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長久:烏克蘭危機與西方對俄制裁危害全球

作者:華語智庫
李長久:烏克蘭危機與西方對俄制裁危害全球

1990年2月6日,時任美國國務卿貝克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承諾“絕不往東一英寸”。美國凱托學會國防和外交政策進階研究員卡彭特指出,在蘇聯解體後的幾十裡,北約持續東擴并且美國對俄羅斯的警告充耳不聞是一個巨大的失誤,“北約擴張導緻目前的烏克蘭悲劇”。

在美方違背同俄羅斯的協定五次将北約東擴至俄羅斯家門口并部署大量先進進攻性戰略武器與2011年以來美國對俄羅斯實施100多次制裁,他們有沒有想過把一個大國逼到絕地的後果?維也納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東歐問題專家格裡夫2022年2月14日在回答德國《經濟周刊》網站記者提問西方國家制裁問題時表示,盡管代價很高,但俄羅斯可以承受,不足以令俄羅斯屈服。

曾在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從事26年分析工作的富蘭克林·斯平尼目前在部落格文章《國防開支的毒品如何毀了理性的國家大計》中指出,過去30多年來,美國的軍隊——工業——國會複合體與美國的媒體、智庫、學界、情報機關沆澯一氣。美國國防部、軍工産業以及被他們操縱的說客、國會議員、智庫、情報機構、媒體在俄烏沖突中賺得盆滿缽滿,甚至悄悄地開香槟慶祝,而美國納稅人最終為這場“狂歡”買單。

美國是從煽風點火挑起俄烏沖突和制造烏克蘭危機中獲利最多的國家。但是從長遠看,美國揮舞制裁大棒,既害人,又害己。越來越多遭受美國制裁的國家逐漸認識到,必須建立獨立自主的金融體制和國際支付系統并加強國際金融合作,維護國家和全球金融安全。美元國際主導貨币地位和美元武器是美國維護全球霸權地位的基石,越來越多國家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到去美元化,将逐漸削弱并終結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美國無力阻擋這一趨勢。

一、糧價飙升導緻大量居民陷入饑餓困境

農業和農産品價格是受自然環境變化與政治風險等因素影響最大的産業和領域。全球隻有少數國家大量出口農産品,有些國家自給自足,很多國家需要進口糧食。2021年以來,全球糧食短缺和糧價飙升導緻大量居民陷入饑餓困境,舉世關注。

極端天氣導緻2021年糧食短缺、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國際能源署預測,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年增速将達到有史以來第二高的水準。英國《新科學家》周刊2021年4月24日發表題為《氣候緊急狀态:新科學研究顯示到了存亡時刻》的文章介紹,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從1970年的每天約4000萬噸增至如今每天超過1億噸。2022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全年均值預計超過百萬分之一417,較工業化前高出50%。《森林與全球化前沿》雜志2021年4月15日發表新研究結果表明,當今世界相比500年前的地球已幾乎面目全非。目前隻有大約3%的陸地表面可能在生态方面未遭破壞。

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的一份報告稱,農業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部門之一,面臨個别極端天氣事件和氣候模式長期變化的雙重風險。報告稱,農業面臨的風險是機遇的“好多倍”,。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将對全球農業生産産生顯著影響,并将導緻某些地區的農業減産。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估計,與1980年至2010年的産量相比,過去30年間,全球甘蔗産量下降了59%,阿拉比卡咖啡和玉米的産量分别下降了45%和27%。2021年年中世界各地發生的一連串極端天氣事件破壞了許多農作物的生産,推高了農産品價格。7月,巴西的咖啡種植帶遭遇嚴重霜凍,造成咖啡價格接近7年來的高點。年中,加拿大史無前例的熱浪和幹旱造成農作物減産,導緻豌豆價格上漲了一倍多。全年,由于極端氣溫和洪水,巴西咖啡、比利時洋芋和加拿大黃豌豆等農産品價格大幅上漲。

烏克蘭危機、俄烏戰事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将加劇全球農産品供需沖突和繼續推高糧價。彭博新聞社網站2022年2月24日發表題為《俄烏危機導緻小麥、大豆價格創新高》的文章介紹,俄烏兩國小麥出口占全球小麥出口的29%左右、占全球玉米出口的19%和占全球葵花籽油出口的80%。交易商擔心,任何軍事行動都可能影響到糧食作物的運輸。新加坡的一名交易商說:“由于戰争風險,貨船正在避免進入黑海,供應的中斷正在發生。”分析人士警告說,由于來自黑海地區的供應減少,對美國和加拿大小麥的需求量将增加。與此同時,幹旱天氣炙烤着南美的糧食産區,使巴西等主要種植區的收成前景慘淡,而巴西是世界上頭号大豆種植國和出口國。在俄烏危機可能導緻供應鍊斷裂和幹旱造成南美洲糧食産區農作物減産的雙重沖擊下,糧食期貨價格在小麥和大豆漲價的帶動下全面上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22年3月3日稱,受植物油和乳制品漲價帶動,全球食品價格2月達到創紀錄高位,同比上漲24.1%。烏克蘭和俄羅斯葵花籽油出口約占全球葵花籽油出口的80%。受葵花籽油、棕榈油和大豆油價格上漲的拉動,糧農組織植物油價格指數2月環比上漲8.5%,創曆史最高水準。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大豆和糖生産國,同時也是進口化肥最多的國家,巴西約85%的化肥依賴進口,其中約20%來自俄羅斯。如果巴西得不到化肥,糧食将減産,不僅将進一步推高糧價,而且将加劇糧食供不應求的沖突。2月份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上漲4.2%至每蒲式耳8.8875美元,大豆期貨價格上漲2.5%至每蒲式耳16.75美元,兩者均創下2012年以來的最高價格,大豆油也觸及2008年以來的最高價。在小麥、大豆和奶制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的帶動下,世界糧食價格一直在10年來的最高價位附近徘徊。随着俄烏之間不斷更新的緊張關系,人們擔心來自兩國的糧食可能受到幹擾,糧食價格繼續飛漲。

烏克蘭每年出口大量農産品。烏克蘭危機表明,烏克蘭是大國博弈的受害者。烏克蘭農産品出口受阻,減少了外彙來源,又影響到很多國家糧食供應和安全。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2022年1月22日發表美國突破研究所食品和農業專家亞曆克斯·史密斯題為《俄烏戰争會對整個非洲和亞洲産生影響》的文章介紹,烏克蘭擁有地球上一些最肥沃的土地,幾百年來一直被稱為歐洲的糧倉。烏克蘭人口4000萬,面積63.37萬平方公裡,既擁有先進創造業,又大量出口農産品。烏克蘭是最大的玉米、大麥和黑麥出口國之一,其中對世界糧食安全影響最大的是小麥産量和出口量。2020年,烏克蘭小麥産量達2800萬噸,其中出口約1800萬噸,即小麥産量的75%出口到很多國家,成為世界第五大小麥出口國。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資料,2020年,黎巴嫩消費小麥的50%來自烏克蘭,葉門和利比亞消費小麥分别有22%和43%從烏克蘭進口,埃及進口了300多萬烏克蘭小麥,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孟加拉消費小麥中分别有28%、28%和21%來自烏克蘭。烏克蘭大量小麥産自該國東部曆史悠久的糧倉——哈爾科夫、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紮波羅熱和赫爾松州,位于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以西。

2021年俄羅斯和烏克蘭共出口5900萬噸小麥,專家們指出,如果這麼多小麥被排除出世界市場,世界糧價可能上漲一倍。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和歐洲谷物庫存都在減少以及世界主要産糧區繼續受惡劣天氣影響造成繼續減産,導緻世界糧食市場供應繼續匮乏,進而造成數以億計人口缺糧甚至陷入饑餓困境。民以食為天,悠悠萬事,吃飯為大。2011年美國曾利用西亞北非一些國家糧食供不應求和食品價格高漲策動了所謂“阿拉們之春”的“顔色革命”,加劇了這些國家社會動蕩甚至一些國家政權更疊。受新冠肺炎疫情、極端天氣和俄烏沖突等影響,近兩年已有數以億計人們返貧或陷入饑餓困境。需要大量進口糧食的開發中國家要采取有力措施,確定國内糧食供應和安全,嚴防美國借機策動“顔色革命”,破壞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二、西方對俄制裁加劇能源和世界經濟危機

美國不僅通過美元結算控制全球能源市場,而且拉攏西方一些國家阻止俄羅斯擴大能源出口,特别是通過制裁俄羅斯将導緻能源價格暴漲甚至供應鍊撕裂,嚴重沖擊世界經濟複蘇程序和數以億計人的生活。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25日援引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查德·哈斯24日的話指出,俄羅斯是其他國家所需燃料和礦産品的提供者,“在我們對他們有影響力的同時,這賦予了他們對我們的影響力”。

《日本經濟新聞》2022年1月25日發表題為《歐洲在天瓦斯方面難以脫離俄羅斯》的文章介紹,俄羅斯是天瓦斯産量居世界第二、原油産量居世界第三的能源大國。俄羅斯日産石油1000萬桶,約占全球需求量的10%。“要想将俄羅斯排除在采購對象之外,将遭遇巨大的阻礙”。

據統計,歐盟約40%天瓦斯、30%原油的供應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德國所消耗天瓦斯的55%、石油的35%和煤炭的50%來自俄羅斯,而歐盟其他國家(如捷克共和國和羅馬尼亞)的天瓦斯進口全部來自俄羅斯。由于煤發電成本較低,近年來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煤炭大幅增加。2021年,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動力煤(其中大部分是運往德國、比利時和荷蘭的)增至3110萬噸,同比增長16.2%。2022年1月,歐盟進口煤炭1080萬噸,同比增長55.8%,其中俄羅斯提供的煤炭占43.2%。德國副總理羅伯特·哈貝克2月24日說,俄烏沖突将導緻西方國家停止購買俄羅斯的煤炭、石油和天瓦斯。這正是美國破壞俄歐能源合作的目标。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2022年1月5日報道,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瓦斯出口國。2021年12月,美國液化天瓦斯出口超過770萬噸,首次超過競争對手卡達和澳洲。西班牙《國家報》網站2022年2月發表題為《美國——俄羅斯:歐洲天瓦斯棋局中的高壓脈沖》的文章介紹,直到6年前,美國還沒有在國際市場上投放過一立方米的天瓦斯。但這段時間,美國成功地增加了産量,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瓦斯出口國。資料顯示,2021年12月,歐洲港口裝載美國液化天瓦斯的運輸船舶位相較11月猛增33%,相較2020年同月猛增145%。但是,文章援引智庫布魯塞爾歐洲與全球經濟研究所專家西莫内塔利·亞彼得拉的話說:“如果我們扪心自問,美國液化天瓦斯出口的增加是否足以解決歐洲的困境,答案是否定的。這不是一個結構性的解決方案。來自俄羅斯的進口量那麼大,僅靠這一點液化天瓦斯是無法避免依賴俄羅斯的。”

西方國家破壞俄羅斯能源正常出口和制造能源市場混亂,導緻能源價格暴漲。2022年2月24日,在亞洲早盤交易中,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觸及每桶101.34美元,創2014年9月以來的新高。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價格升至每桶96.32美元,達到2014年5月以來的最高點。美國及其跨國油氣公司趁機控制這一暴漲市場,通過能源貿易以美元結算和增加油氣出口,擷取超額利潤。拉美社2022年2月26日發表題為《誰将從烏克蘭危機中受益》的文章指出,烏克蘭危機中的一些明顯赢家開始浮出水面,無論是迄今以來的有限沖突或“特殊行動”,還是真正的全面戰争,赢家都是跨國石油和天瓦斯公司。似乎這個行業找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代言人(美國政府及其總統拜登)來代表它們的利益,拜登的兒子亨特·拜登和布裡斯烏控股公司(烏克蘭最大的天瓦斯生産商)已經深度捆綁。雪佛龍、埃克森美孚、殼牌和其他幾家公司,以及與之合作的數百家鑽探承包商和裝置供應商,都希望大幅增加對天瓦斯需求大的歐洲的出口,但俄羅斯及其國有企業俄羅斯天瓦斯工業股份公司正在擋道。特别是北溪天瓦斯管道二線對這些跨國公司的銷售尤其構成威脅。對于歐盟和俄羅斯來說,北溪天瓦斯管道二線意味着以低成本接收和提供大量天瓦斯,一旦投入運作,其運輸量将是目前流向歐洲的俄羅斯天瓦斯量的兩倍多。是以,美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停止這項巨大的工程。現在歐洲的能源安全因為俄羅斯的軍事行動而面臨風險,誰來提供幫助呢?當然是美國天瓦斯工業。文章指出,帝國主義地緣政治目标和資本主義經濟利益很容易融合在一起。“美國天瓦斯巨頭的賭注是,西歐立即與華盛頓一起以最嚴厲的方式制裁俄羅斯,而德國則‘永遠’切斷北溪天瓦斯管道二線。一夜之間,美國的天瓦斯銷售必然增加,更多的美國船隻将起航前往歐洲港口運送液化天瓦斯,并滿載利潤而歸。”

能源價格暴漲特别是全球供應鍊斷裂将嚴重沖擊世界經濟。野村綜合研究所研究員木内登英認為,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會産生“回旋镖效應”,不僅傷人,也會傷已。據路透社報道,2022年3月7日開盤後的最初幾分鐘裡,布倫特原油期貨每桶上漲10美元以上,達到每桶139.13美元,接近2008年7月每桶147.5美元的最高水準。美國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期貨每桶上漲10美元以上,達到每桶130.5美元,觸及2008年7月每桶147.27美元的最高水準。2021年美國平均每月從俄羅斯進口超過2040萬桶原油和成品油,約占美國液體燃料進口的8%。美國國會衆議院議長佩洛西在3月6日的一封信中表示,衆議院正在“探索”立法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同一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美國及其歐洲盟友正在研究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拜登總統3月8日宣布美國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但是德國、法國、荷蘭、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等歐洲國家都反對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天瓦斯。美國銀行的分析師預計,如果俄羅斯的大部分石油出口被切斷,可能出現500萬桶或更大的供應缺口。這意味着,油價可能從每桶100美元翻倍到每桶200美元。摩根大通的分析師預計,2022年油價可能飙升至每桶185美元。

1973年、1979年油價暴漲曾導緻西方國家經濟陷入“滞脹”困境。油價上漲也是1990年和2007年出現經濟衰退的因素之一。英國《獨立報》網站2022年3月3日援引英國《經濟學家》智庫分析指出,大宗商品——主要是石油——價格上漲仍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威脅,其次是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這将擾亂貿易路線。據專家預測,烏克蘭危機将給2022年全球經濟造成至少4000億美元的損失,世界經濟增長率将從3.9%降至3.4%。烏克蘭和俄羅斯經濟将陷入嚴重衰退。歐洲經濟增長率将從3.9%降至2%。東歐國家經濟增長率将從4%降至3.7%,但是最依賴與俄羅斯貿易的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等國家經濟将遭受重創。

聯合國安理會2022年2月25日舉行會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表示,中方一直呼籲各方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和平方式尋求解決彼此關切的合理方案,歡迎并鼓勵一切緻力于推動外交解決的努力,支援俄方同烏方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張軍表示,任何行動都要真正有利于化解危機,而不是火上燒油。如處置不當,一味施壓制裁,隻會導緻更多的人員傷亡、更大的财産損失、更複雜混亂的局面、更難以彌合的分歧,徹底關上和平解決的大門,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無辜群眾,這樣的教訓十分慘痛,必須深刻汲取。

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金融制裁危害全球

美國和歐盟委員會、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等西方國家2022年2月26日發表聯合聲明,将部分俄羅斯銀行排除在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之外,并對俄羅斯央行實行限制措施,以防其配置國際儲備削弱制裁措施造成的影響。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國家動用“核武級”金融制裁措施,影響廣泛而巨大。日本法政大學教授白烏浩指出,在世界經濟已深度全球化的當下,把俄羅斯排除出國際結算系統将對世界經濟産生很大影響。

1、美元是美國維護全球霸權和獲利武器

自20世紀40年代美元取得國際主導貨币地位以來,美元一直是美國維護全球霸權地位和從全球擷取超額的強大武器。

(1)在全球外匯存底中美元仍占60%,特别是多數開發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央行外匯存底中仍以美元為主。

(2)國際貿易60%左右仍以美元結算。1973年美國和沙特阿拉伯達成協定,将美元作為石油貿易的唯一計價和結算貨币。40多年來,美國幾乎控制了世界能源貿易計價和市場。

(3)據《證券日報》2021年12月報道,在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國際支付中:美元占40.51%,歐元占36.65%,英鎊占5.89%,人民币占2.7%,日元占2.58%。SWIFT已經連接配接200個國家的1.1萬個大型金融機構。SWIFT總部在比利時,但國際支付系統由美國控制。

(4)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決策中美國都擁有一票否決權。

(5)一些國家把黃金存放美國或大量購買美國國債,面臨巨大風險。美國國會通過的《199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授予總統極大權力,即在不同尋常且巨大危險面前,宣布國家處于緊急狀态之下,這就是說,可以當機甚至沒收對美國經濟安全造成威脅的國家在美國的資産。截至2021年底,美國政府積欠外債已超過8萬億美元。美國總統拜登2022年2月11日簽署行政會,計劃将所當機阿富汗央行90多億美元海外資産的50%用于賠償“9·11”恐怖襲擊事件受害者。阿富汗等國嚴厲譴責美國侵占阿富汗資産的霸道行徑。

美國濫用美元武器,越來越多的利用制裁手段打壓其他國家。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料,在1914年到1990年間的174例國際經濟制裁中,美國參與的制裁達109例,占63%。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的10年内,在全球發生的66例制裁中,美國單邊和糾集其他國家實施的制裁達50例,占75.8%。據美國财政部的資料,過去20年,美國對其他國家制裁數量增加了10倍。奧巴馬政府第二任期内(2013-2016)實施的制裁達2350項。特朗普政府(2017-2020)不到4年間對他國制裁達3800項,相當于平均每天揮舞3次“制裁大棒”。截至2021年10月1日,美國實際對他國制裁累計高達9421項。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布魯金斯學會進階研究員丹尼爾·德雷茲納在美國《外交》雜志撰文指出,20年的“反恐戰争”、經濟衰退、社會撕裂、兩極分化,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削弱了美國的實力。“沮喪的美國總統們手中的箭越來越少,于是他們最先想到的就簡單、可用的工具——制裁。”

2、西方國家嚴厲制裁與俄羅斯應對之策

2011年以來,美國從貿易到投資、從企業到個人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已達100多次。俄羅斯不斷采取應對之策。

(1)俄羅斯大幅減持持有的美國國債

俄羅斯今日經濟網2021年12月16日發表題為《減持美國國債将有助于俄羅斯擺脫對美元依賴》的文章提供的資料顯示,俄羅斯持有美國國債已從2010年的1700多億美元減至2021年10月的37億美元。

俄羅斯上司人和主要官員在美國沒有資産,美國制裁俄羅斯總統、外長及其他主要官員,沒有什麼作用。美歐國家限制俄羅斯政界、企業界和居民入境也起不到多少作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大物博、環境優美、投資領域廣闊,俄羅斯人有何必要一定要去美歐國家呢?

(2)俄羅斯央行外匯存底中減持美元所占比重

據俄羅斯央行資料,從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俄羅斯央行6000億美元外匯存底中,美元占比已從45.8%降至21.2%,歐元占比從21.7%升至29.2%,人民币占比從2.8%升至12.8%。2021年6月3日,俄财政部部長安東·西盧安諾夫宣布,俄财政部決定将國家福利基金中的美元份額清零,俄國家福利基金的新結構為:美元資産從占35%降為零,歐元資産占比從35%增至39.7%,人民币資産占比從15%增至30.4%,英鎊資産占比從10%降至5%,日元資産占比接近5%,黃金占20.2%。

2020年10月中旬,俄羅斯央行提出數字盧布構想。數字盧布将由俄羅斯央行發行。塔斯社2022年2月15日報道,俄羅斯外貿銀行和工業通訊銀行宣布,數字盧布平台的首次成功交易是在這兩家銀行之間進行的。按計劃,俄羅斯央行将在2022年和市場參與者一起測試各種場景,改進數字盧布平台。

(3)對外貿易結算貨币多元化

俄羅斯《生意人報》2021年4月26日公布的資料顯示,2020年第4季度,美元在俄羅斯出口結算中所占比重從一年前的61%降至48.3%,歐元占比從18%升至36.1%,盧布占13.7%。

俄羅斯自2014年起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特别是中俄貿易本币結算占比明顯提高。俄羅斯和中國雙邊貿易額已連續幾年超過千億美元,中國已經是俄羅斯的最大貿易夥伴。俄中貿易使用盧布和人民币結算從2013至2014年分别占2%和3%到2020年已分别占24%和25%。2020年中俄1000多億美元貿易額中,使用歐元結算占比從2019年的45.6%升至65.3%。俄羅斯對歐盟出口中使用歐元結算占比從32%升至42%.

(4)早已準備應對SWIFT系統打壓

據俄新社2021年4月13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長拉夫羅夫表示,俄方與外國夥伴在結算“去美元化”、放棄使用西方控制的SWIFT支付系統的工作方向協作前景廣闊。同一天,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不排除俄羅斯與SWIFT系統斷開連接配接的可能性。防範風險的最佳方法是建立可替代的金融體系。俄羅斯用于代替SWIFT支付系統——“世界”系統已經足夠成熟,并最終獲得全球推廣。

西方國家對俄發起SWIFT制裁表明,美國主導的西方國家對他國制裁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俄羅斯總統普京2022年2月28日簽署了“關于對美國和它的外國及國際組織的不友好行為采取特别經濟措施”總統令,實行反制裁措施旨在阻止資本外流、穩定盧布匯率。俄羅斯央行和财政部已采取多項措施穩定金融領域,政府開始制定經濟支援計劃。有專家認為,西方國家對俄發起SWIFT制裁短期内造成俄羅斯金融系統混亂,但長期影響有限。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認為,外資銀行可以使用SWIFT的替代系統與俄羅斯銀行進行交易,隻是成本更高。為應對西方制裁,俄羅斯央行早在2014年已開發了本土版金融資訊傳輸系統(SPFS)。據統計,目前有23家外資與SPFS系統連接配接。截至2021年5月,20%的俄羅斯境内轉賬通過SPFS系統完成。鑒于目前部分俄羅斯銀行被SWIFT剔除,未來不排除更多外資銀行加入該支付系統。美國國務院負責制定制裁政策的前進階官員理查德·奈菲尤表示,SWIFT制裁“将立即産生巨大影響,但俄羅斯将很快通過其他金融通信工具緩解這種影響”。

最重要的是,美國“一手遮天”的所謂“美國世紀”正在終結。如今,美國既不能完全控制西方,更不能控制東方。北約成員國土耳其為保留與俄對話管道,不打算對俄實施制裁。歐盟成員國匈牙利不會阻止歐盟對俄制裁,但不會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也不會允許通過本國領土向烏克轉運武器。未加入歐盟的兩個巴爾幹國家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明确表示反對對俄實施制裁。在西亞北非,不僅叙利亞、埃及和阿聯酋反對譴責俄羅斯,而且與美國關系最密切的以色列都不參與制裁俄羅斯。拉美地區墨西哥、阿根廷、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等國家都不參與制裁或譴責俄羅斯。阿塞拜疆、摩爾多瓦甚至格魯吉亞都拒絕制裁俄羅斯。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國家(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坦、亞美尼亞)表明了對俄羅斯的友好立場。擁有世界43%人口的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中國、南非)中的俄羅斯的夥伴不會參與制裁俄羅斯。俄羅斯對外貿易、投資與金融合作還有廣闊市場。

3、越來越多國家減少對美元依賴直到“去美元化”

美國瘋狂制裁越來越多的國家,迫使受害國家都在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直到“去美元化”。

美歐國家在金融領域的沖突和鬥争由來已久。早在1965年,時任法國财政部長瓦萊裡·吉斯卡爾·德斯坦把美國利用美元國際主導地位獲利稱為“過度特權”。1999年1月1日歐元啟動後,時任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總裁康德蘇認為,歐元将成為能夠與美元抗衡的“堅強柱石”。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諾伯特·瓦爾特認為,歐洲貨币聯盟将建立的單一金融市場,不僅在市場規模上可以與美元抗衡,而且歐元将作為新的國際結算和外匯存底貨币,挑戰美元霸權地位。但是,歐洲國家對外貿易繼續主要以美元結算。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2018年9月12日在法國特拉斯堡舉行的歐洲議會會議發表年度“盟情咨文”中指出,歐洲每年進口價值3000億美元的能源,雖然其中隻有2%來自美國,但歐盟卻用美元支付80%的能源進口賬單,這是荒謬的。歐洲國家購買歐洲企業制造的飛機也用美元結算,這更是荒謬的。容克提出,必須提高歐元地位并采取有力措施去美元化。早在2018年9月,法國和德國已經提出,歐盟必須擁有完全獨立的金融工具并決定建立擺脫美國控制的SWIFT之外的國際支付系統。

日本政治家們和廣大群衆不會忘記,美國是如何通過匯率戰打趴下日本經濟的。1997年7月2日泰國貨币泰铢貶值引進東亞金融危機後,日本提出要建立亞洲基金。遭到美國反對,日本設想未能實作,日本繼續提升日元作用并參與亞洲金融合作。從長遠計,歐盟和日本隻有擺脫美元控制,才能實作金融自立自強。

遭受美國制裁的國家都在吸取教訓,無論是企業、個人還是國家,大量購買美國資産或把錢存在美國是有危險的,國家央行外匯存底要多樣化、對外貿易結算貨币要多元化、大國要建立獨立的國際支付系統和加強金融合作。《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021年8月12日發表題為《貨币沉浮——“尼克松沖擊”50年》的文章介紹,全球共有約160種貨币,其中不擁有本國通貨而以美元或以歐元作為法定貨币的有13個國家。“貨币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呢?焦點在于‘美元霸權’是否能夠繼續。在一次各國央行負責人和經濟學家參加的會議上,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前行長卡尼指出了依賴美元的貨币體制存在的風險。他強調了各國聯手建構與美元并駕齊驅的數字化複合‘貨币’的必要性。”

美國前财長亨利·保爾森一再警告,美元的霸權地位使美國實行單邊制裁成為可能。但這并非沒有成本。美國把美元作為制裁他國的武器,會鼓勵包括美國盟友在内的其他經濟體發展能替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币。美元國際主導貨币地位和美元武器是美國維護全球霸權地位的基石,越來越多國家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直到去美元化,将逐漸削弱直到終結美國全球霸權地位。這是美國難以阻擋的大趨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