級網絡安全軟體提供商奇虎360的戰略投資。NETA還與華為、人工智能晶片設計公司Horizon Robotics和CATL簽署了協定,以提高其競争優勢。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邁向2.0時代:全方位的競争

底線

總的來說,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已經從1.0時代開始發展,那時幾乎所有的電動汽車公司都在專注于增加銷量和吸引資本。為了做到這一點,比亞迪、五菱的MiniEV、蔚來、XPeng和Li Auto都在忙着開新店、送車,并試圖讓自己的産品與衆不同。

但是美好的時光并沒有持續。自2022年初以來,對中低端汽車的需求開始增長,中價位車型的銷量開始回升,而長期的供應鍊瓶頸使得電動汽車制造商難以跟上不斷增長的需求。

在這一過程中,一些oem失去了市場佔有率。這将促使電動汽車競争者更新自己的能力,并為行業2.0時代帶來的新挑戰做好準備。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它們緻力于解決産業鍊上遊的問題。

整車廠必須與供應商建立更緊密的聯系。他們中的一些人正在聯系鑄造廠以獲得晶片;其他公司為了確定供應,選擇了第二、第三家電池供應商。

在新時代,電動汽車制造商将向産業鍊上遊移動,與上遊廠商進行更深入的整合。這一變化是否會有利于該行業,比如減少生産和傳遞的壓力,還有待未來幾個月的觀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