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了龍洋在詩詞大會7中的表現,想為從前的偏見,說一句:對不起

作者:翻書清風

非常抱歉!曾經,看習慣了前一任主持人的筆者,确實不太喜歡龍洋。

至于原因,不外乎兩個字:偏見!

一來,看着人家年紀輕輕,自然認為:她怎麼可能真的懂古典詩詞?

二來,她的主持風格與前一任主持人相比,顯然少了些穩重和大氣。

除此以外,當然還跟前幾季她引起的一些争議,有很大關系。比如,她曾用“燈火闌珊處”,來形容現場導師們的存在。事後,不少網友質疑:“燈火闌珊處”是形容燈火昏暗之處,這姑娘是不是以為是形容燈火通明?

看了龍洋在詩詞大會7中的表現,想為從前的偏見,說一句:對不起

不過,不管前幾季她表現怎麼樣。但近日,在看了她《中國詩詞大會》第7季的表現後,筆者想為從前的種種偏見,說一句:對不起。

為何這麼說?因為本季節目,從台風上來看,她更加穩健,在俏皮可愛及深情大氣中,來回切換,遊刃有餘;而從對詩詞的了解來看,她多次完美地引用名句,并幫出完美的分析,令人刮目相看。

為了說明這一點,筆者給大家舉兩個本季節目中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一道關于大禹治水的題。

看了龍洋在詩詞大會7中的表現,想為從前的偏見,說一句:對不起

這道題的答案是第三個選項:C。原因是前兩個選項,寫的都是長江,隻有這最後一個選項寫的是黃河。

不得不說,這道題真的出得很有水準,也很“刁”。對此,現場導師康震的評價是很高的,他指出我們了解古典詩詞,還得了解古人的生活色彩、古詩的神韻。

而導師楊雨,則抛出了一首與大禹治水有關的詩歌。這首詩名叫《候人歌》,隻有4個字:候人兮猗。據說,它是有史可查的第一首中國戀歌。它講述的是塗山氏之女女嬌,在等候心上人大禹的浪漫。

看了龍洋在詩詞大會7中的表現,想為從前的偏見,說一句:對不起

兩位導師,一位講詩的神韻,一位講詩背後的浪漫,可謂相得益彰,頗有意思。那麼這話,龍洋該如何總結呢?

看了龍洋在詩詞大會7中的表現,想為從前的偏見,說一句:對不起

隻見龍洋非常淡定地看了看答題的兩位年紀很小的選手,深情地說了這樣一段點評:如此厚重的一首詩,現在卻是兩個這麼小的小朋友在回答,相信這會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

如此點評,是相當精彩的。因為,她把題的意義,上升了一個層次。同時,也讓現代人在品讀這首詩時,多了一個更深層的意義。

第二個例子,是一個關于李白和杜甫友情的話題。

在此之前,考了幾道杜甫寫給李白的詩,于是現場就出現了一個關于“杜甫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為何李白回得很少”的話題。

看了龍洋在詩詞大會7中的表現,想為從前的偏見,說一句:對不起

這是一個被詩詞們讨論多年的問題。郦波和康震老師分别解釋了:

郦波認為,這是因為李白比杜甫大,兩人不是一輩人,是以自然是年紀較小的杜甫寫給李白。這是很正常的事。

而康震老師則認為,杜甫對李白的感情是超出對同輩詩人的崇拜和欣賞的。他是以一個曆史學家、文學評論家的筆調,去推崇李白。

看了龍洋在詩詞大會7中的表現,想為從前的偏見,說一句:對不起

兩位導師的诠釋,都是很有道理的。那麼,對于這一讨論,龍洋又該如何總結呢? 她的觀點是:旁人隻是欣賞李白,推崇李白,但杜甫卻定義了李白。

這一番總結,其實就把兩位導師前面講了好幾分鐘的話,做了一個完美的總結。而且,同樣把李、杜之間的感情,做了一個升華 。

由以上兩個例子來看,龍洋做到了一個文化類主持該做的。她既能很好的了解詩詞的意境,又能抓到導師們的關注點,更重要的是,她的升華總是恰到好處。對她這次的表現,大家怎麼看?歡迎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