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代不同芯,iPhone 14系列是刀法精準還是一次大冒險?

文|鄰章

雖然iPhone 14系列的釋出距離我們還有數月時間,但有關iPhone 14系列的各類傳聞預測則早已鋪天蓋地——外觀設計、尺寸大小、像素提升等等,莫不如此。

這或也是全球最受關注電子消費品的魅力所在。

同代不同芯,iPhone 14系列是刀法精準還是一次大冒險?

如今,蘋果老朋友天風國際郭明錤在最新研報中,又為我們帶來了iPhone 14系列核心配置的最新傳聞,其表示:iPhone 14或将繼續沿用A15處理器,而定位更高端的iPhone 14 Pro系列将使用最新的A16處理器。

如若郭明錤預測成真,那麼這将是蘋果時隔數年後,再次在同代産品上開啟同代不同芯的産品建構政策。

三大因素讓蘋果祭出新刀法

但對于刀法一向精準的蘋果而言,為何要在iPhone 14系列産品上,開啟這樣的政策,個人認為主要或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成本問題。

據悉A16晶片将采用台積電4nm工藝,而新工藝毫無疑問将意味着高成本,特别是考慮到先進工藝良率問題的現實下。

更何況目前晶片産業的一大基本現實是缺芯依舊困擾整個行業,産能等緊張傳遞到業界則是廠商為了獲得足夠産能,不得不接受晶片廠的提價要求。

即使是作為台積電第一大客戶的蘋果,為了配置設定到充足的先進産能,也不得不接受了台積電提出的漲價要求,隻是被漲價幅度低于其他品牌。

是以當新工藝遇上産能緊缺,A16處理器成本再上台階将是毫無懸念的。

而在這種先進工藝高成本壓力下,蘋果讓主力出貨機型使用價格稍低的A15處理器,當然将實作一定的成本節省,這對于銷量達億部的産品來說,能夠節省下來的,絕不是一筆小錢。

其次是A15處理器依舊出色。

從現實來說,采用台積電5nm制程工藝的A15處理器,依舊是當下智能手機領域最為頂級的處理器, 擁有優秀的能效比。

從資料來看,A15處理單核性能依舊領先安卓旗艦處理器接近兩年,這種安卓陣營旗艦處理器“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的現實,也讓蘋果可以在處理器上的性能提升上放慢腳步,選擇躺平。

同代不同芯,iPhone 14系列是刀法精準還是一次大冒險?

第三則是進一步建構産品區隔。

通過在晶片上動刀來建構産品區隔,事實上蘋果在去年的iPhone 13系列上已經開始了。

當時,雖然iPhone 13系列使用的都是A15處理器,但數字系列相對于Pro系列卻少了一個GPU核心。

而若今年數字系列繼續使用A15處理器,Pro系列使用A16處理器的傳聞成真,則意味着蘋果将用晶片代差來進一步拉開數字旗艦和Pro系列之間的差距——用最新處理器奠定Pro級産品的核心旗艦地位,以此加強Pro級産品競争力,并以此進一步提升産品平均售價。

或是一次冒險舉動

這一轉變,事實上也意味着蘋果在産品政策上發生了重要改變。

畢竟過去數年,蘋果在新品政策上基本采用的都是“晶片平權”政策——同代産品使用同代晶片,而後通過産品用材、螢幕基材和大小、攝像頭多少或其他功能來建構産品區隔。

在此,唯一的例外是iPhone 5系列。

當年蘋果為iPhone 5S配備了采用首款64位構架的A7處理器,但在同期釋出的iPhone 5C上,則使用了A6處理器。

但從結果來看,蘋果當年在iPhone 5系列上使用晶片代差來建構産品區隔的做法并不太成功——iPhone 5C并不太被市場接受。

同代不同芯,iPhone 14系列是刀法精準還是一次大冒險?

而究其原因,當然有當時iPhone 5S創新力度遠大于iPhone 5C,但價格差距卻并不明顯的現實,但同時也有消費者并不希望自己購買的新産品使用老款元器件的心理。

是以在此前車之鑒下,如若此次蘋果真的在iPhone 14系列上,再次嘗試用晶片代差來建構産品區隔,無疑也是一次比較冒險的行動,特别是在數字系列産品已成為蘋果銷量核心的現實下。

即使目前的晶片在性能上與過往早已有着數倍提升,基本不存在性能不足,甚至還有部分人喊出了所謂性能過剩。

但于市場來說,其實相對于晶片性能,或許消費者更需要的是一個“新”鮮,一個平權對待。

事實上,從目前評論來看,已有部分消費者對蘋果這次刀法不滿。而這也需要蘋果拿出新的誠意,進行彌補。

當然,當下這一切目前都還隻是業内猜測。蘋果是否會真的在iPhone14系列上采用這一政策,其實還是有着變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