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姐之力:從神話走向現實,如何書寫女性力量?

姐之力:從神話走向現實,如何書寫女性力量?

在這個時代,現實裡的媒體宣傳和虛構中的文本創作都在賦予女性更多“力量”,不管是對生理極限發起挑戰,還是在拷問内心時的強韌自省,“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女性形象似乎正在從媒介中淡去。

人類文明無盡的書寫和創造之中,對女性力量有過哪些想象?這一主題或可從古典時期的“巨女願望”說起。在《思考的紋章學》這部澀澤龍彥從“博物志風格的文章”向“短篇小說風格的虛構故事”轉型的标志性随筆集裡,有一個題為《姐之力》的篇章,旁征博引,漫談了不同時期、不同土地之上文學作品描繪女性力量的異與同。

姐之力:從神話走向現實,如何書寫女性力量?

從神話走向現實,

如何書寫女性力量?

文 | 歡歡

來源 | 新民說

01

“巨女願望”:

男性他者化的想象與崇拜

《姐之力》開篇,澀澤龍彥列舉了16世紀法國巴洛克詩人的衆多詩作。

在詩中,詩人們将自我縮成跳蚤大小,在放大的女性身體上漫步,利用這種大小的相對性,極盡比喻和誇張的修辭,來投射某種情色意味。男性被微縮成渺小生物,女性則化身龐然大物,澀澤龍彥将這類幻想命名為“巨女願望”。

“巨女願望”的描摹并非詩人們首創,而是巴洛克時代極為尋常的創作手法。搖蕩詩中的,是人類共通的神話女神形象——女巨人。從古典時代的傳說,到不同的宗教信仰,都不乏巨大的女神像、聖母像,可見這是一個流傳頗久的古老願望。

年前被觀衆們贊美“靈啊靈啊”的電影《愛情神話》,其标題呼應了意大利著名導演費裡尼的同名作品。費裡尼恰恰熱衷于塑造身體豐滿或體型龐大的女性形象,頻頻把“巨女願望”搬上銀幕。

姐之力:從神話走向現實,如何書寫女性力量?

圖 / 費裡尼電影《卡薩諾瓦》劇照

引人深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熱衷于在紙頁上将女性變得巨大、男性變得渺小,卻幾乎不會将性别倒置進行同類描寫。澀澤龍彥認為,這是因為“男性的肉體無法成為風景和宇宙”,“在男性的肉體上,并沒有适合小型生物鑽入的、那種原始時代的隐遁之處,沒有能夠無限編織出我們夢想的洞窟”。

然而,澀澤龍彥沒有指出的是,曆史上兩性擁有的實際力量,與它們在紙面上呈現的體積對比截然相反:現實中,擁有絕對力量的是男性,而看似強悍的“女巨人”事實上隻是被男性物化和凝視的象征品。形體大小的懸殊喻示着兩性關系内的不對等,看似龐大、充盈着神秘力量的巨女形象,隻是男性他者化想象與崇拜的填充物——把女性的身體放大成一處供男性觀賞遊玩的風景、一個讓男性恣意探索的宇宙。

身軀的強壯并不意味着力量上的優勢。是以,在這一層面上看,“巨女願望”關于女性力量的想象和描繪更像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女性隐藏的能量寶藏尚未被真正挖掘。

姐之力:從神話走向現實,如何書寫女性力量?

02

姐之力:

社會對女性奉獻的不合理期待

在揭示了“巨女願望”的傳統表達之後,澀澤龍彥筆鋒一轉,切入篇章主題,對照東西方文學作品,分析其中“姐姐”形象及其力量的捏塑。

澀澤龍彥發現,從法蘭西宗教文學到日本近現代文學,不少作家熱衷于塑造一種守護神般的“姐姐”類型——她們是“思念弟弟的鼓舞者,比男人更堅貞不屈的行動者”。

“姐之力”的展現,并非根據年齡長幼和關系親疏定義,“姐姐”可以是年齡上的妹妹,可以是體貼的妻子,也可以是慈祥的母親。如此看來,“姐姐”這個稱謂暗合着某種對女性無盡付出的期待。

通過文本的爬梳,澀澤龍彥總結出“姐姐”式女主人公的特質:“都以毅然赴死的自我犧牲,庇護着柔弱無力的男主人公,背負着從不合理的境遇中救出主人公的使命感,與大地母神的形象重合。這形象同時又是身為‘變成男子’的菩薩,是以本質上也是留存着母性神明慈悲性格的觀音。”

姐之力:從神話走向現實,如何書寫女性力量?

圖 / 電影《山椒大夫》截圖,故事呼應了“姐之力”的主題

妹妹是需要被保護的“小白兔”,姐姐是保護他人的“頂梁柱”。簡單來說,“姐之力”即為女性超級英雄的“異能”,大義凜然,拯救他人、拯救世界。

誠然,這些文學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展現着奪目的力量,但仔細剖解就能發現,她們的力量更多落腳于“奉獻”而非自我探索,甚至很多時候,她們隻是作為男性英雄忠實的陪伴者、鼓勵者和保護者,用以凸顯男性英雄的偉大。

“姐之力”是社會對女性施以不合理期待的映現,要求女性為父親、為丈夫、為兄弟乃至為社會犧牲和付出,把女性變成作為大地母神的觀音,并把這種剝削式的犧牲包裝成感動人心的“女性力量”,去年上映的電影《我的姐姐》引起廣泛争論的也正是這一點。

姐之力:從神話走向現實,如何書寫女性力量?

03

回歸本我:

女性力量的自我表達

從巴洛克詩人的“巨女願望”,經由文學中的“姐之力”,再到神話裡的大地母神形象,澀澤龍彥通過紋章學式的思考,重新爬梳了女性力量的書寫曆史,而如上所述,其間隐藏的暗面亦不可忽視。

進入新世紀,女性力量的書寫仍留有前述傳統的痕迹,但這些邏輯顯然已經無法回應當下女性對個體價值的認知,于是,更多元度的視角噴湧而出,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自我表達的增強。女作家們擺脫過去社會認知架構的桎梏,以筆為劍,描刻内心的價值尺标,施展自己的抱負。

從《我的天才女友》到《普通人》,創作者們不再遮掩女性的真實欲望,也不吝于展現生活裡的苦難和難堪,追蹤女性不懈的自我實作與自我滿足。

姐之力:從神話走向現實,如何書寫女性力量?

圖 / 劇集《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截圖

當下,令人着迷的女性角色不必擁有“巨女”般的龐大軀體以壯聲勢,也不必像“姐姐”一樣奉獻不息以求稱頌,她們表現出的強韌力量不斷為自己賦能,在長久的磨砺中挑戰和超越自我。

“姐之力”并未消失,隻是被施以力量的客體正悄然發生變化——她們學會成為自己的庇護者,力量的輸出和輸入都源于本我。這個時候,或許我們終于可以跳出“姐之力”的古老主題,擺脫“姐姐”這一稱謂疊加的諸多枷鎖,回到女性力量本身,創造出更鮮活飽滿的女性形象。

相關圖書

姐之力:從神話走向現實,如何書寫女性力量?

《思考的紋章學》

[日]澀澤龍彥 著

劉佳甯 譯

本書是澀澤龍彥從“博物志風格的文章”到“短篇小說風格的虛構故事”這一轉型期的标志性随筆集。自20世紀50年代起,澀澤龍彥一直以歐洲文化的介紹者、法國文學的譯介者的身 份活躍在日本文壇,而本書是他首次将目光投向母國日本,将日本與西洋的文學傳統并置讨論。在本書中,澀澤摘取了文學作品中的衆多經典意象,進行了紋章學式的書寫,探讨在東西文學作品裡蘊藏的或同或異的想象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