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文/艾渴echo

真奇怪,現在居然已經是三月的第二個周末了。

明明感覺昨天還是26号的樣子,明明感覺昨天剛剛洗劫了石洞威爾出差,可打開地圖看到的卻是愈發心驚的一張地圖,和快不輸給育碧了的,密密麻麻的賜福點兒……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随後襲來一陣疲勞過度特有的頭疼,仿佛是這遊戲觸發了什麼奇怪的防禦機制,這才得以在内啡肽混着腎上腺素的分泌間隙重新奪回了感覺,讓我意識到了活在老賊的世界裡是多麼嚴苛的腦力勞動。

但可悲的是,就在寫下這行文字前,我又重新打開了《艾爾登法環》,不顧頭疼解鎖了一個區域,找到了若幹賜福,幹掉了幾個怪物,收獲了幾千盧恩,直到又被某個精英怪打丢了這幾千盧恩後,我才惱羞成怒退出遊戲,頭自然也就更疼了。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已經快遭不住了;可就這樣硬生生地“戒環”也不現實您說是不?而且萬一出了什麼戒斷反應豈不是得不償失?那既然如此,我想自己也隻好折中一下了:依然進入遊戲享受如飄然風的BGM,暫且放過那些BOSS精英(和我自己),把關注點放在原野森林裡那些可愛的動物身上。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相比于連個蘑菇都想幹掉不死人的黑魂世界,同樣步入衰落的狹間之地那可真是毋庸置疑的欣欣向榮:

黃金巨樹的恩澤之下,王城周圍水草豐美,不僅供養了成群結隊的綿羊小鹿,兔子松鼠,烏龜蜣螂,也讓小股狼群和風暴雄鷹可以遠離戰場屍骨,保持自己野性但純潔的高貴形象;而似乎也同樣是源于黃金樹某些變了味兒的恩澤——這裡的蜻蜓碩大無比,這裡的水母色彩明麗,崖間的蝙蝠更是完成了某種匪夷所思的進化,不僅有了顆貴族婦人的腦袋,還學會了失落文明的天籁之聲。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而如果你探圖足夠仔細,又在某位老朋友那兒多走了幾遭,那我相信在所有這些動物裡,最先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應該就是迷霧中的巨熊了吧——畢竟這時候玩家往往因被莫名傳送而無比震驚乃至怒火中燒,又會因低能見度下看不清老賊的花樣而心生恐懼,這時候月色霧氣裡伴随刮擦聲出現一個碩大的黑影,換誰看到了都會兩股戰戰,決定先行告退,擇日再來。

也許白天會好上那麼一些吧,但較高的能見度下,你也将有對比地發現這些家夥究竟何其巨大,身上類似魔法符咒的印痕也暗示了它們絕不好惹……是以盡管它們與大家熟悉的熊科動物别無二緻,但如此龐大的體型也賦予了這些巨熊以BOSS般的壓迫感,力量感和沖擊力。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巨熊究竟是什麼東西?

顯然它不可能是狹間之地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也絕非黃金樹催生的畸變産物,更不會掉落什麼特殊物品昭示自己的特殊性,卻也在遊戲的主線之外留下了些許證據,足以讓想象力豐富的玩家找到個自圓其說的完整答案。

具體說來,首先這些巨熊附近便是通往地下先祖之地的電梯,似乎和這個凱爾特畫風的先祖聚落有什麼關系;其次巨熊胸前的圖案很有凱爾特結圈的味道,也算是進一步印證了巨熊與凱爾特神話的關系;最後根據凱爾特神話賦予巨大動物以神性的特點,我想我們可以将遊戲裡的巨熊看成是凱爾特熊之女神Artio的子嗣,甚至是女神本尊。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很遺憾,關于這位女神我們知之甚少,少到若不是伯爾尼出土了相關文物,這個貌似和羅馬有着千絲萬縷聯系的女神隻會慢慢永遠被封存在老人們消失的記憶裡。

沒辦法,誰讓凱爾特德魯伊教明令禁止書面記錄那些故事中的智慧呢?師徒之間口耳相傳确實能在第一時間篩選出最有天分(或者說記憶力最好)的德魯伊候選人,但當更強勢的基督教開始入主各地帶走了德魯伊們的大部分學徒後,反而是這些基督傳教士成為了凱爾特神話的記錄人——不消說,由他們整理的神話故事自然多了不少“細節上的微調”和内容上的疏漏,以至于如今的我們已經不太可能有現存的凱爾特神話中看出“熊之女神”究竟是神聖的動物,受詛咒的國王,還是某個德高望重的傳說級大德魯伊。

那既然如此,我們不妨把視野放得更開闊些,看看這些巨熊在其他民族的神話故事裡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在曾經的五大湖以北,薩滿們敏銳地發現每到嚴冬森林裡的棕熊會徹底消失,又會在春天奇迹般地重新出現,便認為這種生物有着起死回生的神奇能力;在更北方發古斯堪地那維亞,渴望戰無不勝的勇士認為熊皮能賦予其無盡的力量,自然也對這種生物有着近乎崇拜的恐懼;而回到東亞大陸,智者們更願将巨熊的護犢心切看在眼裡,認為它們是大自然中最稱職的母親,于是“熊媽媽”的民間故事由此開始在聞名世界不胫而走。

其中古北韓人民更是相信自己乃是熊女的後人——她為化身為人甘願忍饑挨餓僅以靈艾一柱,蒜二十枚在暗無天日的洞穴裡辟谷整整二十一天(好像說的還是冬眠),不僅完成了太陽神之子桓雄的要求,也以其美貌和誠懇赢得了天王的青睐,與其結為夫婦後這才誕生了北韓民族的始祖檀君。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此外,因熊視力欠佳很少向虎狼那樣主動發起進攻,不少了解它習性的獵戶在全身而退後往往會親切地稱這種動物為“熊瞎子”;因熊體型巨大且能短暫雙足站立,乍一看與人有幾分相似,不少地區也都流傳着“人熊”的可怕傳說;而顯然也是基于同樣的理由,日本長野縣的人們一度确信年長的黑熊會“進化”成有智慧的鬼熊onikuma,他們更習慣直立行走,會悄悄溜進村莊偷走糧食和畜生,甚至學會了在山谷裡設伏,抛擲巨石襲擊谷底的獵人——沒錯,和某些體毛濃密的大塊頭的山賊簡直一模一樣。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這些故事或讓人浮想聯翩或令人毛骨悚然,或妙趣橫生或主打溫馨,盡管其五花八門似乎全無聯系,但于千姿百态間我們倒也不難總結出古人眼中熊科動物的某些共同特點:

首先,這種生物碩大無比體格驚人,是以不僅攻高血厚,也有着異常驚人的生命力——或者說抗擊打能力;

其次,這種生物雖然宅心仁厚不願主動傷人,但為了保護幼崽也會化身狂暴巨獸奮不顧身,簡直就是大自然中所有守護者的光榮典範;

最後,這些生物在某些方面和人類頗為相似,甚至比普通人更加誠實,隻是着實不怎麼聰明的樣子……

綜合以上幾點,當古老的神話故事成為吟遊詩人口中更成熟的民間小調時,無論天南海北,作為主角出場的巨熊往往會無視文化和宗教的差異,奇迹般地兼顧着以上三大特點:

比如在俄羅斯,經過浪漫主義思潮的熏陶後,人們對熊的感覺很快由恐懼、忌諱轉化成了對“吃蜂蜜的人”的熱切喜愛,于是在那些茶餘飯後的故事裡,半拟人化的巨熊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或者簡稱米莎)因自己的力量和品行為人所敬重,但它也會因自己近乎頑固的正直而被狡猾的狐狸耍得團團轉——甭管這故事立意如何,起碼反差帶來的幽默足夠讓莊稼人們好好笑上一陣子了。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相比之下,“英熊”約翰(Jean de l'Ours)的故事就顯得更加傳統,也更具傳奇色彩了。在所有那些流行于法國和西班牙的一大堆民間故事裡,這位半熊半人的主角往往會循着“龍與地下城”的規則書擷取一根質樸的鐵棍,組建一個三至四人的小團隊,在城堡擊敗敵人尾随其進入山洞,在地下世界救出三位美麗的公主。然而這之後,那些同伴會見色(或者利)起意把主人公留在洞裡自己回去領賞,卻想不到主人公仍能逃出生天并與他們當面對質,最終在完成了國王最後的考驗後迎娶了三名公主,從此以後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而說到“半人半熊”,我們也有必要提一下拉脫維亞民間的傳奇英雄“殺熊者” Lā plēsis,相傳他力量誇張到輕松撕爛了一頭巨熊的血盆大口,是以才有着“殺熊者”的英勇綽号;但最後他發現自己之是以如此力大無窮恰恰是因為自己的母親就是一頭巨熊……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史詩就此戛然而止,是以至于這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我們已經無從知曉了;不過扯了這麼多有的沒的之後,盡管我們依然不清楚熊之女神Artio在凱爾特神話裡究竟是何種地位,但通過這些似曾相識的故事,相信大家應該也能對這位女神的職能有個自圓其說的設定了。

《艾爾登法環》中暴揍玩家的符文巨熊,到底是什麼來頭?

更何況我們歸根結底讨論的是宮崎英高的設定啊,這家夥可從來都是不分時代不分地域,一股腦地把所有真實虛假的神話設定、宗教符号、文化現象丢進遊戲為自己的世界觀服務,配合遊戲原汁原味的獨特畫風,這才讓他完全架空的世界觀有了毛坯房般粗粝而質樸的真實感。

而這不也正是宮崎英高作品的魅力所在嗎?

-END-

關注“碎碎念工坊”,傳播遊戲文化,讓遊戲不止是遊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