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9%轉換效率,“易能時代”緩解新能源車主補能焦慮

回想去年十一期間,大好的節假日,由于高速路的充電樁不夠充、充得慢,新能源車主被困在高速公路上,眼看油車車主幾分鐘加滿油上路回家。

焦慮依舊在蔓延。加油站到處可見,充電樁卻一樁一車,停車位難找,充電樁難求。除了蔚來車主可以享受換電池及“送電上門”,其他新能源車主得變身為“追樁少年”。加油幾分鐘,充電幾小時。即便有幸找到空閑充電樁,快充則屈指少數。

随着油價漲至8.5元/升,油車開不起了,電車又被充電牽絆。

開個車,咋這麼難?

拼營運 并不賺錢的充電樁行業

新能源汽車或是未來出行主要工具。

“雙碳”趨勢下,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352.1萬輛,同比增長158%。預計2022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500萬輛,保有量1221萬輛;預計到2025年銷量有望近千萬輛,保有量3224萬輛。

不僅傳統車企看到新能源出行的生意,華為、小米、OPPO、大疆等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紛紛擠入造車行業。

讓我們放眼回到新能源汽車充電供給側。2021年,路面上有784萬輛新能源車,但充電樁僅有261萬台,車樁比僅3:1,其中快充充電樁和慢充樁比例對半。但據《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國内車樁比要達到1:1的目标。

如果2025年将有按千萬台新能源汽車,千萬個充電樁缺口的生意等着企業布局。這個賽道已經擠入國家電網、特銳德等上市公司。

而此賽道特來電、星星充電也稱為估值百億元的獨角獸:特來電(特銳德子公司)曾在2021年初獲約3億元人民币戰略融資,此輪投前估值約130億元,并于2020年初獲約為135億元的A輪融資。星星充電(萬幫能源)于2021年5月獲B輪融資,高瓴、IDG等入局,投後估值155億元,2020年9月,星星充電獲得8.55億元的A輪融資。

資本紛紛押注“雙碳”賽道,押寶新能源的終端接口——充電樁。但回到最本質的問題,充電這門生意賺不賺錢?

在充電樁産業鍊中,上遊是充電樁廠商(元器件及裝置生産),中遊為充電營運商,下遊是電動汽車使用者。而整條産業鍊,陷入停滞——充電樁廠商不賺錢,營運商打價格戰,車主充電困難。

99%轉換效率,“易能時代”緩解新能源車主補能焦慮

也就是說,一整條産業鍊過得都不好。

目前,行業仍處持續虧損狀态。中信證券根據充電使用率分析,充電營運盈虧平衡點對應時間使用率約8%-9%,但目前行業平均使用率僅6%左右。就像加油站向車主收取加油費,營運商的收益結構主要為“電費+服務費”。而營運商為了獲客,不停圈地、占據市場佔有率。這與中遊營運服務商低廉的電價有關。據行業人士分析,場站并沒有想象中賺錢,内卷十分厲害,充電樁市場的設施營運端未熱先卷。

拿充電樁的頭部營運公司特來電舉例,2020年至2021年,服務費均價由0.47元/Wh降至0.42元/Wh。從市場佔有率來看,據2021年特銳德年報,特來電營運充電樁25.2萬台,市場佔有率超32%,勸年充電輛超42億度,市場佔有率38%。第三方專業營運企業占公共充電樁營運市場佔有率75%以上,例如特來電、星星充電、雲快充等。

頭部廠商如此,足以見價格戰激烈。另外,新人也使得行業價格戰日益激烈。這讓人不禁想起曾經共享單車時代的鋪貨模式。2021年,在114.7萬台充電樁中,營運數量超過1萬台的公司有13家,較2020年增加4家。(資料來源:西南證券)

這些營運服務商的日子不好過,直接傳導到上遊充電樁裝置制造廠商。據悉,因為回款慢或是沒錢回款,已經有幾家充電樁裝置制造廠商成了場站的股東。更别提面對新能源車不斷增長的充電需求,充電樁技術的自我疊代。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作為車主、新能源車、電網交彙之處,被納入“新基建”,與5G基站建設、城際及城軌交通、大資料中心等并駕齊驅。充電樁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一環,還未建立基礎,中遊營運商便開始用網際網路營運的手段打起價格戰。充電行業土壤還不夠厚,就開始刮大風了。

未來下線的新能源汽車,對充電網的需求是海量市場,新能源基礎設施賽道仍是增量市場,對技術疊代有着強烈需求。

充電樁技術核心——充電子產品

充電行業最具技術含量側,将決定未來部分補能企業走向。

如同即便手機産品不斷更新疊代,手機廠商層出不窮搶奪着增量市場佔有率,但晶片廠商依舊是擁有着最核心的晶片技術的頭部玩家。充電樁行業也如此,利潤配置設定由上遊傳導到下遊,上遊核心技術不斷疊代才是核心。

分析充電樁的盈利成本可見,裝置的核心在于充電子產品。

交流充電樁,俗稱“慢充樁”的成本均價在5000-20000元間,而“快充樁”直流充電樁的成本更高約10萬-15萬元。充電樁廠商把各個器件進行組裝,充電子產品最具技術含量,占總成本的45%-55%。充電子產品的作用是将電網中的交流電轉換為可為電池充電的直流電。

補能是個求長期回報的生意,按時長、電度收費。想要獲得長期回報,需要保證固定資産(充電子產品)不會折損太快。通常來說,一個交流快充樁120KW,一個充電子產品20KW,得放6塊充電子產品,才能保障電量傳輸。而采用串聯模式的充電子產品中又有30多個開關,一旦損壞,充電子產品報廢。

是以,充電子產品核心技術突破需要考慮電損損耗大、維護成本高等關鍵問題。

深圳市易能時代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能時代」)也認為若突破充電樁電池子產品技術,是改善行業現狀的辦法。36氪獲悉,「易能時代」于昨日(3月13日)釋出「啟明」充電樁子產品。此款充電樁子產品産品為「易能時代」作為新人入局新能源行業的首秀。據悉,團隊封閉3年,研發原創技術路線。

充電子產品頭部玩家為英飛源、優優綠能、永聯科技,其中除卻永聯科技,創始研發團隊多半出自“華為電氣——愛默生系”。據悉,「啟能」采取了與上述三家不同的技術路線。

「易能時代」CEO蘇昕解釋,在研發「啟明」時,團隊首先考慮了超快充市場,其次是如何在充電效率、散熱、防護、相容等因素上實作降本增效。

在充電效率方面,充電子產品損壞的很大原因來自開關管(IGBT功率開關),「啟明」采用納秒級的開關控制,跟随功率因數,降低峰值損耗将開關損耗降到最低。對比,市面普遍的94%電量轉化效率,實作至99%,換句話說,充100度電,隻消耗1度電。

散熱方面,采用智能溫控技術,對于電路不同部分的溫度控制不同,進一步降低風扇噪音,減少環境幹擾。防護方面,采用有源整流的隔離控制,降低幹擾信号導緻的大電流沖擊風險,減少充電樁的品質和安全問題。

另外,充電樁的建設受到場地、區域電網的限制,小型化和相容電網是未來趨勢。「啟明」通過采用結構合理化設計,使得元器件設計更為精密,容易安裝,以此提高空間使用率。

在投資回報方面,「啟明」研發團隊做了一個計算:一根 480kw超充樁,一天工作時間10小時,意味着節省的電能280度電,相當于單樁每天多賺200元錢,全年多6-7萬元利潤,2-3年以内省出來的錢可以賺回超充樁的硬體投入。

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需要活在生态圈及産業鍊中。建構“能源雲”生态将是「易能時代」的長期壁壘。就像安卓和蘋果開發開源系統,「易能時代」可以為廠商提供集硬體、軟體、服務的整套技術路線,“「易能時代」去做最底層需要不斷技術疊代的東西,同時相容整個生态。”

據悉,「易能時代」于2022年初完成2.5億元B輪融資,由正東投資集團領投,老股東加持。早在幾年前做「易加油」時,團隊就注意到了深圳市内計程車、公共汽車全部油轉電趨勢,“這可能是未來其他城市的模樣”。

将目光放遠,作為新能源行業入局者,「易能時代」考慮的不隻是一個充電樁核心子產品。結合已有的資料營運和能源資源優勢,未來「易能時代」的疊代産品或将圍繞「技術+數字」雙重驅動,以電能轉換為核心,助力“碳中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