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力排程員30年堅守 诠釋小城大愛

作者:大河報新鄉新聞

大河報·豫視訊記者 張波 通訊員 石琨 王輝華 張若男

一個個電腦螢幕,一頁頁電網接線圖,一張張檢修申請,一排排電話和一條條排程指令,是電力排程員每天所面對的,“迎峰過夏”、“迎峰過冬”,滿足群衆對用電的需求,就是他們堅守在工作崗位的使命。關金玉,是國網輝縣市供電公司排程班班長,他用30餘年的執着,守護着一個職業——電力排程員。

沒有實作的承諾

父母出于對孩子的愛,他們會在孩子生日的時候擺上蛋糕之類的東西,然後插上很多的小蠟燭。因為他們相信這些蠟燭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好運。同時讓孩子許個願望再一口氣吹滅蠟燭,這樣月亮女神就會實作孩子們的願望。

電力排程員30年堅守 诠釋小城大愛

“兒子,來,快閉上眼許願。”

“爸爸,我不想許願……每年的願望都一樣,但從沒實作過。”

關金玉愧疚地看着兒子,他知道兒子每年的願望是什麼,每年他都想去滿足下孩子,哪怕隻是一次,可總有不一樣的理由一次又一次把無助的兒子丢給電視和親人,因為他用30餘年的執着,守護着一個職業——電力排程員。

兒子常常委屈地對他說,别人父母都是趁着假期帶孩子外出開心地遊玩,而我每次隻有媽媽,啥時候你才能陪我一次?每個父母對孩子付出都不怕累,最怕的是有所虧欠,忙完了就回家陪你,關金玉經常這樣推辭。他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面對家人,他知道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恩、有些情,如東流之河水不複還,隻是悄然在午夜裡夢回。夜深歸來安睡在親人身邊,他才會流露出柔軟的内心,天亮了,再次整裝待發奔赴崗位。

從不缺席的堅守

2016年7.19洪災,一大早關金玉就被外面的雨聲驚醒,起來一看,發現外面下着瓢潑大雨甚至有内澇的現象,他一手拿着衣服、一手抓起手機起身就要往外走,妻子勸他在家呆着,可拉扯幾次後拗不過他,隻能囑咐幾句由他而去。

關金玉趟着齊腰深的洪水徒步朝着機關奔去,一邊用手機向家裡報着自己的位置和安全,一邊向機關值班人員詢問電網目前的狀況,一波洪浪沖來,一個踉跄将妻子送的新手機掉入水中,來不及再尋找,直奔機關。到達後立即投入到抗洪保電中,直到洪水退去,電網恢複正常運作。回家看着小區所有人都忙着清理自家積水,而家中地下室被淹他卻沒有幫到一丁點兒。

電力排程員30年堅守 诠釋小城大愛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輝縣市遭遇有史以來最大洪水侵襲,電網受到巨大沖擊,多座變電站和輸電線路被迫停運。電力排程控制中心作為電網運作的樞紐,擔負着保護全市電網安全的重任,身為國網輝縣市供電公司排程班長的關金玉至始至終未曾離開調控室一步,忙着協調、指揮處置電網故障,這一待就是10多天。期間家中再次被淹,妻子在電話裡埋怨,小差別家都是全家上陣,而我一人孤軍奮戰。關金玉隻是默默聽着電話那邊妻子在小聲哽咽。他告訴我們,當時他希望妻子可以大聲吼出來,哪怕是罵他幾句,可是妻子沒有。那些苦、那些痛、那些傷、那些悲,隻剩無限思念。堅守崗位他從不缺席,可自家受災卻遲遲未到,他虧欠妻子。他感謝妻子的了解,感謝妻子為他做的每一頓飯,洗的每一件衣。

難以言說的愧疚

在用電高峰期,關金玉每天有打不完、接不完的電話,做不完的記錄,各種責備要電的電話不計其數,但為了電網安全,他們以大局為重,堅持按照排程相關規定執行。是以,客戶的冷言相對,甚至謾罵,是司空見慣的事。工作繁忙勞累、客戶不了解他們都可以耐心承受,最要命的是工作繁忙時家中有突發事件發生。

電力排程員30年堅守 诠釋小城大愛

2021年12月中旬,關金玉八十多歲的母親不慎跌斷了右臂。當時正值年末,各項工作和名額都處于收官階段,時間緊、任務重,為了按時保質完成任務,把老母親送到醫院做完處置手術後就交由家人照顧,然後迅速傳回機關。12月23日那天,關金玉正在吳村與供電所人員一齊勘察線路,突然收到家人打來的電話,剛接通就被母親劈頭蓋臉一頓痛罵。原來母親因為忍受不了繃帶帶來的痛苦,連續幾天不能入眠,母親埋怨他幾天也沒見人影。關金玉無法解釋,對于母親他心裡充滿愧疚、不安。

電力排程員30年堅守 诠釋小城大愛

“硬核”守護電網

近幾年,由于電網基建、改建、擴建增容、技改工程比較多,施工任務重,停送電操作比較頻繁,關金玉積極與上級排程及運作機關協調、溝通,合理安排運作方式。不論嚴冬、酷暑,他及時勘測、驗收了無數大中小使用者新增裝置,共編制各類送電方案89項。從工程驗收,到方案制定,再到裝置投入,每次都盡心盡責。

電力排程員30年堅守 诠釋小城大愛

關金玉勇于探索,積極組織科技創新和專利發明活動,為活動出謀劃策,每個項目立項,都要費盡心思去翻閱參考資料、書籍,確定項目的順利實施。調控中心的QC成果從2003年起連續在省電力行業協會的評比中獲獎。《具有防短路功能的架空電力電纜》等6項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産權局授權,技術創新工作碩果累累。

回顧關金玉30多年的平凡閱曆,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卻深深的感召着身邊的每一位同僚。“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等揚鞭自奮蹄。”這是詩人臧克家對“老黃牛”精神的生動诠釋,在關班長的身上展現的淋漓盡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