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作者:星火彪WarOH

西伯利亞,這片土地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是不毛之地,沙俄帝國在近代用流放犯人的形式開發了西伯利亞,讓俄羅斯版圖增加了上千萬平方公裡。

但其實,真實的西伯利亞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人類活動,他們被統稱為“北亞遊牧民族”。

“北亞遊牧民族”包含幾十個民族,其中有白種人也有黃種人,早在中國的先秦時期,北亞的遊牧民族就和中國人有聯系,商周時期的“鬼方”就是例子。

到了秦漢以後,和遊牧民族的戰争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匈奴、鮮卑、柔然、回纥、突厥、蒙古這些民族先後登上曆史舞台,建立草原帝國。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遊牧帝國和中原王朝是東亞秩序的二進制,此消彼長,一強一弱,彼此勢不兩立。

但是在曆史上,有個冷門的遊牧民族卻自稱是“大漢後裔”,自稱為隴西成紀李家之後,和大唐皇族是親戚。

這個遊牧民族就是“黠戛斯”,他們今天被稱為吉爾吉斯。

吉爾吉斯族,散布在大陸國内的族人則被稱為柯爾克孜族,是大陸西北部的一個古老遊牧民族,他們起源于西伯利亞,最後卻在天山下落腳,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如今,吉爾吉斯族建立的國家——吉爾吉斯斯坦是大陸的鄰國,他們和漢将軍李陵有什麼關系?

吉爾吉斯人在曆史上和大陸關系如何?該國現在用《史記》來證明本國曆史,又是出于什麼目的呢?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一、李陵兵敗投降,被分到“堅昆”為王

李陵,漢代将領,是“飛将”李廣的長孫,作為一個晚輩,他的名氣一點都不比爺爺小。

李陵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了,總結就是一句話:“年少輕狂,禍及家人。”

李廣戎馬一生,在邊疆屢立戰功,朝廷卻沒給他封爵,到晚年他還因為迷路而羞愧自殺,着實是個悲劇。

李家人後來代代為将,一直想建功立業,光耀門楣,洗刷父輩的恥辱。

到了李陵這一代人,李家人才凋敝,隻有長孫李陵是個人才,史書記載他:“善射,愛士卒。”

有這兩個優點,加上祖輩的功勳,李陵成功受到漢武帝的注意,被調入軍隊建功立業。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漢武帝派他帶兵去河西地區打匈奴,李陵帶着幾百人深入匈奴千裡考察地形,最後成功傳回,被升職為騎都尉。

漢武帝天漢二年,李陵跟着李廣利出關讨伐匈奴,他本來負責押運糧草,但是因為立功心切,跟漢武帝上書要自己帶兵。

20歲出頭的李陵立下軍令狀,僅率步兵就能出關掃蕩匈奴。漢武帝覺得這個年輕人膽氣很壯,就答應了他,讓李陵出擊。

結果李陵此行遭到了匈奴主力,5000步兵遭到80000匈奴人圍攻,最後幾乎全軍覆沒,李陵選擇了投降。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李陵投降後,漢武帝勃然大怒,滅了李家三族,李家全家老少帶下人幾百人在長安問斬,李陵自此斷絕了歸漢的想法,留在匈奴為“右校王”。

匈奴單于給李陵配置設定的土地,就在如今的葉尼塞河上遊,這裡有一片叫做“堅昆”的部落,李陵帶着手下的漢人在這裡為王20年。

這個“堅昆”,位于匈奴的北部,本是一個獨立的部落,後來被匈奴人征服。

按照中國曆史學者的研究,“堅昆”者,也叫“鬲昆”,兩晉南北朝叫做“捷骨”、“護骨”,唐朝及後世稱為“黠戛斯”。

這個黠戛斯國,就在唐代入貢時自稱李陵之後。

“黠戛斯”的讀音念起來是“xia jia si”,就跟今天的柯爾克孜、吉爾吉斯差不多了。

如果堅昆-黠戛斯-吉爾吉斯這個曆史沿革正确的話,那現在的吉爾吉斯人确實跟李陵有一定的關系,他們自稱“李陵”後代,确實有曆史根據。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二、“黠戛斯”是李陵之後,這個說法靠譜嗎?

史書記載,大唐貞觀22年,唐朝首都長安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這些人自稱是“黠戛斯”國來的,這個地方在突厥的北方,曆來很少南下交流。

《唐書》記載:“黠戛斯,古堅昆國也。身長大,皆是赤發,皙面,綠瞳。”足以看出當時的黠戛斯人有很多白人的特征。

黠戛斯國這次是高規格出動,國王“失缽屈阿棧”帶隊朝貢,來長安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跟唐朝修好,第二則是跟大唐皇帝認親戚。

失缽屈阿棧說他們黠戛斯人一直有個傳統,生孩子的時候大部分是紅發綠眼,一旦生出黑發黑眼睛的,就叫做“陵之後”,也就是李陵的後代。

《新唐書》記載:“(黠戛斯)以黑發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要知道,在唐朝的幾百年前,李陵被匈奴安置在堅昆,李陵可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那些被俘的手下也跟着他到了堅昆,并在當地繁衍生息。

後來李陵還招納了不少投入匈奴的漢人,把血統留在了堅昆。

黠戛斯就是堅昆之後,族内等于是李陵之後和白種人的混血,有黑發黑瞳也是很正常的。

李陵家族是隴西成紀人,唐朝的天子李家也是隴西成紀出身,是以失缽屈阿棧這次認親非常成功。

當時,李世民封他為“堅昆都督”,在黠戛斯地區設立“堅昆都護府”,讓黠戛斯成為大唐的一個藩屬國,這段認親史也成為曆史佳話。

但這個黠戛斯是否真是李陵的後代?确實值得懷疑,因為翻開史書,從兩晉南北朝開始,胡人追李陵為祖宗的行為非常盛行。

比如著名的北魏皇族“鮮卑拓跋”,就有說法是李陵的後代。

《南齊書》記載:“初,匈奴女名托跋,妻李陵,胡俗以母名為姓,故虜為李陵之後,虜甚諱之,有言其是陵後者,辄見殺,至是乃改姓焉。”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這段記載說明,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就有認李陵為祖的說法,但是後來鮮卑人當了皇帝,不想認漢人為祖,就下令禁止這種說法。

由此可見,胡人一旦開始跟中原王朝套近乎,就開始說自己的李陵的後代,黠戛斯人自稱李陵之後,當時的漢人也是見怪不怪了。

李世民覺得好歹人家千山萬水來了,攀親戚也很有誠意,就順水推舟送了黠戛斯一個都護府,也是兩全其美。

唐朝時期,黠戛斯和中國關系密切,唐朝曾面對突厥和回纥兩個草原大敵,黠戛斯在這些大國的後背,經常和唐朝一起夾擊敵人,立下了不少功勞。

但到了安史之亂以後,因為唐朝衰落,北方政權不斷強大,截斷了黠戛斯入貢的路線,黠戛斯和中國的關系日益疏遠。

到了宋代以後,雖然宋、遼、金、西夏等國都有關于黠戛斯的記載,但是這些國家都跟黠戛斯很少直接往來,黠戛斯人也沒有融入中國之中。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三、混血民族面臨分裂,吉爾吉斯斯坦請來《史記》幫助

蒙古帝國建立之後,中原的文獻根據蒙古人的稱呼,叫“黠戛斯”為“吉利吉斯”。

這時候亞洲被蒙古帝國橫掃,吉利吉斯人被察合台汗國統治,為大汗提供兵員和馬匹。

此後200多年裡,吉利吉斯人開始和蒙古人交融,原來“赤發、綠瞳”的吉利吉斯人,經過幾百年混血,已經變得更像東亞人,黑發和黑瞳的比例越來越高。

進入16世紀後,蒙古帝國漸漸解體,俄羅斯人開始向東探索,把領土從烏拉爾山以東擴充到西伯利亞地區。

當時吉利吉斯人還在葉尼塞河流域放牧,當和俄羅斯人遭遇後,吉利吉斯人的生存空間不斷壓縮,最後在16世紀末選擇南遷,到了今天的天山一帶放牧。

這裡就是今天吉爾吉斯斯坦的所在地。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近代以來,吉爾吉斯斯坦曾被準噶爾汗國統治,後來分别被大清和浩罕汗國分屬,1864年後,被沙俄帝國割走,被俄羅斯統治了100多年。

蘇聯解體後,吉爾吉斯人久違地擁有了自己的國家,有了自己的土地,這在它幾千年的遊牧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吉爾吉斯斯坦的國土很小,在中亞排倒數第二,而且國土被天山分為南北兩部分,南方人以農耕為主,北方牧場廣闊,以放牧為主。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可吉爾吉斯斯坦南、北方人互相不對付,北方因為有工業化,經濟發展快,人的思想開放。南方則更加傳統,農村地區受宗教統治,伊斯蘭教思想控制着人的生活和工作。

是以,南方人警惕北方人,覺得北方人不虔誠,甚至認為不是自己的同胞。

從2005年開始,吉爾吉斯斯坦三五年一次大政變,國内政局動蕩,15年間換了7個總統、20個總理,南北方人都想執政,互相不服氣。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在這種大割裂下,吉爾吉斯斯坦政府急需一種東西來彌合人民的心理鴻溝,他們找到了民族主義這個“萬能膏藥”。

吉爾吉斯斯坦極力宣傳“吉爾吉斯人”、“吉爾吉斯文明”思想,告訴全國幾百萬人民:“大家是一個民族,吉爾吉斯人有悠久的曆史,大家血濃于水,要團結,不搞分裂。”

但是在曆史的研究中,吉爾吉斯人遇到了個問題,吉爾吉斯人自己沒有文字,一直用周圍文明的文字,換個宗主國,就換一種文字。

而且,本國也沒有史書,千年前的曆史都要去别的國家找。

吉爾吉斯斯坦:15年換20個總理,自诩漢朝後代,拿史記編國家曆史

在周圍的國家裡,中國是修史傳統最悠久的國家,吉爾吉斯人就往中國派遣留學生研究曆史,尋找自己國家的蛛絲馬迹。

“秦漢時期的堅昆”,“隋唐的黠戛斯”,以及後來的“吉利吉斯”,國内有關這些國家的曆史都被吉爾吉斯斯坦當做信史,編進了國家的檔案,以及學生的課本裡。

現在,吉爾吉斯斯坦已經通過《史記》裡對于“堅昆”和“鬲昆”的記載,把自己的文明史推到了2200年,這是中亞幾大國家裡建國最早的,已經能趕上歐亞大陸80%的文明。

雖然吉爾吉斯斯坦在2020年還發生了政變,但好在年輕一代吉爾吉斯人已經在民族認同感上有所進步。

相信随着對曆史的重視,這個中亞小國能脫離宗教和地域沖突,成為一個真正的統一民族國家。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貢賜體系下的黠戛斯與唐朝關系》,甘長新

2、《吉爾吉斯斯坦吉爾吉斯人傳統社會探析》,史謝虹、吳宏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