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分區格局系于内線的後背

闆凳末段的角色球員,在不同的環境裡,可能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形态。本布裡在籃網打得其實還行,防守硬度在籃網後場算稀缺性,而卡特看起來一無是處。籃網為了騰名額裁掉了他們,之後雄鹿完成接管,兩人在這的境遇逆轉了過來,卡特突然三分暴走,7場比賽三分19中10,雖然兩分球依然廢,但作為“邊角料”後場配角,在雄鹿打球,首先要完成的任務是投進三分。

分區格局系于内線的後背

雄鹿對配角的需求簡單明确,會投三分就能試試,而這種需求又集中于中鋒和得分後衛,理由很簡單,這是三巨頭之外的兩個位置。

某種意義上,隻要三巨頭在,雄鹿構架陣容就不需要動太多腦筋。字母哥有開山劈石的炸裂沖擊力,霍樂迪和米德爾頓,一個給他上球,一個提供硬解,獨自帶隊都有得分和傳球能力,開發進攻需要的基本能力齊全,三人穿插使用,48分鐘保障有主角。這個底子在,配角隻需要拉開空間不耽誤事,球就能打。

配置能投三分的得分後衛也不難,隻要不追求開發能力,也不需要防守的多樣性,找一個能投空位三分,對位防守不太坑的,這個門檻不高。是以,迪溫琴佐傷了,雄鹿還是能靠康諾頓撐到最後,福布斯防守問題是大了點,雄鹿也沒留他。雄鹿手裡符合基本需求的得分後衛有,格雷森·阿倫、康諾頓、馬修斯、卡特,康諾頓要養一陣兒,這個位置還是有人可用。

分區格局系于内線的後背

雄鹿的難點并不在他們看似“最弱的一環”,而是強點身後,沒有備份。三巨頭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替補,三巨頭加波蒂斯要彼此替代功能性,前提是,4人都在,保證48分鐘覆寫。一旦有人缺席,雄鹿就很難看。霍樂迪不打的比賽4勝9負,字母哥缺席5勝6負,米豆缺席4勝7負。當然,這裡面有些比賽,三巨頭不隻缺了一個。

三巨頭球隊,在巨頭身後再擺窮人版複制品,似乎也不現實。季前賽,恩沃拉爆發,貌似讓雄鹿找到了新的增長點,之後發現不能報太高的期待。胡德又沒打出來,也就意味着米德爾頓硬解的功能性仍然獨一無二。相對來說,找個替補控衛不難,但希爾又證明了,自己越來越不像個控衛,雄鹿在德拉季奇争奪戰中沒有關系優勢,于是霍樂迪成了雄鹿最難替代的點。至于揚尼斯,他本就是特殊的,自然也談不上備份。

跟正常賽最霸道的兩年相比,雄鹿越來越缺少續航性了。這種現象也不意外,核心薪資膨脹,梭哈選秀權帶來的紅利合同缺失,必然會讓冠軍球隊的深度走低,如果不是波蒂斯超預期的低價續約,起手就倒大洛,恐怕夠喝一壺的。雄鹿最近漸漸回調到理想的狀态,在頗不容易的賽程中斬下6連勝,但換過來作為臨時第三塔的伊巴卡,近6戰在場是輸分的(-1.5分),跟三巨頭與波蒂斯炸裂的正負值(+9.2~+14.3)形成了鮮明對比,又一次暗示了雄鹿的問題在哪。

分區格局系于内線的後背

是的,中鋒是雄鹿最更吃緊的位置,因為符合雄鹿需求的3D中鋒不多。雄鹿試了考辛斯,又花了一些代價拿到伊巴卡,結果都不能滿意。大洛的傷病成了雄鹿本賽季最大的隐患,他回歸後的狀态,也很大程度地影響着本賽季東部季後賽的結局。缺了這個強點的結果就是,雄鹿之前三塔輪替的模式沒有了,字母身後沒人的同時,他還得進一步填補大洛留下的空白。

是以,三分線被打爆其實并不緻命,雄鹿崛起後,三分線一直被爆,關鍵還是獻祭三分線之後得到了什麼。18-19賽季和19-20賽季,雄鹿可以做到完全封鎖籃下,限制對手籃下頻率和命中率都是聯盟最佳。20-21賽季,雄鹿開始嘗試更多花樣,正常賽沒能保住這項優勢,但季後賽證明了拉滿輪換強度時,他們還能做到同樣的效果。本賽季,雄鹿對手籃下命中率上來了,大洛+字母雙保險缺一,效果打折了。

分區格局系于内線的後背

不過,防守滑落的同時,雄鹿的進攻更可靠了。雖然在絕對數值上,雄鹿進攻效率不如上個賽季,字母本人的資料也沒有太大變化。但面對雄鹿時,防守政策更難做了,因為波蒂斯非常緻命,雄鹿擺在2号位上的射手大部分也放不起——字母身邊三分命中率最低的核心輪換是米德爾頓,其他人都在40%左右——在字母身上添加兵力,受到懲罰的可能性更大了,這意味着對位資源吃緊的球隊,幾乎沒法在一個系列賽裡有效限制雄鹿的進攻。那些不囤積内線體型的球隊,面對雄鹿,需要一些運氣。

的确,雄鹿統治力不如過去了,大洛缺陣讓封鎖油漆區的體系缺了一角。但波蒂斯和一堆投射不錯的二号位提供了優秀的空間,在進攻端保證了雄鹿可以維持水準。人員齊整時,雄鹿有他們可怕的一面,當三巨頭和波蒂斯同時在場時,雄鹿百回合淨勝對手17.3分,是聯盟中罕見的統治級四人組,他們覆寫了重錘籃下、組織進攻、硬解中距離、護筐掃蕩、攻防籃闆、空間五号位、上線對位等多項功能性。可以說,雄鹿全隊的精華都濃縮在核心4人組這裡,其他人不過是能投三分的工具人。

分區格局系于内線的後背

但是,當波蒂斯不在,三巨頭在場時,雄鹿百回合隻能赢對手6.1分了。這當然也不錯,但這是堆絕大部分薪資一起貢獻的成績單,缺了一個中鋒會差這麼多,恐怕不能讓人滿意。雄鹿前場優秀的輪換還是太匮乏,正如前文所說,他們不但沒有大洛,也沒有合格的3号位和4号位替補,人手最多的是純工具人的2号位,而這種球員恰恰是比賽影響力最低微的類型,雄鹿的強項是超大體型、攻筐重錘、空間與硬解兼備,為了實作這個目标,雄鹿需要足夠數量的可靠前場,即使不是大洛,也應該是另一個優秀的3号位以上球員。

是以,問題看似複雜又非常簡單。大洛快回來了,提供護筐隻是一方面,關鍵還是,雄鹿最需要前場人手,讓他們的優勢有延續性,進而碾壓那些遇到他們每個位置都吃虧的對手。

從去年季後賽開始,雄鹿從過去那個在輪換時間上鬥心眼,打僞深度牌的球隊,變成了拼核心輪換,打到最後隻剩7人半的球隊。這個變化不是壞事,雄鹿更依賴那些頂層球員,而季後賽就該這樣,你需要隊伍裡那些拿錢最多的家夥們赢球。如果你有最好的8~9人輪換,你就更可能笑到最後。三巨頭+波蒂斯,4人組的強度,聯盟裡隻有寥寥幾隻球隊可以匹敵。大洛回歸後,如果狀态OK,雄鹿在這個級别上又加了一人,配上康諾頓、阿倫、希爾等不拖後腿的球員,他們依然強大而均衡。

但如果大洛不OK,雄鹿缺失的就不是一個護筐手那麼簡單,他們前場有了死角,給了對手喘息的時間。

某種意義上,兩個重要内線的後背,是東西部季後賽,尚未解開的最大懸念。

分區格局系于内線的後背

繼續閱讀