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原作者:筱園

注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1 何以“世間神祇”

青色與朱紅,相看也是兩不厭,這兩個稍顯“反差”的顔色組合在一起,成就了這場展覽的主色調。“世間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觀與墓葬中的圖像”特展将中古以降的北方生活及信仰搬到江南人的身邊,在吳文化博物館這個跨年的展覽中,稍加探索可以找到很多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對于江南地區的觀衆來說,這樣橫跨南北的展覽打開了更遼闊的文化視野,确實是一種享受。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世間神祇”展覽入口

“世間神祇”展覽的展品,更多的是講述地上與地下、寺觀與墓葬中人與人之間的牽連,人與神之間的求取,這種複雜、堅厚且具有獨特影響力的關系,在每個時代皆有不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是先秦時期人們對于戰争的熱誠信仰,是在身故之後仍庇佑大軍,披甲帶戈鏖戰不止,壯懷激烈。正如“神靈”二字對仗的是“鬼雄”,若說此時人們對神靈的信仰仍停留在英雄主義的階層,那麼白馬西來,西漢引入佛教則為大陸的信仰打開更多元化的局面。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本次展覽能在素壁之上看見儒、釋、道三教的信仰融彙,也能在各大寺觀壁畫中見到古人生活的點滴;水陸畫、墓葬壁畫看似地上地下饒有分離,卻有着相似的觀念與祈願。虛的是信仰思維,實的是物質遺存,虛實之間,神祇盡顯。

是以,這樣一場展覽,值得奔赴。

2 “世間神祇”看什麼

展覽共分為三個部分,通過三種不同的藝術圖像系統形式,藉由豐富的文物遺存和影像資料——這些“禮儀的标志物”,帶我們邁進數百年前的叙事空間,以俯覽又近切的視角觀摩莊嚴的、世俗的、生活的美學。

“多重祈願墓中顯”是展覽第一部分的名稱。晚唐五代以後,磚雕壁畫墓逐漸成為中國北方流行的墓葬形式。沿襲晉時“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墓主用磚石砌成不亞于生前享受的地下院落,并配以諸般生活場景的雕塑,将人間意氣融彙一室,将身後禱祝刀刻斧鑿,這就是多重祈願之一—對延續地上生活的祈願。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郝匠金墓

展覽中,吳文化博物館将一整座金墓搬至展廳内。山西晉城的郝匠金墓是非常典型的中古以降中國北方墓葬,以後室中的二十四孝磚雕圖最為出名,無論是圖中人物、動物、植物還是樓台,都以神形俱似而出衆。金大定年間,墓主夫婦合葬于此,通過墓道中的婦人啟門、侍從等磚雕,我們仿佛能感受到當時世家大族的榮華生活,古代建築美學與研究同樣被囊括在了這十平米中。觀衆在展廳裡可以進入這座近千年前的墓葬,感受中古時期的磚石木梁,感受一對金代夫婦的衷心祈願。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婦人啟門磚雕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社火”舞獅磚雕

磚雕似乎有連接配接時空的魔力,它反應出來的往往是一個年代的生活,就如同展覽中的“社火”表演磚雕,簡單的兩個造型,卻通過兩件不尋常的兵器——蠻牌和棹刀豐潤起來,不禁讓人聯想《社戲》課文中的舞台是否也是類似場面。

“世間神祇壁上觀”是展覽的第二部分,同樣也是最呼應主題的一部分。壁畫大觀,當屬廟堂,山西寺觀的巨大體量奠定了這裡壁畫出彩的基礎。在這一部分博物館借助于數字化技術,對各個代表性的寺觀壁畫進行整體資訊采集,配合壁畫摹本進行展示。有譜系可尋的神仙系統、寺觀壁畫既“酬神”又“娛人”的藝術路線、文物背後的故事等都是大衆感興趣卻不易觸及的領域,在這裡大可一飽璀璨中華文化的魅力。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降魔圖》

就佛光寺而言,《降魔圖》展現的不僅僅是宗教中的傳奇故事,如果說畫中的天王、妖猴、青龍這些元素太過神話了些,那麼這幅藏于東大殿的古老壁畫的研究價值可能在于人物裝束上,天王的明光甲、力士的法器、侍女的衣着無不透露着“焦墨淡彩”的唐風。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善事太子本生經變圖

這種宗教本土化的情況也表現在宋代開化寺的《太子本生圖》上,這件壁畫宣揚的是佛教因果報應思想,講述的是善友太子入海求取如意珠的故事,從太子的國度到曆險的海島,再到神秘的龍宮,所有的人物都以北宋時期的形象出現,上戴展翅幞頭,下着常服,盡管這個故事發生地可能遠在波羅奈王國,但絲毫不能阻止人們對信仰的想象與笃信。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賣魚圖》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打球下棋圖》

而元代廣勝寺水神廟的《賣魚圖》、《打球下棋圖》就沒有那麼多紙面的宗教場景在裡面,但内在的宗教訴求不言而喻,在水神廟中“棋(祈)球(求)下魚(雨)”還是非常正經的儀式,隻不過粗一看可能會忽略古人的“小心機”。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永樂宮 鸱吻

通過三維投影營造的永樂宮大視覺,是這一部分壓軸的環節。人們對未知的事物總是忐忑而敬畏,利用“巨物恐懼”營造一個神秘、莊重的宗教氛圍也許是相當明智的,就如這巨大的純陽殿鸱吻。巨大龍頭與魚尾的奇異組合是自元代伊始的,20世紀60年代永樂宮整體搬遷時被替換下來。曾在屋脊的龍吻如今于展廳中以誇張的造型解讀世人對神靈的崇拜,這就是信仰在建築群中的具象。

“三教合一水陸間”是展覽的收尾部分。“水陸”一詞來源于水陸法會,是普濟水陸一切鬼神而舉行的一種重要佛事,是“三教合一”大背景下産生與發展的民俗文化現象,這裡展示的水陸畫都是明代遺留的原件。寶甯寺的佛教主題是水陸畫的典型,其中不乏有普度衆生的釋迦牟尼、羅漢尊者像,另有描繪諸亡者衆受難場景的主題也許更能貼近“水陸法會”的根本——普度一切水陸神鬼。其中反映出來的不僅是對逝者的追昔,更是對佛家生死輪回信仰的表現。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三教合一水陸間

後稷廟的多件明代水陸畫不同于傳統,信仰主題由佛教轉更為道教,畫中神像不怒自威。出于古人對自然力的崇拜,《雷部護法諸神》作為“天道威儀”的執法者,執掌雷霆之力。十員雷将猛吏各司其職,外表也突出了一個剛勇威猛;《朝元仙仗圖》則以分批站列的方式,描繪一個群仙朝拜元始天尊的場景。對傳說中神通廣大、除惡揚善的九天仙将,我們自小就在小說電視中耳濡目染,如今見到600年前的畫軸,也是一番特殊的情緻。

3 除了“世間神祇”,還有什麼值得期待

透過展覽,我們能吸收的遠不止幾個故事、幾張照片。根據往期特展來看,吳文化博物館一向對特别展覽配備成體系的宣教活動。自2020年開館以來,吳文化博物館所舉辦的十餘個特展,都展現出了它的策展能力與水準。

在活動組織與策劃上,吳文化博物館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從“三國志文化展”開始,沙龍、講座、課程、博物館之夜就成了每次特展的一部分。這些活動本身就是對展覽的解讀,觀衆參與熱情之高,常常讓活動名額“秒光”。從既有資訊來看,本次展覽也策劃了“神祇視界”沙龍活動,在夜場沙龍中讨論“世間神祇”不失為一種體驗感拉滿的探索方式。除沙龍之外,相信相應的講座、課程應該也會如期而至。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觀展丨“世間神祇”的正确打開方式

另一方面,吳文化博物館的演繹社通過跨界融合的藝術形式,将“人”與“物”溝通起來,幫助觀衆更深入淺出地了解曆史文化。這種自建成立演繹社的模式也開全國博物館展覽闡釋之先河。“世間神祇”這場盛大的展覽,如果能夠看到演繹社的身影,也會在意料之中。

整個展覽看完,神祇曆曆在目。展覽看的是壁畫圖像,認識的是中古以降信仰與社會的聯結,是回溯過往的精神家園。而山西與蘇州的距離,在此也縮短在一個展覽的步道中,期待回暖花開日,再次攜手同遊世間春。

聲明:本館原創文章轉載,須經館方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